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白鶴洞6天新增感染30例 封閉管理普篩仍新增 專家釋疑
廣州白鶴洞6天新增感染30例,封閉管理普篩仍新增 專家釋疑。圖爲6月2日廣州荔灣區白鶴洞街海南村,由於該地區調整爲高風險,防疫人員進出需要消毒。(人民視覺)
大陸此輪疫情集中廣東、尤其是廣州,截至6月8日24時,廣州本土報告新冠病毒感染者115例,其中確診新冠肺炎106例、無症狀感染者9例。陸媒整理疫情通報發現,近日廣州市報告新增病例大部分來自封閉、封控管理區域內。廣州市荔灣區白鶴洞街自6月3日調整爲封閉管理區域後,截至6月8日該街道累計報告新增感染者達30例。專家指出,新報告感染者並非新近被感染,而是封街後,普篩時發現的已被感染者。
報導稱,封閉管理措施下,人員嚴格居家、足不出戶,爲何仍會出現新增感染者?廣東省新冠肺炎研判專家組成員、暨南大學教授王聲涌表示,這些新增病例是在實施封閉管理措施前已經感染,藉由多次核酸篩查陸續發現的。
據統計,自5月21日至6月8日,廣州荔灣區白鶴洞街道共報告感染者超過50例,中南街道近30例,是疫情最爲集中的兩個街道。其中,從6月3日調整爲封閉管理區後,白鶴洞街道報告新增感染者達30例。
爲何封閉管理區內仍然陸續出現新的感染者?王聲涌解釋,這是因爲,實施封閉管理措施後,區域內的傳播鏈短時間內還沒有完全切斷。「封閉管理區內近期新報告的感染者並不是新近被感染的,而是採取封閉措施後通過主動篩查發現的,這體現了封閉管理和反覆多次篩查的功效。」
他進一步解釋,從現有的病例來看,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短則2-4天,長的可以到14-21天。對於潛伏期比較長的感染者,此前兩三輪的核酸檢測可能都沒有表現陽性;對於潛伏期比較短的感染者,可能在潛伏期就已經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甚至傳播了2-3代,要通過多輪檢測纔會陸續將他們篩查出來。
「有些人認爲,怎麼封閉了還會有新病例,好像越封閉越多,傳染更厲害,這是誤解。」王聲涌說,封閉管理後區域內人員不流動,造成社區傳播的風險是極低的。即使出現新增感染,也基本上是家庭內部互相傳染造成的。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也表達了相似觀點,他認爲,居家隔離,比較常見的是發生家庭聚集性感染,「同居一室相互傳染在所難免,但又不可能把幾萬人都放在酒店單間隔離,成本太高。」
爲快速有效阻斷疫情傳播鏈條,更好管理重點人羣健康狀況,廣州市衛生健康委8日透露,已將白鶴洞街相關重點人員轉移至隔離飯店集中醫學觀察。
王聲涌認爲,全封閉管理對於街道社區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將重點人員轉移到飯店進行集中隔離,可以實現徹底隔離和健康管理,也可以較好地滿足不同居民的生活需求。
有人爲何多次核酸篩查才呈現陽性?其實,多次檢測才能篩查出來的情況並不少見。6月6日,深圳市龍崗區報告了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此前11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爲陰性,第12次才呈現出陽性。廣州荔灣首發病例郭阿婆的丈夫也是檢測了3次核酸才確認感染。
廣東省疾控中心指出,任何一次病毒感染後的首次核酸檢測檢出率,都不可能是100%,新冠病毒也不例外,出現這種情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是受病毒在病人體內的排毒水準影響。
蔡衛平認爲,封閉管理區內出現新增感染者,一方面與檢測核酸呈現陽性的時間長有關,甚至有些病例都已經出現了症狀,核酸檢測仍然呈陰性;另一方面也可能與檢測取樣的方法有關,例如鼻咽拭子的陽性率就高於口咽拭子。
王聲涌指出,在大規模核酸採樣過程中,採樣位置不夠準確、操作不規範、樣本保存不完善等原因可能影響核酸檢測結果,造成「假陰性」。因此,反覆多次核酸篩查非常有必要。
報導稱,疫情沒有出現大規模社區蔓延和流行。王聲涌認爲,到目前爲止,病人相對集中於荔灣區,呈散在點狀分佈,個別病竈點有聚集性發生的特點。「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廣州此次本地疫情傳播的源頭明確,傳播鏈清晰、範圍侷限,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社區蔓延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