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教師鐵飯碗難捧 師培生紛紛跳船

教師證發證數 榮景不再 製表/邱瓊玉 圖/聯合報提供

過去教師被視爲鐵飯碗人人搶捧,但經歷流浪教師潮後,加上近年就業市場轉變,考教師甚至已非師範體系學生首選。根據教育部統計,二○○五年高峰期時,教師證發證人數一度逾一點八萬人,但到了二○二二年,僅剩四九○六人。

教檢報名 十年來持續走低

以臺師大爲例,校內一○二學年,共有七三二名學生報名教師資格檢定考,但至一一二學年,根據臺師大「高中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統計,十年後僅剩下四四○人報名,可見欲成爲教師者,十年來持續走低。

若綜觀各系教檢報名人數,國文系、英文系、數學系、體育系十年報考教檢人數多,但十年後亦大幅減少,以國文係爲例,即從六十人減爲卅五人,英文系也從四十一人減爲廿二人。

而傾向應用的工業類科,一○二學年工業教育系四十三人報名教檢,一一二學年僅剩八人,資訊工程學系更是近十年來都僅有個位數學生願意報名教檢,一一二年統計指出,除了資工系僅五人報名,機電工程系也僅有三人、光電工程系一人。

教師福利 已不若以往優渥

臺師大科技與工程學院院長鄭慶民指出,近年產業端人力需求大,且進入業界待遇都比當老師好,加上年改後教師退休福利也已不若以往優渥,自然影響學生執教鞭的意願。機械、電機系學生願意修師培者愈來愈少,可說是大部分的學生都不願意修讀師培,直接導致技高工業類科等找不到老師。

臺師大師培中心主任林子斌分析,近年資通訊就業市場大好、業界待遇更好,要投身教職者勢必有限,但不代表整體師資儲備量不足,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林子斌認爲,若今天政府有意要作出完善的人力規畫,就不應該只停留在看每年發出多少教師證,因爲即便發出大量教師證,當事人也不見得願意來教育界任職。

師資培育 應迴歸教學需求

林子斌說,師資培育量應該從現場需求、類科中理解,綜觀哪些類科應該列爲師資重點培育,以公費等制度在大學端投入資源。林子斌形容,過去師資培育是「由上而下」,現在應該改爲「由下而上」,由高中、技高端提出師資實質需求,教育部再回頭找大學。

未具名的高中校長認爲,我國要成爲老師的門檻相對其他國家算高,不過一旦考上就是鐵飯碗,有些國家則是放寬入行門檻,但嚴格篩選出不適任的教師。

長遠來看,他認爲要降低當老師的門檻,減少教育學分,讓更多人願意投入教學現場,但成爲老師後應定期受訓,建立類似換證的制度,不努力就會被篩選淘汰,來改善教學現場缺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