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藝文中心 都計變更中

落實文化平權,臺南市連續14年舉辦「藝術進區」,把劇場表演搬到戶外,同時全市文化場館最後一塊拼圖鹽分地帶藝文中心,也將落腳佳里區,達到藝文場館的區域平衡。(曹婷婷攝)

臺南市既有5座文化中心分佈於新營、歸仁、新化、東區及安南(臺江文化中心),最後一塊文化中心拼圖是未來將落腳佳里區的鹽分地帶藝文中心。文化局表示,目前全案正在都市計劃變更中,並已同步啓動先期規畫,預估將斥資逾20億打造複合式藝文場館。

早年鹽分地帶文學是臺灣文學發展重鎮,地方爭取設立鹽分地帶文化中心多時,但只聞樓梯響。副市長葉澤山表示,鹽分地帶藝文中心已確定落腳佳里國中南側一處農地,目前正進行都市計劃變更中,將既有農地透過區段徵收,以節省市府取得土地費用。

文化局長謝仕淵表示,文化中心選址必須兼顧文化生態特色與區域平衡,鹽分地帶很具文化特色,就區域文化中心平衡而言,大北門地區也確實需要蓋一座藝文場館。他提到,場館預定地位於佳里國中南側,緊鄰外環道,交通十分便捷,未來演出疏散也不會造成壓力。

文化局表示,全案後續待都委會通過審議後送中央,即可啓動規畫設計,但整個期程可能需要3、4年,因此目前已同步執行軟硬體規畫,初步構想將打造一座不只是文化中心的場館,除了傳統藝文展演功能外,也會有一些半戶外廣場空間,結合地方NGO團體運用,也會規畫小型商鋪,讓整座館舍自給自足營運。

文化局統計,去年臺南市立文化中心進館人次爲27萬6244人、新營文化中心17萬9171人次、臺江文化中心15萬9267人次、歸仁文化中心去年4月底整修完工重新開張,也有6萬2433人次。

南市文化局爲落實文化平權,縣市合併後推出「藝術進區」活動迄已14年,今年活動從9月21日起跑爲期3個月,邀11個國內外知名錶演團隊,於13區展開13場戶外大型演出,透過把劇場搬到戶外,推動在地藝文紮根。文化局說,今年因應臺南400,藝術進區加上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屆時將達到37區「區區有藝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