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生物2023營收超170億元:歐洲市場增長迅猛,“逆風”中如何緊抓下一個增長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季媛媛 上海報道自開年以來,受美國“生物安全法案”事件影響, 本土CXO龍頭股價跌跌不休,藥明康德A股、H股今年以來持續下挫,A股最多跌近40%,H股最多跌逾54%;藥明生物更是暴跌逾56%。不過,“生物安全法案”能否落地仍存較大變數。近日,“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發起議員離職更是給市場傳遞了積極信號,此外藥明生物發佈的強勁增長業績報告也提振了市場對CXO板塊未來發展的信心。

2023年,儘管面臨宏觀環境變幻莫測、新冠項目收入銳減、全球生物技術企業融資難等挑戰,憑藉CRDMO商業模式和成功實施“跟隨並贏得分子”戰略,CDMO龍頭藥明生物在2023年依然保持業務強勁增長態勢。

3月26日晚間,藥明生物發佈的2023年業績報告顯示,藥明生物收益同比增長11.6%至人民幣170.3億元;毛利同比增長1.5%至人民幣68.3億元;非新冠項目收益同比增長37.7%,延續強勁增長勢頭;非新冠臨牀後期及商業化生產收益持續上升,同比增長101.7%。不過,中國區市場表現不如上一年。根據財報數據顯示,歐洲地區成藥明生物增速最快的市場,非新冠項目收入同比大增172.4%,2023年佔公司收入提升至30.2%。北美地區非新冠收入同比增長20.2%。但中國非新冠收入同比下降1.2%,對此藥明方面解釋稱,主要受到中國生物技術融資放緩的影響。

在藥明生物業績說明會上,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歐洲是CDMO企業的大本營,藥明生物的品牌在歐洲已經非常不錯。2023年,不少中國Biotech企業的項目也大批轉讓給歐洲公司,這也使得中國區市場表現下滑,歐洲市場表現勢頭強勁的態勢出現。

“目前,我們在愛爾蘭、德國也有運營,這也是我們在全球佈局希望能夠爲客戶打造更可靠供應鏈的戰略舉措。”陳智勝說,至於北美市場,不少人認爲地緣政治風險會給我們籤新客戶帶來一定的難度,但事實上,我們在2024年第一季度就新簽了不少客戶。

換言之,從目前情況來看,即使“生物安全法案”事件帶來的噪音較大,藥明生物客戶的分佈並沒有改變,美國市場依舊錶現強勁。

在逆風中彰顯韌性

如今全球醫藥創新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週期,特別是在資本市場遇冷、價格戰博弈、全球化“退潮”等諸多挑戰下,CDMO行業高增長勢頭已不如過往,頭部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日益明顯。儘管面臨嚴峻的宏觀環境挑戰,藥明生物依然保持業務穩健增長。

根據藥明生物2023年財報,憑藉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和成功實施“跟隨並贏得分子”戰略,藥明生物依然保持業務穩健增長。具體而言,綜合項目總數再創新高,達到698個,新增綜合項目數達132個,創下單一財年內非新冠項目新增數目歷史新高。臨牀後期項目數和商業化生產項目數分別增長至51個和24個,爲藥明生物收益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另外,“贏得分子”戰略進一步助力業務增長,爲藥明生物貢獻了18個外部轉入項目,其中包括9個臨牀後期和商業化生產項目,項目數創歷史新高,推動藥明生物近期和長期收益增長。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藥明生物包括未完成服務訂單和里程碑付款在內的未完成訂單總額達206億美元。其中,未完成服務訂單達134億美元,未完成潛在里程碑訂單72億美元,將繼續保證近期和長期業績穩定增長。

在強大的非新冠項目數的助力下,藥明生物非新冠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收益同比增長高達37.7%,爲藥明生物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臨牀後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增長至人民幣77.3億元,佔2023年總收益的45.4%,延續藥明生物臨牀後期和商業化生產業務加速增長勢頭。剔除新冠項目後,藥明生物臨牀後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同比大增101.7%,體現出藥明生物在新冠疫情後的持續增長勢頭。

陳智勝表示,藥明生物在商業模式上具備一定的優勢。當前藥明生物有近700個項目在推動,有51個項目處於三期臨牀階段和24個商業化生產項目。2023年對藥明生物而言,最大的挑戰不是投融資、地緣政治,而是2022年新冠業務太好了,佔據了藥明生物20%的業務,而2023年新冠業務僅佔據3%。數據上看,直接從20%下降至3%,使得毛利率下滑。但是如果將新冠業務剔除後,藥明生物業績表現非常好。

“另外,地緣政治問題的不確定性會給商業化項目帶來一定的挑戰。不過,我們在全球佈局生產網絡,比如我們在愛爾蘭、德國的生產基地,業務都在順利推進。此外,我們的研發業務受影響較小,而我們在研發端的服務能力和業務都非常強勁。再加上我們在新加坡也佈局了多元一體化業務,涵蓋研究、開發和商業化生產,未來可期。”陳智勝說。

在發佈財報前,藥明生物剛剛宣佈2022年投資14億美元(約20億新幣)在新加坡建設的一體化CRDMO中心開工奠基,該中心正式進入建設階段。該中心佔地13.5公頃,未來將提供生物藥一體化研究、開發和生產服務。

國內市場困境需打破

分區域來看,中國、北美市場的困境仍待解除。

從藥明生物2022年的財報不難看出,北美作爲藥明生物最大的市場,由於來自中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和大型藥企的需求比較旺盛,收益同比增長62.5%。2022年50%的新增項目來自北美市場,成功開拓約100個新客戶。第二大市場中國,儘管市場受到宏觀環境不穩定及融資放緩的擾動,但受益於生物醫藥創新和新冠項目的收入貢獻,該區域恢復到與公司收益同步增長。至於歐洲市場,位居第三位。

不過,根據藥明生物2023年財報,歐洲市場成爲藥明生物增速最快的市場,非新冠收入同比大增172.4%,2023年佔公司收入提升至30.2%,2022年佔收入爲16.7%。與大藥企開展更深入的合作,預期歐洲地區未來將持續貢獻優異業績;北美市場非新冠收入同比增長20.2%。憑藉優秀的執行和完美的過往記錄,藥明生物持續賦能北美客戶。另外,中國市場非新冠收入同比下降1.2%,藥明生物分析認爲,主要受到中國生物技術融資放緩的影響。

再加上,BioCentury的調查顯示,雖然“生物安全法案”仍然懸而未決,但它已經產生了預期的效果。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鑑於法案通過和實施的不確定性,他們不可能與中國的CDMO簽署新合同。如此,也讓不少業內人士對於藥明生物擔憂:受到法案的影響,2/3的企業說不願意和中國CDMO籤合作,那麼,一家Biotech替換中國CDMO公司不難,如果大量Biotech因爲受到法案影響同時替換,這種風險如何應對?

對此,陳智勝回覆指出:“如果這些被調研的企業有很多我們的客戶,我相信調研結果會不一樣。首先,還沒有和我們合作過的企業,可能會因爲一些大環境的不確定性有所擔憂。但是和我們合作過的企業,都非常瞭解我們的服務能力和質量,我們仍然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之一。”陳智勝說。

至於中國市場能否逆風翻盤?對此,陳智勝明確,中國區市場營收確實有小幅度下降現象出現,除了與中國融資環境現狀有一定的關係。但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中國早期項目在通過License out授權交易給國際公司之後,就被挪到美國和歐洲市場。 如果將這部分項目加進來,中國市場增長也較爲強勁。

“目前美國、韓國、日本市場都已經出現投融資環境回暖跡象,中國滯後一點。但中國市場在ADC賽道、自免藥物市場表現不錯,但投融資環境回暖時機仍需等待,但我們也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到來。”陳智勝說。

財報也指出,公司已經及時調整BD戰略,與更多高質量客戶展開合作,尤其是將產品授權給海外大藥企的中國客戶。藥明生物在2023年四季度簽訂更多中國客戶的項目,對該地區長期發展依然充滿信心。另外,公司將在其他地區持續賦能當地客戶,發掘更多增長潛力,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未來將鎖定更多合作機會。

應對週期調整“陣痛”

在經歷了充滿挑戰的一年之後,2024年究竟該如何發力,也成爲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道考題,作爲CDMO龍頭,藥明生物的佈局更是備受關注。在財報中,藥明生物明確,2024年在R&D端預計強勁增長仍將持續。全球生物技術融資自2023年四季度開始復甦,該勢頭到今年一季度仍在持續。截至2024年3月22日,公司已新增25個新項目,而在2023年一季度僅新增8個項目;在M端“跟隨分子”項目進展順利。數個潛在重磅項目在順利推進中,將在2025年及之後貢獻可觀收入。“贏得分子”項目受地緣政治影響,可能會面臨挑戰。因此,公司將繼續在德國、美國和新加坡擴建商業化生產產能。

基於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藥明生物預計2024年將實現5%~10%收入增長,非新冠收入預計增長8%~14%,業務基本面依然強勁。

此前,陳智勝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近兩年是藥明生物轉型期。醫藥行業下行週期從2021年第三季度就開始,藥明生物已經算是最後一個感受到“寒冬”的企業了,直到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才感受到寒冬,但是第三季度就已經感受到春天的跡象。基於此,藥明生物預計會進入營收調整期。不過,到了2023年底,客戶態度明顯發生改變,更願意確認跟藥明生物簽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生物技術融資、行業大環境在變好的大方向,更側面反映了藥明生物的行業地位和實力。

也有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雖然當前CDMO賽道存在不少挑戰,但仍看好中國的製藥和CDMO市場。這也是由於中國的創新藥市場前景可觀,尤其是在多方利好推動下,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將堅持其在全球市場中的定位,那些具有良好科學基礎的公司將繼續吸引投資。另外,一些傳統的中國製藥公司在開發創新產品,一些領先的中國生物技術公司也在將其產品推向全球市場,中國生物技術公司與全球製藥巨頭之間的早期合作正在增加,釋放國際化潛力。

“2024年中國將繼續成爲全球大型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關注的焦點,商機蘊含在強大的基本面中,如人口老齡化、醫療支出增加、研發能力提升、監管整合加強以及創新技術獲取途徑的改善。”上述分析師認爲,由於全球不確定性和試驗需求的變化,臨牀試驗仍面臨壓力,這導致 2023年全球試驗數量有所減少。然而,中國的IND和NDA活動保持活躍,與跨國公司的合作不斷增加,而且交易環境更加寬鬆。因此展望2024年,中國乃至全球的研發活動都將增加。

這也要求,對CDMO參與者而言,需要重點關注核心競爭力,提高運營效率,擁抱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以在這種環境下獲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