議長來訪 傳國軍有意採購捷克輪式自走砲

迪塔(DITA)輪式自走砲採用了新型底盤。(摘自捷克國防部)

江飛宇小檔案曾走訪過新加坡航展與珠海航展,雖熱愛軍事,但並不好戰,「武器是工業藝術品,最美好的武器,就是不使用的模樣」

捷克衆議長艾達莫娃月前率政、商、學界代表團訪臺,隨即傳出國軍可能採購捷克制DITA輪式自走砲與重型軍用卡車。事實上,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陸續從荷蘭、法國、德國、義大利取得飛機、軍艦。不同於美國是系統性軍售,後勤補給較有保障,歐洲軍火採購多爲單一的外交突破,缺乏延續性,但站在分散風險的角度,強化與歐洲的軍事接觸有益無害,也能某種程度化解過度依賴美國的問題。

捷克原爲共產國家,曾被我國列爲拒絕往來戶,但東歐民主化之後,臺灣與捷克關係迅速升溫。1995年6月行政院長連戰前往訪問,當時的捷克總統哈維爾曾在其辦公室接見,布拉格兩大報隔天都刊載了兩人見面的照片。我國與捷克後來曾合作生產客機,但結果並不理想。捷克衆議長艾達莫娃這次率團來訪,是兩國關係的再一次突破。

媒體報導,國軍有意採購捷制火砲及重車。由於國軍現役火砲過於老舊,美國對臺軍售又出爾反爾,加上捷制火砲性能優異,只要美國不從中作梗,成交機會不小。至於捷克重車,臺灣心儀已久,因爲國軍目前正大量部署機動反艦飛彈,急需越野能力佳、載重能力強的重型車輛,捷克重車向來有口皆碑,國軍如果能順利取得,對提升飛彈機動打擊能力幫助很大。

歷史因素使然,國軍長期使用美製武器。1979年華府與臺北斷交,轉擁抱北京,並承諾廢約、撤軍、斷交,臺灣面臨極大生存壓力。爲了打出一條生路,臺北開始向歐洲拓展。1980年代初期,全球經濟不景氣,荷蘭一家潛艇工廠面臨倒閉危機,向臺北表達出售潛艇的意願。國軍當時只有兩艘老舊的美製潛艇,對荷蘭的提案喜出望外,決定先買2艘,再另外加購6艘,合計8艘。大陸聞訊反應激烈,將與荷蘭關係從大使級降爲代辦級,荷蘭最後讓步,只售臺兩艘。除了潛艇外,我國還另外向荷蘭採購福克50運輸機及海關緝私艦。

荷蘭的突破並沒有讓其他歐洲國家立即跟進,直到1990年代初期法國才同意售臺幻象戰機及拉法葉軍艦。這筆天文數字的軍售案,震驚全球,也在臺灣掀起狂天巨浪,死了一個海軍上校的拉法葉案迄今仍餘波盪漾。法制武器品質不差,來臺後面臨水土不服,幻象機妥善率不佳,空軍十分頭大,拉法葉艦只是空船,竟然使用老舊的海欉樹飛彈擔任空防。

另外,我國海軍也從德國購入獵雷艦,由於當初是以中油探勘船名義採購,所以一開始船身是白色塗裝,艦上官兵也不着軍服,過了一段時間,才改成鐵灰色海軍艦艇塗裝。海軍還從義大利採購一艘測量船「達觀」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