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新視界-戰機與反全球化
野村投信海外投資部主管 呂丹嵐
「捍衛戰士:獨行俠」全球票房突破11億美元,在臺灣也賣座超過新臺幣6億,跌破片商眼鏡。第一部捍衛戰士是1986年、美蘇冷戰時代上映的;而這部續集則在美中冷戰背景下誕生。電影中,主角是F-18大黃蜂,而非目前美國最強第五代戰機F-35,原因除F-35是單座飛機無法讓演員在雙座飛機後座實際拍攝外,也因F-35強大的性能與其引領的新世代空戰方式,不再是近距空中纏鬥,這樣的戰機拍起電影來,太厲害也太無聊了!
製造F-35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股價今年以來上漲約18%(相較之下美股三大指數都下跌兩位數),其他市值前五大國防股票也有5~23%不等的漲幅。此漲幅來自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也凸顯國防產業與其他產業截然不同的產業特性。國防產業過去較少受到關注,且過往許多投資者不願投資此一產業,但在俄烏戰爭後,部分華爾街的投資人對於國防產業的看法開始出現轉變,因爲面對強權進逼時,民主社會需要足夠的能力保障人民安全並捍衛這些價值觀。
近期瑞典、芬蘭、德國等多國打算長期提高國防預算。日本岸田首相挾高比例席次國會則可能進行修憲。根據SIPRI的統計,2021年全球國防預算創新高達2.1兆美元,佔GDP的比例卻僅2.2%,像是德國因通膨關係軍費僅佔GDP的1.3%。參考美蘇冷戰時期全球此數據爲3.5~4.0%,可以預見未來全球的國防預算將逐步上升,反映新冷戰時代激發的軍備競賽。
雖然沒有人能說預見俄烏戰爭的發生,但美中冷戰卻醞釀了長久時間,全球政治走向引發衝突增加。根據V-Dem Institute的民主報告(2022),2021年全球民主程度倒退至1989年的水準,70%的全球人口生活在專制制度之下,此劇烈變化主要來自幾個衆多人口國家包括印度、巴西、土耳其等。由於專制政府視少數人利益超過人民,並且缺乏監督機制,較易發生外交政策的巨大變化,甚至發動各種形式的對外或對內戰爭,使國際衝突更增。
這兩年新冠疫情造成許多企業供應鏈失控,甚至成爲國安疑慮,使各國加速重新配置資源與供應鏈,提高戰略性掌握度。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的全球化趨勢已來到一個轉捩點,自由貿易已難以大幅增加企業利潤,但無法掌握供應鏈的風險卻不斷提高。未來走向反全球化/區域化的趨勢,將有利國防產業、工業自動化、新能源、大內需市場,對於管理能力強、產品附加價值高的企業也將更有利,較能應對更高成本。
至於投資者是否該投資國防產業呢?也許就像捍衛戰士:獨行俠電影裡所說:「It’s not the plane, it’s the pilot.」(要看飛行員怎麼駕駛,開什麼種類的飛機反而沒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