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不光救股市,還有更大的目的

上週,在一堆利好的情況下,股市大漲。

很多人都把原因歸結到上面有心救市,特別是央行專門給股市弄了兩個“結構性”貨幣工具,似乎向市場明牌:

券商、保險、基金(下文統稱“非銀機構”)和上市公司,你們只管上,讓股票漲,錢咱管夠。

可是,仔細研究過這兩個工具之後,我卻覺着央行想要達到的目的根本沒有那麼簡單。

恐怕,這次救股市只是“表”,防金融風險爲以後鋪好路,纔是“裡”。

不可否認,這兩個工具會拉昇股價,這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救股市之“表”。

道理也很簡單,“支持回購、增持股票的‘專項再貸款”,相當於非銀機構可以名正言順地向央行借錢去買股票。

而“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相當於非銀機構可以將手裡的啤酒瓶(股票等)換成央行手裡的雪糕(國債等),變相地給非銀機構手裡的股票“擡高了身價”。

如此一來,整個股市的流動性好了,股票的估值自然水漲船高,股價上漲。

可是各位有沒有想過,我們是不是都被其中救股市的內容吸引,卻忽略了追問兩個關鍵問題:

其一,僅僅是因爲股價跌了很多,央行爲了救股市而專門設計的兩個新工具,沒有其他目的嗎?

其二,這兩個新工具設計的內核,除了給股市帶來利好,還會有其他更大的作用嗎?

我的看法是,NO,給股市的利好遠遠小於現在或者未來防金融風險的作用。

首先,這兩個工具可不是一般的工具,信號意義更大。

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它的內核,它的內核是建立了央行和非銀機構之間借貸的業務往來,是非常規貨幣工具。

要知道,傳統上,央行只跟銀行做生意,只憑借銀行抵押的優質資產和自己主動買的黃金、國債等風險低的資產去放水。而這兩個工具推出之後,相當於央行也可以跟非銀機構做生意,央行也會持有股票、其他容易壞賬的貸款(比如房貸)去放水。

這對央行來說是有風險的。

萬一接納了風險高的抵押物去放水,賬壞了,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就會出問題。

所以,央行推出該工具必須要有更大的目標、更大的收益,而且往往是在非常非常緊急的時刻使用。

比如,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時推出的兩個工具——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PDCF)和定期證券借貸工具 (TSLF),就跟我們央行這次推出的兩個工具非常類似。

前者也是非銀機構可以向央行借錢,後者是非銀機構可以拿啤酒瓶跟央行換雪糕。

美國當年用的時候是因爲什麼,是因爲美國很多大投行被次級房貸的金融產品搞崩了,銀行根本不願意給它們貸款,甚至怕的不給其他個人和機構貸款。

股、債、匯齊蹦。

爲了解決金融崩潰,阻斷風險,美聯儲無奈給大投行開後們,成爲它們的“最後貸款人”,結果間接地支撐了金融資產的價格。

換句話說,當年美聯儲用這兩個工具看似是救股市和債市,其最終目的是保證整個金融系統不崩潰。

而代價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多了一些風險高的資產。

反觀我們,從2018年開始高層就不斷提“防金融風險”,這兩年提的就更頻繁了。

此時,在沒有非銀機構因爲股票縮水而資金鍊出問題的情況下,央行用接受次一點資產的風險換刺激股市上漲,其成本遠大於收益。

這很難不讓人懷疑,央行這次救股市的目的根本沒那麼簡單。

我在想會不是救涉及房地產的貸款衝擊了金融系統才讓央行這麼做的。

畢竟已經有中植系等大的非銀機構因爲房地產開發商貸款還不上、債券違約而破產的。

此刻開個後門,以備不時之需。

其次,這兩個新工具設計的內核本身對提高股票估值的作用要遠遠小於給非銀機構打開救命通道、穩金融系統的作用。

各位有沒有想過,“支持回購、增持股票的‘專項再貸款”本質上還是抵押貸款,主動權在商業銀行手裡;而“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本質是臨時換換手裡的東西,並沒有多印出來錢。

試想:

你拿着什麼樣的股票銀行才願意給你貸款?銀行又會在什麼情況下願意接受你的股票作爲抵押?

你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把手裡的啤酒瓶換成雪糕(記住,換成雪糕你可不能吃,還是要還給央行的)?

答案很明顯,分別是:

我手裡股票背後的上市公司一定要“硬”,股價這兩年要特別抗跌;我需要還別人雪糕的時候。

然而,縱觀這三年,除了銀行股,其他大藍籌也跌了不少,也縮水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非銀機構拿着它們,抵押給銀行,銀行會冒險嗎?

畢竟,2018年銀行可是吃過這方面的虧了。

這一年多,國債市場火熱,非銀機構不知道用錢買了多少雪糕了(8月接近3萬億),又換它作甚?

所以,筆者斷言這次給股票設計的貸款工具將會跟給樓市設計的貸款工具一樣(見下圖),央行給的“信用卡”,小弟平時不會用,危機時想用又很難用的到!

因爲結構性工具,其內核還是再貸款,銀行願意不願意貸是核心。

這次央行一改往常,給了非銀機構變相地向央行借錢的救命機會,其意義恐怕遠遠大於其實際作用。

所以筆者認爲:

1,這兩個工具要是放在以前,絕對是股市上漲的利器。可眼下經濟壓力較大,上市公司缺乏利潤支撐,單純地靠央行提高股票流動性和估值如鏡花水月,股價上漲還要看財政更大的實際行動(現在剛有了個好的開始),看經濟!

2,這次央行推出這兩個工具,救股市的同時,恐怕更大的意義在於爲以後整個中國版的“QE”(所有的結構性貨幣工具)留下“狡兔三窟”中的一窟——穩金融風險時有救命的通道!我敢斷言,未來央行不能給非銀機構直接貸款的法律規定會被取消。

這幾年世界變化太快了,以前的很多路徑都失效了,可能顛覆了很多人的傳統認知。比如,房地產的週期變化;比如,證券市場上之前哪裡有見過國有大行連漲兩年的。

我們不能光忙着見證歷史,而要跟隨變化的腳步,不論生活、工作還是投資都要做出相應的變化。

THE END

來源: 米筐投資(ID:mikuangtouzi)

作者:和卿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