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中國最早的交通博物館
博物館裡的小火車頭,能夠燃煤行駛。
“最惹人注目而感到最有趣的,莫過於那條有動感美的圓環火車軌上行車的運轉……由一個司機坐在一座迷你型的小火車頭上,開動着機器、鳴放着汽笛,在不斷地嗚嗚聲中,周而復始地飛馳過若干站臺和平交道,酷似兒童樂園中所玩的玩具火車一樣。”您也許很難想象,這段文字描述的場景,居然發生在百年前的交通博物館。
交通博物館是中國最早的一座專題型博物館。民國初年,京漢鐵路局的一位徐姓秘書長在鐵路協會的一次會議上提出,創建一座交通博物館。這個頗具遠見的主意,很快被交通次長葉恭綽寫成報告,得到交通總長朱啓鈐的認同,被交通部提上日程,並撥下一筆兩萬元(一說兩萬美元)的款項。
籌辦博物館的任務,落在了時任交通部技正華南圭肩上。華南圭畢業於巴黎公益工程大學,後在法國和比利時的鐵路一線工作了一年多,回到北京後擔任了交通部高級技術官員。他的孫女華新民告訴記者,華南圭還有一個身份——交通傳習所的“自任教務長”。所謂“自任”,即並非被上級委任,而是“看到傳習所沒有鐵路技術知識的課程,就向部裡建議增加,部裡同意後,他就在這裡創辦了土木科並自任教務長。”
交通博物館首任館長華南圭
交通傳習所即今日北京交通大學的前身,坐落於府右街以西、李閣老胡同東端以南,整個校區就在當時交通部辦公的後院。在這裡講授課程之餘,華南圭編寫了一套大部頭的中文教材《鐵路》——這是我國最早的現代土木工程中文教材。爲了方便學生“加以事實經驗之訓練”,他還在傳習所開辦了一個展示鐵路實物的陳列室。
這與交通部創辦交通博物館的計劃不謀而合。於是,面向學生的陳列室擴展成了向社會開放的博物館,華南圭順理成章地成爲博物館籌辦主力和首任館長。
交通博物館陳列室門口
1913年7月14日,交通部委任華南圭爲博物館籌備處主任。華南圭四處奔波,考察商酌,委託製作各種模型物品。在他的努力下,京漢鐵路車間製作的黃河大橋模型、山海關造橋廠製造的轉橋模型、漢陽鋼鐵廠平常生產的十種不同制式的鋼軌,都成了博物館的陳列品。此外,華南圭還親自繪製若干圖紙,包括一個現代造型的中央車站、一個用來剎車的機械制動裝置等,讓機械師據此製造模型。博物館的兩萬元籌備資金,只動用了八千元。但截至1917年,陳列品已多達3000餘件。
1914年10月10日,位於交通傳習所內的交通博物館正式向公衆開放。
交通博物館開館時的合影
博物館展出的鐵路車站模型
博物館裡還有飛機模型
博物館鐵路門機務股陳列
同年11月,鐵路協會會報上登載了一篇名爲《交通博物館參觀記》的文章,文中寫道,自從聽說交通博物館開幕,會報記者非常想去參觀,從友人處得到了參觀券,便赴李閣老胡同前去參觀。到館門前,記者看到館門“頗壯麗”,門額上有“鐵路”字樣。館內展品豐富,有“頗精緻類似照片”的機車全形油畫和唐山製造廠油畫,有鐵路貨運價格比較表、營業一覽表等表格,有行李秤、軋票機等實物,還設有遊人休息室。
博物館還引起了外國人的關注。當時在北京發行的一份法文週刊《北京政聞報》讚歎道:“這座博物館是一項創舉。”博物館由六個廳和一個走廊組成,“左手是一個大廳,展示的是軌道和工程構件,也是最令人長見識的廳。”本文開頭提到的能夠燃煤行駛的小火車頭和環形鐵軌模型,就在這個廳內展出,“軌道築在礫石上,同時有鐵路上慣常能遇見的各種複雜情況:坡道、橋樑、隧道。”
第一陳列室可看到地面上的環形鐵軌模型
中國第一輛蒸汽機車“龍號”機車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當屬中國第一輛蒸汽火車頭——“龍號”機車的實物。1881年在修建唐胥鐵路時,開平礦務局工程師、英國人金達悄悄設計並主持製造了這臺機車,他的夫人將機車命名爲“中國火箭號(Rocket of China)”。不過,由於機車兩側各鑲嵌了一條金屬刻制的龍,中國人更習慣稱它爲“龍號”機車。“龍號”機車的運行,拉響了中國近代工業鐵路運輸的第一聲汽笛。
1915年,美國舉行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中國參展的交通類展品,即由華南圭在博物館陳列品的基礎上精心挑選、準備。這是中國鐵路工業第一次走出國門,最終,各種大橋涵洞等參展品獲得大獎章1枚、名譽優秀獎章2枚、銀獎8枚。
巴拿馬博覽會中國館一覽
此後,博物館的藏品不斷增加,到1928年,藏品總數已近萬件。
可惜,1937年,北平淪陷後,交通博物館和它所在的美麗校園(已改名爲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都被日寇佔用。抗戰勝利後,學校復員,博物館的大部分藏品散失不見,僅回收到模型若干件。那輛珍貴的鎮館之寶“龍號”機車,從此也失去了蹤跡。
文/楊麗娟
圖/華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