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學苑》餘孟孟:我認識的奇人朱高正(餘孟孟、張其成)

前立委朱高正生前常赴大陸講授陽明學。(圖/作者餘孟孟提供)

「高正是一個奇人,很多時候你不能用常理去估量他。」

2017年8月10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我在辦公室改稿子,突然發現朱高正先生通過微信給我發來一篇文章。打開一看,原來是朱傑人先生爲他即將出版的新書——《本體即功夫——走進陽明學》所作的序。序的內容並沒有就陽明學或高正先生對陽明學的研究進行大力的闡發和評論,而是主要講述了他與高正先生交往的點滴故事,以及他「懂得」的高正先生。

這便是其中的一句,也是最引起我共鳴的一句話。

朱高正先生的確是一位奇人,是我見過的最具傳奇氣質的一位人物。

第一次與高正先生見面,就讓我大開眼界,原來世間真有如此「內功」深厚之人。記得是2011年冬天,當時我還在鄭州中原基礎教育研究院任職。一個大雪紛飛的下午,朱高正先生光臨研究院。他穿一件白色襯衫,風度翩翩;雖頭髮花白,但滿面紅光,踏着大步進來,真的是「來者不善」。我上前握手,冰冷的雙手立刻被熱氣包裹,果然是「出手不凡」。要知道,當時我穿着羽絨服還覺得手冷腳冷,他只一件襯衫,從風雪中穿過依然熱氣騰騰。當時我吃驚到驚駭:不是要來一位臺灣的學者嗎?難道來了位武林高手?這麼冷的天,他是如何做到「神功」護體的?後來才知道,高正先生因爲研究《易經》而迷上太極拳,修習多年,的確功力深厚,所以他常年四季不管風霜雨雪都只是襯衫一件。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高正先生在《易》學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詣,據說已經達到了化境。與他聊天,他很容易就會說到《易經》上。六十四卦,隨便抽出一句,他都能接着往下背,而且他會把《易》學用在分析國際大事上,企業管理上,以及人事、教育、修養等方面,可謂「上學而下達」。除了《易經》,高正先生對宋明理學,特別是朱子學、《近思錄》的研究非常精到,出版過相關的著作,也在全國很多地方開講過「朱子家訓」「近思錄通解」等主題,深受聽衆歡迎。因此,很多人便把高正先生稱爲國學大師,以爲他是專門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者。

前立委朱高正生前常赴大陸講授陽明學。(圖/作者餘孟孟提供)

實際上,高正先生是一位真正的、研究西方學問的專門家。他於1954年生於臺灣雲林縣,1977年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律系。之後,去德國波恩大學深造,學的是康得的法哲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高正先生於1990年出版的德文著作《論康得的人權與基本民權學說》,被全球哲學權威刊物《康得研究》季刊評爲當代研究康得法權哲學之必備著作。由此可見他在西學方面的造詣。

雖然深研西方哲學,但他始終沒有忘記中國傳統學問。他常說,他在高中時代就讀過《近思錄》和《傳習錄》,並且非常喜歡。後來做學術研究,他也始終把西學與中學放在同一個座標系上來研究。所以他的學術研究呈現出與衆不同的中西融通與中西比較的特點。比如,在朱子學的研究上,他就把康得及其同時代的西方哲學家作爲對照和比較的物件,有了這個參照系,他對朱子的解讀就和別人不一樣,常常能言別人所不能言之道理,能發別人所不能發之高論。

前立委朱高正生前常赴大陸講授陽明學。(圖/作者餘孟孟提供)

高正先生有一本書的書名就叫《從康得到朱熹——白鹿洞講演錄》,因爲通俗易懂,又會通古今,所以我非常喜歡,讀了好幾遍,還在書上做了許多記錄。有一次,見到高正先生,我拿出書請他簽名,他欣然提筆。接着對我說:「這本書的內容還可以,但我的另一本書《近思錄通解》,你要好好讀一讀,那本書的含金量是這本書的十倍。」《近思錄》是朱熹和呂祖謙合編的北宋四子——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的思想精華,是研究朱子學,研究「四書五經」的階梯和入門書。高正先生對這部書非常重視。這是學問方面的原因,其實還有一個生命方面的原因。他早年讀《近思錄》一遍又一遍,可就是讀不懂。後來,當他查過族譜,確認自己是朱熹的第26代孫後,他便下定決心重讀《近思錄》,最後終於吃透了這部書。

可見,有時候強烈的使命感真的可以助人成就很多平常無法想像的事情。

聽過高正先生講課或跟他聊過天的人,應該都有一個深刻印象,那就是他對中國古代典籍的爛熟程度,真的可以說是信手拈來,甚至可以大段大段地背誦,這一點當代很多研究中國哲學的學者是做不到的。

大家都說,高正先生記憶力超凡,說他過目不忘。其實,世界上哪有那麼多過目不忘的天才。因爲多次交往,比較熟慣的原因,高正先生跟我講了他爛熟經典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反覆記誦,溫故而知新,如此而已。只是高正先生下的功夫比一般人,比一般學者都大。

一般情況,他早上五點鐘就起牀了。夏至還會更早一些,四點起牀。他每天早上都有要做的功課,先是站樁打太極拳,並把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背一遍。然後背《周易》卦爻辭。然後,每天上午抽20分鐘溫習一次近期的主要研究物件,比如以前是《近思錄》,現在是《傳習錄》的精華。下午則把《周易》的繫辭傳、說卦傳溫習一次。據高正先生說,他這種早起背書的習慣從高二就開始了。於是他就這樣年年如一地把反覆讀誦經典的習慣堅持了下來。

爲什麼要如此辛苦地讀經典呢?高正先生說,讀書有三個階段,書需成誦,把經典記誦下來是基本功夫,是第一階段。能夠根據經典中的內容,隨時隨地地細思、深思、精思其中所含的義理,便是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對經典所含的義理自然而然地心悅誠服。同時,將書中的教誨作爲自己的行世規則,這樣道即在我,我即大道,融二爲一,也就是知行合一。正如王陽明所說:「真知即所以爲行,不行不足謂之知。」

高正先生還有一個獨門方法,就是做卡片。在研究「四書」時,他先把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反覆讀了十幾遍,把比較重要的章句用筆劃下來,再列印出來,做出12張卡片,每張卡片約1300字,12張共15000多字。他平常沒事就把這12張卡片拿出來反覆玩索。12張卡片精熟之後,他又從這些內容中挑出更精華的,再濃縮成3張卡片。最後,再把這3張版的濃縮成1張版的。1張版的四書章句就是儒學最重要的內容了。根據這種讀書方法的心得,高正先生出版了《四書精華階梯》一書,把四書的內容分爲「初階」、「中階」和「高階」,引導讀者循序漸進地學習「四書」。這也是高正先生首創的階段式循序漸進讀書法。

在讀書方面高正先生高人一籌,至於講演他更是出類拔萃。在學術圈,學問博大的人不少,下筆如有神的人也不少,但還能出口成章、富有感染力的人就不太多了。但高正先生非常善於講演,不管是在講壇上,還是和幾個朋友聚在一起,他講起話來總有排山倒海之勢,聲情並茂,讓人不得不側耳傾聽。清華大學陳來教授就說,高正先生講演節奏有度,善於分析,解說明白,他的講法是真正的儒者的講法,而不是教授的講課。

也許因爲精研中西方哲學,又練習太極拳,還在講演方面深造自得,讓高正先生修煉出了一種與衆不同的大師氣質,或者說是一種文化氣象。這種氣質和氣象,不因身材的高矮、衣着的素豔而有所損益。具有這種氣質和氣度的人,在人羣中一眼便會被分別出來。2012年,我負責中原基礎教育研究院在河南省尉氏縣的暑期教師培訓專案,我們請了十多位專家,其中就有高正先生。記得當時高正先生來到培訓所在的校園時,正是學員休息時間。大家都在會場外三五成羣地聚着聊天。高正先生從外面走進來,手裡拿着一本書,步履輕盈而瀟灑,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在他的身上。非常明顯,那種氣度,那種風采,那種文化魅力,聚合在一起散發的精神能量是非常大的。他還沒開口,只是輕輕走過,所有人已然都被鎮住了。這一幕,我想自己會終身難忘的。

可就是這樣的一位文化大家,曾經竟然在臺灣坐過牢。我和很多人一樣,當初也非常好奇:高正先生爲何會坐牢?他直言不諱,是當年在臺灣政治鬥爭的結果。如果對高正先生有所瞭解,一定知道他在臺灣政壇曾經是一個風雲人物,他是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支持兩岸統一。蔡康永和小S主持的《康熙來了》曾請高正先生去做過一次節目。這次節目非常精彩,像我這種對娛樂節目完全無感的人,竟然看了好幾遍。節目裡提到了高正先生在臺灣立法院打架的事,也提到坐牢的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高正先生說了這樣一句話:「監獄的門,砰得一聲關上了。那一瞬間我就頓悟了。我說,人生若是看不開,哪裡都是牢籠。人生若是看開了,哪裡能夠牢籠住我們自由的心。」高正先生的確是看開了,在坐牢的三個月裡,他爲朋友的新書寫了一篇序,還爲自己寫了一本書。走出牢房時和進牢房時,心境是一樣的平和。

前立委朱高正生前常赴大陸講授陽明學。(圖/作者餘孟孟提供)

高正先生的智慧不僅表現在學問和人生修養上,在一些小的玩笑事件上,也充分地顯現了出來,進而暴露出他是一個非常好玩、又富有個性的人。記得在《康熙來了》那個節目裡,小S八卦地問高正先生在德國留學時有沒有女孩子追他。高正先生則說:「我拒絕回答這個問題。」小S便來了神:「那一定是有了!」高正先生則說:「哎!那你怎麼知道。我只說拒絕回答。因爲我無法回答。我若回答有,那就對不起我老婆。我若回答沒有,那又顯得我太遜了。所以我拒絕回答。」這種幽默回答真的是一種高明的智慧。

2017年是理學開山周敦頤誕辰一千周年。4月底的一天,高正先生打電話給我,說是準備去周敦頤的故鄉永州道縣去看看,想了解一下比較便捷的路線。道縣我雖然去過,也是專程去看周子故居和月岩的,但從長沙如何方便地過去卻不清楚。我便打電話給在永州的湖南科學學院國學院院長張京華教授,說了此事。京華教授非常高興,說高正先生的道德文章他非常敬佩,這次能去永州是一件好事,也是一次學術交流的機遇,並表示會接待高正先生,這樣既方便高正先生去道縣進行文化考察,也方便國學院師生向高正先生請教學習。此事因爲有京華教授的鼎力支持,便妥當了。後來和高正先生在長沙再次見面時,我問及此事,他非常高興地說,很感謝京華教授,讓他有了一次快樂的文化行走。此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高正先生在大陸文化教育界的受歡迎程度。

前立委朱高正生前常赴大陸講授陽明學。(圖/作者餘孟孟提供)

一位學貫中西的學問家,一位攪弄臺灣政壇的政治家,一位具有演講天賦的國學主講人,一位妙手着文章的文化大家。這樣的高正先生自然擁有很多粉絲,也擁有很多「高大上」的朋友,知名如朱傑人先生都感慨高正先生的朋友圈太大,大到了他「有點適應不了的地步」。按理說,具有如此龐大且高端的朋友圈,高正先生怎麼會記住如我這般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後輩年輕人呢?可是,他竟然就記住了,並且還沒有什麼分別心。

2017年8月初的一天,我突然發現手機上有個未接來電,是高正先生幾分鐘前打來的。我便撥回電話,許久沒人接。過了一會,我又打回去。那邊便傳來高正先生低沉有力的聲音,說他現在深圳,準備回臺灣了,打電話也沒什麼事,就跟我說一聲。還說,過一陣子他還會再來長沙。我便說了一些讓他保重的話,再無其他。

高正先生的這次來電,讓我內心非常感動。我一個年輕後輩,又沒什麼社會地位,他本可以不必跟我講他的行程,自然有很多高大上的人希望知道他的平常動向。可是,他就是與衆不同,就是不按常理。可見,高正先生的內心是澄明的、真誠的,他是一個具有真性情、毫不囿於世俗的人。

一天晚上,在書房喝茶,我和妻子隨意聊起自己和高正先生的這些交往,並感慨他的爲學與爲人。妻子突然問我:「朱高正先生這樣的大人物,他會把你當什麼人呢?」一下問得我不知如何回答。沉思良久,我說:「朱高正先生應該把我當成一個比較好學的小朋友吧!」其實,不管高正先生把我當什麼,這幾年,與他結識,讓我在學問、做人、處世等方面都了很大長進。所以,我只知道,我當他是師者,一名可遇而不可求的師者。

附張其成老師敬獻挽文:

驚悉朱高正先生逝世,特致最深切的哀悼!不久前還蒙高正先生介紹與臺灣愛國「名嘴」黃智賢認識,共商兩岸文化交流大事。不意竟成天人永隔!慟哉!

高正先生是「臺灣第一民主戰艦」,是維護兩岸統一的堅定鬥士。他創辦《中國通》雜誌,推進祖國統一,傳播中國文化。他特囑我在《中國通》連載《太乙金華宗旨解讀》,並推介在臺出版,以中華文化助力兩岸統一。

高正先生是著名的易學家和現代易學事業推動者。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他捐資支援我的恩師朱伯昆先生成立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又不懈努力推動成立了國際易學聯合會。我有幸在伯昆先生和高正先生的領導下開展一些工作,參與易學學術研討,不僅親歷高正先生勤勉務實的工作作風,而且目睹先生高超的記憶能力和透闢的學術見解,深爲歎服!如今先生駕鶴西去,與恩師伯昆先生聚首仙界,遙祝先生一路走好!先生不朽!先生千古!

張其成敬輓於2021年10月23日晨

來源:《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年第8期及善品堂公衆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有。

(本文授權中時新聞網轉載)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