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聯想在全球已擁有30多家制造基地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劉哲銘

編輯|李薇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12月10日至11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暨第二十二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在線上召開。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會上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已經開啓,儘管面臨百年未有之大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帶來的多重挑戰,但是我們相信,危機孕育機遇,這也正是我們開拓創新、重塑競爭優勢的歷史機遇期。”

這一年,對於聯想而言的確是危機轉換的一年。

受經濟下行與供應鏈不穩定的影響,消費電子市場表現疲軟。Gartner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總計7200萬臺,較2021年第二季度下降12.6%,跌至全球PC市場9年來的最低點。

但PC收入佔比超過七成的聯想似乎沒有受到影響。這家成立近40年的企業披露了最新數據,它甚至在持續刷新成績單:5年實現營收增長超50%,連續10個季度利潤增長。“聯想走到今天,雖不敢說是偉大的企業。但卻依然在增長,在潮頭之上。”面對近來取得的成績,楊元慶曾向《中國企業家》吐露了底氣。

“我們正在踏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徵程,未來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圍繞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進一步地開拓和強化中國經濟的新發展動能。”楊元慶表示,如今聯想這家“雙實融合”的企業開啓了新徵程。

以下爲楊元慶在《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暨第二十二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 的演講的核心要點及實錄,經整理編輯:

1.回顧工業革命的發展歷程,我們知道唯有製造業強,才能助力國家穿越複雜多變的宏觀經濟格局和週期,不斷前行。

2.中國數字經濟產業可以說生態繁茂,其中有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有電信運營商和設備製造商,也有不同類型的軟硬件企業等等。大家處於產業鏈中不同的位置,承擔着不同的賦能的責任。

3.爲了更好地承擔起雙實融合的鏈主企業的責任,賦能實體經濟的智能化轉型,我們力求把自身打造成一家實體經濟的平臺型的企業。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好。站在辭舊迎新的時點上展望未來,我們仍然感受到挑戰與機遇並存。

一方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的復甦動力不足,而反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國際地緣政治危機等等挑戰,讓全球的經濟發展仍然面臨着很多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我們正在踏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徵程,未來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圍繞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進一步地開拓和強化中國經濟的新發展動能。

我們應該如何克服挑戰、保持韌性、危中尋機、開拓新動能呢?我認爲正如習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提到的,我們應該把經濟發展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促進數字經濟跟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速建設數字中國。

回顧工業革命的發展歷程,我們知道唯有製造業強,才能助力國家穿越複雜多變的宏觀經濟格局和週期,不斷前行。

今天的中國已經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產業配套最完善的製造業,而且還擁有出色的成本和效率的優勢,具備強大的韌性和抗風險的能力。

而在物聯網、雲計算、邊緣計算、5G、人工智能等前沿智能科技的領域,經過近些年的耕耘發展,中國不僅積累了豐厚的技術創新的成果,並且在海量數據、豐富應用場景等方面還具有比較優勢。

一旦這些先進的智能科技跟規模龐大的中國製造相結合,讓中國的數字經濟植根於中國實體經濟的厚重的基座當中,就能夠相互作用、深度融合,從而形成新的效率紅利、創新紅利、質量紅利,賦能我們的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爲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也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出強有力的新動能。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促進數實的融合?如何促進中國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呢?

中國數字經濟產業可以說生態繁茂,其中有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有電信運營商和設備製造商,也有不同類型的軟硬件企業等等。大家處於產業鏈中不同的位置,承擔着不同的賦能的責任。

聯想在這其中算是比較特殊的一類。因爲我們既是實體經濟,是科技製造企業,同時又是爲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來提供新IT賦能的企業。所以可以說聯想是一家雙實融合的企業。

先來說一說第一個“實”。作爲高科技的製造企業,聯想既是業內最早啓動智能化、綠色化供應鏈轉型的企業之一,也是業內少有的具備了全球化供應鏈管理經驗的製造企業。

目前聯想在全球擁有30多家制造基地。而在中國,我們在東西南北中,都佈局了重要的製造基地。通過自有工廠加上外包生產的這種混合製造的模式,通過我們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運營原則和能力,我們實現了靈活、高效、韌性的全球供應鏈的管理。

而早在2011年,聯想就啓動了自身的智能化轉型,通過自研技術和解決方案,我們建立起了覆蓋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的智能化管理體系。尤其是在製造和供應鏈的環節,我們憑藉端、邊、雲、網、智的新的IT架構,實現了需求預測的智能化、排產的智能化、製造物流環節的智能化、質量管理的智能化,以及綠色低碳等多維度的管理目標。

此外,我們還跟供應鏈上下游的2000多家中小企業建立了數字化的協作平臺。通過這個協作平臺,也就是我們供應鏈的智能控制塔系統,即使是急需一顆螺絲釘,管理者都能在系統內的幾千家供應商中快速地找出有貨的那家供應商。

這套智能化、高效靈活的全球供應鏈管理的體系是聯想應對外部的重重挑戰、實現業績逆勢增長的堅強後盾,也是我們領先於行業的驕傲。

今天聯想第8次入選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榜單,位居第9位,是中國,也是亞太地區唯一上榜的高科技製造企業,也是排名最高的中國企業。

第二個“實”說的是聯想爲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新IT的解決方案提供賦能。

今天,ICT信息通信行業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過去有終端服務器、本地數據中心和像ERP、CRM等本地應用所組成的傳統的信息化,進入到了由端、邊、雲、網、智,新IT技術架構所支撐的新的數字化、智能化階段。

同時,行業企業的智能化轉型需要的也不僅僅是硬件設備,而是包括轉型諮詢、實施運維在內的全方位的服務,是對行業場景與需求的深刻的理解,是高效靈活的算力基礎設施,還有可複製的轉型標杆示範。

因此聯想從2019年開始,就啓動了我們的智能化變革,還有服務導向的轉型。圍繞新IT我們加大投資佈局,加快技術創新,調整組織架構,致力於成爲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的引領者和賦能者。

一方面,我們不遺餘力地推進自身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從打造集團的數字底座,建設大數據平臺、聯想大腦等技術中臺,到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的智能運營和模式創新,全方位支持業務的增長與能力的建設。

而另一方面,我們以內生外化的方式,把自身轉型過程中所積累的創新技術成果、對製造業場景的理解以及轉型的經驗與能力打造成了積木式的通用解決方案,並且結合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的特殊需求來搭建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從而提供從轉型諮詢到方案設計,再到實施部署和持續運維在內的全週期的服務。

現在,聯想已經成爲一家業務覆蓋了新IT全要素的智能化解決方案的服務商,也是越來越多企業所信賴的新IT夥伴。

今天,作爲ICT產業鏈的鏈主企業,聯想在全球擁有生產製造內的供應商上千家,其中中小企業約220家,而專精特新的企業就達到了45家。

爲了更好地承擔起雙實融合的鏈主企業的責任,賦能實體經濟的智能化轉型,我們力求把自身打造成一家實體經濟的平臺型的企業,從而能夠發揮覆蓋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的新IT的能力,爲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和行業企業來轉型賦能。

舉一個例子,我們就助力我們的供應商合作伙伴之一記憶科技打造了高效協同的供應鏈智能化的轉型方案。通過引入智能排產等技術和系統來幫助他們把計劃運作的週期縮短了一週,客戶訂單及時交付率提升了30%,生產工單的製作效率提升了30%,物料齊套及時率提升了50%,大大實現了降本增效。

我們還幫助產業鏈上的一些中小企業,尤其是那些專精特新的企業來實現數字化的轉型發展。比如我們爲武漢一家叫做攀升鼎承科技的公司規劃了他們的新園區,並落地了生產線的流程、信息化的生產系統和物流體系等,助力他們達到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標準。

在賦能行業企業方面,聯想爲各類實體經濟的企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新IT的賦能。

比如說某頭部動力電池廠商是聯想始於信息化時代的長期合作伙伴。近幾年,他們作爲新能源科技的領軍企業,業務量迅猛增長,老IT系統不堪重負,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儘管層出不窮的新技術使這些升級成爲可能,但其複雜性也讓這場升級變得超級艱難。

作爲從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IT企業,聯想對於業務高速擴張時期所遇到的全球化供應鏈管理的挑戰,具有深刻的體會和轉型的經驗。結合其具體的難點、痛點,我們不僅爲他們提供了智能化轉型的規劃諮詢,還提供了成熟的智能運維平臺以及雲災備、雙活數據中心等解決方案,一路陪伴他們完成了新IT基礎架構的整體升級。

到目前爲止,我們的新IT解決方案已經在三一重工、徐工機械、吉利汽車、長城汽車、蔚來汽車、南方電網、寧德時代等近千家大型行業企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助力每家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助力了中國實體經濟,尤其是龐大的製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企業家朋友們,“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已經開啓,儘管面臨百年未有之大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帶來的多重挑戰,但是我們相信,危機孕育機遇,這也正是我們開拓創新、重塑競爭優勢的歷史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