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批判思辨習慣、不被AI 綁架…崇學國小這麼教孩子 拿全國特優
臺南市東區崇學國小參加教育部「資訊素養與倫理」創意教案,以「擁有『識』網膜‧踏上探尋真相的旅程」榮獲全國特優。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市東區崇學國小參加教育部「資訊素養與倫理」創意教案,以「擁有『識』網膜‧踏上探尋真相的旅程」榮獲全國特優。校長洪榮進表示,生成式AI時代來臨使得資訊更迭更快速,孩子必須與時俱進,學習如何運用AI科技,此課程就是培育孩子這一核心素養。
「擁有『識』網膜‧踏上探尋真相的旅程」教學團隊老師有方子怡、吳尚頻、張琬翔、楊詠評。張琬翔說,這門課程搭配「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網」平臺中的內容,以教師導學、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的架構,融入閱讀素養議題,培養學生跨域學習的能力。期望學生具備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等核心素養。
課程分3單元,第1單元「與網路訊息相遇」,學生運用T表歸納網路特性的優缺點,從中察覺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差異與影響;運用 ORID焦點討論法分享觀後心得與行動,養成對媒體內容批判思辨的習慣。
第2單元「探索背後的秘密」,引導學生套用「5W思考架構」辨別訊息及解讀潛在意圖,主動探索媒體產製之目的與效果;應用「事實查覈工具」客觀分析網路訊息的真僞,培養尊重事實、抵制謠言的態度。
第3單元「掌握AI識讀力」,引導學生了解生成式AI的應用及疑慮,並製作「漫話日記圖文創作」表達對AI的態度與觀點,保持審慎使用與深思利弊的意願,並學會負責任的使用媒體。
老師方子怡說,學生觀看「生活中假訊息影片」時反應熱烈有共鳴,在討論ORID學習單時能正確紀錄並分享Objective(客觀事實)、Reflective(感受反應)的答案。學生分享,對香腸配養樂多會致癌這個假訊息最印象深刻,因爲自己曾這樣吃被奶奶罵;也有學生分享「查證工具讓我印象深刻,可以知道哪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很厲害。」
老師吳尚頻說,學生都有使用過AI的經驗,並且有好奇心,因此在詢問使用經驗時,很樂於分享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知道AI帶來的影響有好有壞,並願意主動思考謹慎使用AI工具。
學生完成「漫話日記」後樂於分享,漫話日記中寫着,「我認爲有了生成式AI很好,因爲它能幫助我們達成創作、繪畫等各種事情;但它也有一些隱憂,我與自己達成協議,不會過度相信AI的資訊;我認爲每件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正確利用這個工具。」
臺南市東區崇學國小參加教育部「資訊素養與倫理」創意教案,以「擁有『識』網膜‧踏上探尋真相的旅程」榮獲全國特優,讓學生養成對媒體內容批判思辨的習慣。記者鄭惠仁/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