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出手,向母校中國科大捐贈2億元

12月20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楊元慶以個人名義,向母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捐贈2億元人民幣,用於支持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樓建設,助力母校基礎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

2億元捐贈,也成爲中國科大自1958年建校以來金額最大的一筆校友個人捐贈。

作爲土生土長的合肥人,楊元慶於1964年出生於安徽合肥,高中畢業於合肥一中,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89年,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取得碩士學位,同年加入聯想集團。這次捐贈是他對母校中國科大的第三筆個人捐贈。

此前,2017年,楊元慶向中國科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和數學科學學院捐贈人民幣1000萬元,設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楊元慶教育基金”,獎勵學術科研能力突出的學生、教授。2020年,他又以個人名義向中國科大捐贈1000萬元,助力中國科大新冠疫情科研攻關,並推動學校公共衛生研究院、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建設。此外,他還曾向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發起過捐贈。

在此次中國科大捐贈簽約儀式上,楊元慶表示,“無論黃昏把樹的影子拉得多長,它總是和根連在一起。”這個詩句可以形容他對科大的“故鄉情、校園夢”。科大於他,就像江河之源,草木之根,讓他滿懷感恩和眷戀。

今天,他尤其激動,因爲能夠履行兩個特別重要的使命,進一步落實他的思源之情、回饋之意。

“第一個是爲家鄉做好服務的使命。今天上午,我很榮幸地被選舉爲徽商總會首任會長,這是一份巨大的信任,也是一份巨大的責任,讓我能夠有機會帶動更多徽商更好地服務家鄉。

第二個就是爲母校做好傳承的使命,也是此時此刻我站在這裡的原因。今年是科大65週年校慶,我留意到母校一直在籌資爲少年班學院建設新的大樓,要爲青少年學子們提供一流的學習、科研環境,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成材。這是意義深遠的‘百年大計’,我當然義不容辭要支持。”

以下爲楊元慶在中國科大捐贈簽約儀式發言全文:

尊敬的舒書記、包校長,各位老師、學弟學妹,朋友們:

大家好!很高興又一次回到故鄉合肥,回到母校中國科大。也感謝大家在寒冷的冬日裡來到現場見證,我對母校的這次捐贈。

大家或許讀過這樣一句詩:無論黃昏把樹的影子拉得多長,它總是和根連在一起。我想用這個詩句來形容我對科大的“故鄉情、校園夢”,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我是土生土長的合肥人。考大學的時候想離開家闖蕩闖蕩,於是報考了上海的大學。本科畢業以後,因爲故鄉魂牽夢縈,就又回了合肥,到中國科大計算機系讀研。在我心目中,科大一直是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在我讀書的時代,科大的名氣甚至比清華、北大還要響,很多狀元放棄清北也要來讀科大。儘管後來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調,但近幾年,科大在基礎科研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和領先成就,無論是學術成果還是綜合實力,排名又在穩步上升,這讓我和所有的科大學子都倍感驕傲。

在科大求學的經歷,對我人生的影響是很大的。科大非常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鼓勵大膽探索,理實交融,既讓我們在校園裡認真學習理論知識,也鼓勵我們腳踏實地走出去實踐。

受此薰陶,1987年準備碩士論文時,在我的導師徐永嘉教授的建議下,我北上去了中科院自動化所做畢業課題撰寫論文。這期間,我不僅順利完成了畢業論文,還到北京中關村剛剛興起的科技公司實習,這家公司就是聯想。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在聯想一工作就是30多年,從一名基層銷售員,成長爲現在的企業負責人,聯想也從一家初創公司成長爲年營業規模超過4200億人民幣的全球化高科技企業。這30多年來,我跟同事們專注並努力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推動“計算力”的普及普惠。

當年我讀書的時候,即使是作爲計算機系的學生,能夠摸到計算機的機會也不多。當時我就夢想有一天能讓“高高在上的計算機”更加平易近人。加入聯想以後,憑藉技術上的創新突破和製造上的工匠精神,我和同事們把“計算機”做到了物美價優,人人觸手可及。1997年聯想成爲中國個人電腦市場的第一,2013年成爲全球冠軍。我們還在不斷增強個人電腦的算力,創新計算設備的形態。這裡也給大家透露個信息,即將到來的2024年,我們將在全球率先發布支持運行個人大模型的AIPC人工智能電腦。

在人類步入智能化時代時,聯想經過持續多年的智能化轉型,已經從單純的個人電腦廠商轉型爲“從口袋到雲端”、“從設備到方案和服務”的全棧式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從傳統IT硬件廠商轉型爲新計算時代的新IT全要素智能化轉型服務商。我們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產業智能化轉型提供必不可少的計算力基礎設施,是全球第三大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服務器供應商,也是第三大存儲廠商,而且在全球最快的500套高性能計算機中,聯想連續多年保持1/3左右的上榜總數,穩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我們爲各行各業的智能化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我現在新的夢想是,像當年推動個人電腦普及一樣,推動人工智能的普及,讓智能化爲每一家企業、每一個個人賦能。

回想起來,正是受科大理實交融校訓的影響,正是受益於科大的培育,我纔可能實現我的少年之志。轉眼間,我從科大畢業已經30多年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仍然深受在科大養成的理實交融、求新求變風格的影響。科大不僅承載着我對安徽的桑梓之情,也是我的精神故土。每每回合肥,我都忍不住要回到眼鏡湖畔徜徉一番,跟舒書記一起在1958咖啡館喝過咖啡,在包校長指引下去當年夜自習的一教階梯教室懷過舊。科大於我,就像江河之源,草木之根,讓我滿懷感恩和眷戀。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數百年來,離家奮鬥的安徽人都有飲水思源、慈烏反哺的傳統,我也一直希望能夠爲家鄉和母校有所貢獻。這些年,很高興能盡綿薄之力。我所在的聯想在安徽投資建設了我們全球最大的智能計算設備研發和生產基地——合肥聯寶,是安徽營收最高的企業之一,而且連續八年成爲安徽最大外貿企業。我個人爲了支持母校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2017年在科大設立教育基金,2020年又支持了科大的新冠疫情科研項目攻關,以及公共衛生研究院、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學科建設。

今天,我尤其激動,因爲能夠履行兩個特別重要的使命,進一步落實我的思源之情、回饋之意。

一個是爲家鄉做好服務的使命。今天上午,我很榮幸地被選舉爲徽商總會首任會長,這是一份巨大的信任,也是一份巨大的責任,讓我能夠有機會帶動更多徽商更好地服務家鄉。

第二個就是爲母校做好傳承的使命,也是此時此刻我站在這裡的原因。今年是科大65週年校慶,我留意到母校一直在籌資爲少年班學院建設新的大樓,要爲青少年學子們提供一流的學習、科研環境,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成材。這是意義深遠的“百年大計”,我當然義不容辭要支持。

少年班自創辦以來就是科大教育的一張名片,它不僅是國內高校“少年班”培養模式的開創者,是科大本科“寬口徑通才教育”的集大成者,更重要的是,少年班創辦的初心是要爲基礎科研創新破格選拔、重點培養一批精英隊伍。

雖然我自己當年沒資格報考,對少年班的校友們多少有點兒“羨慕嫉妒恨”,但我跟少年班多少有點“轉折親”,我有好幾個科技圈的好朋友都是少年班畢業。他們所取得的專業成就,對國家、對人類科技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特別能夠體現少年班創辦的初心。

基礎研究是國家科技創新大廈的地基,而基礎研究的突破根本上還是靠高水平人才。科大少年班創辦40多年來,培養出了大量頂尖科學家、兩院院士和行業領軍者,成爲科技英才的搖籃,爲中國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我們少年班的培養機制進行了很多與時俱進的改革,越來越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挖掘學生的天分和興趣,讓學生“心智兼備”、全面發展,這是我們特別樂於看到的。今天我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跟少年班的同學們交流,也很有感觸。希望我捐資支持的這座新大樓投入使用後,能夠讓學弟學妹們享有非同一般的學習、科研、活動的環境,助力他們取得出類拔萃的成績。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希望少年班的學弟學妹們,能夠立大志,在學校潛心鑽研,畢業後一飛沖天,奔着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成爲人類科技發展的推動者而努力。

而我最希望的是,未來一代代少年班學子畢業之後,無論走多遠,成就多大,每當想起在這座大樓裡度過的青春歲月,都能涌起思源之情並付諸行動,也能對母校有所貢獻,假如還能帶動更多校友把“回饋母校”的文化不斷傳承下去,那將是我最大的榮光。

現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如火如荼,以科技創新作爲驅動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我想對於深耕科研創新、秉持“理實交融”的科大而言,已經進入最好的時代。祝願母校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在中國、在世界的科技創新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