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家5口,兩女兒出家削髮爲尼,豈料小女兒長大後也削髮出家

“咚咚咚。”

農村寂靜的夜晚,讓敲門聲特別刺耳,也吵醒了本來已經熟睡的譚輝和王梅夫妻倆。

打開門,譚輝(化名)和王梅(化名)就看到剃了光頭的小女兒譚紅(化名)跪在門口。

“父親母親,今日女兒前來拜別,此後女兒遁入空門,怕是無法在堂前盡孝了,請原諒女兒的不孝。”

已經取名釋覺超的譚梅,向譚輝和王梅叩了三個頭以後,沒等兩人有回覆,就起身離去了。

輕輕嘆了一聲,譚輝和王梅對看了一眼,又關上門回家睡覺去了。

一年前,小女兒就對他們表達了要出家當尼姑的意願,他們對深夜前來拜別的行爲,並沒有太大的驚訝,早就知道這一日會到來。

當時譚輝和王梅好說歹說,也說不動譚紅想要出家的心思,只能先妥協,讓譚紅先到佛學院學習一段時間,真的能熬住佛門清苦的生活,再決定是不是要出家。

沒想到小女兒一年前出發去佛學院以後,徹底沉浸在裡面,就算每天吃素,還要打掃佛學院的衛生,每天誦讀經文,也從沒有跟兩人提出要回家。

這時候譚輝和王梅就知道,小女兒出家當尼姑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夫妻倆也沒打算用什麼特別的儀式送小女兒出家,畢竟在小女兒之前,兩人的大女兒譚倩(化名)和二女兒譚青(化名)已經先她一步出家了。

一家五口裡面,三個女兒都對佛門如此嚮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從小進入佛寺廟,我就覺得十分親切,看到佛教的經文,更是忍不住想要探索,對佛門的親切之情更勝於父母的親子之情。”

出家後的釋覺超接受媒體的採訪,提起自己出家的心路歷程,她是這樣說的。

譚輝和王梅回憶起女兒在家裡生活的那些日子,也覺得女兒有超乎同齡人的“怪”。

13、14歲的少女最是天真活潑的,譚輝和王梅的小女兒卻十分沉穩,經常有超乎同齡人的成熟表現。

在別的小女孩都嘰嘰喳喳討論哪條連衣裙好看的時候,譚紅只喜歡看佛經,甚至會在每一句話結束的時候,加一句“阿彌陀佛”,在常人看來這種語言表達就十分怪異。

還在家裡的時候,譚紅就經常跟父母袒露自己要出家的心思,還經常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夢境:夢裡面譚紅就像一隻自由自在的小鳥,可以在天上飛來飛去。

這個夢境讓譚紅覺得自己上輩子就是佛門教徒,基於一些修行原因,這輩子纔要下凡來繼續修行佛法。

譚輝和王梅嘗試過阻止譚紅出家的念頭,他們把家裡的佛經以及相關物料全部鎖在了一個小房間裡面,禁止譚紅接觸。

自小性子沉穩的譚紅沒有和父母爭論,只是靜靜地看着父母收拾,然後鎖上房門。

白天,譚紅裝作一副對佛經完全沒興趣的模樣,照常上學、放學、吃飯、做作業。

到了晚上,譚紅拿出自己早就復刻好的鑰匙,打開小房間的門,開始如癡如醉的沉浸在佛法的世界中。

在譚輝和王梅不知道的時候,譚紅已經被佛家大道深深迷住了。

夫妻倆以爲小女兒這樣的表現,是受了已經出家的大女兒和二女兒的影響,其實完全不是,三個女兒和佛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淵源,只是譚輝和王梅此前從未察覺罷了。

譚輝和王梅是在一家佛教寺院偶遇認識的,隨後就戀愛結婚了。

兩人都覺得是佛家讓兩人相遇,婚後的每一年都會到佛教寺院還願祈福。

每年的同一天,都能在佛教寺院看到譚輝和王梅的身影,兩人的大女兒出生後,兩人行就變成了三人行。

夫妻倆信佛,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會跟佛祖訴說、祈福。在王梅懷上二女兒的時候,醫生多次告知這次懷孕風險很高,最好的辦法是終止妊娠。

王梅無法做出扼殺孩子生命的決定,就跑到佛教寺院祈福,祈福回來以後覺得內心十分安定,就下定決心要生下這個孩子。

結果二女兒的降生十分順利,母女平安的結果,讓夫妻倆對禮佛更加推崇了。

二女兒降生後,到佛教寺院禮佛的三人行就變成了四人行。

兩個女兒小時候是十分鬧騰的性格,每次到了佛教寺院的門口,卻自然而然的變得安靜,看到譚輝和王梅禮佛的動作也會主動跟着學,還學得有模有樣。

三女兒降生以後,夫妻倆更重視禮佛了,在孩子還沒滿一週歲的時候,就帶着她一同前去佛教寺院禮佛。

未滿一歲的小嬰兒,本來還好覺被吵醒而鬧覺,看到佛祖金身的那一刻就安靜了下來,睜着圓溜溜的眼睛一直在看。

此時譚輝和王梅的大女兒和二女兒尚未對她們表露要出家的心跡,夫妻倆只當是三姐妹都和佛家有緣,並沒有多想,禮佛的時候還是祈求佛祖能保佑三姐妹平安健康的長大。

沒想到在譚家經歷了一件重大事件以後,大女兒和二女兒就提出了要出家。

人到中年的譚輝,爲了給妻子女兒更好的生活,開始沒日沒夜的工作,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還要找兼職。

在連軸轉一段時間以後,譚輝就累倒了,被工友送到醫院後,醫院診斷出譚輝患上了絕症。

譚輝是家裡的經濟支柱,王梅聽到丈夫患病的消息,頓時感覺天都要塌了。

這個病費錢還治不好,王梅感到十分絕望,什麼都做不了的她,只能到夫妻倆常去的那家佛教寺院給譚輝祈福。

寺院的主持被王梅的誠心感動,教會了王梅唸佛教的大悲咒替譚輝祈福,王梅回家又教會三個女兒,四人一同給譚輝祈福,希望能達到人多力量大的效果。

祈福本來就是一個安慰性的舉動,王梅也沒寄太大的希望,沒想到譚輝的病漸漸地沒有那麼痛苦!

譚輝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親身經歷過父親從痛苦患病到平和的全過程,也對佛教的佛法產生了好奇。

其實,這也可能是轉移注意力和心理安慰的效果。

到了15歲這天,譚倩帶着11歲的妹妹譚青來到父母跟前,正式向譚輝和王梅表達了出家的意願。

譚輝和王梅都覺得兩個女兒和佛家的緣分不淺,他們家又在許多關鍵的時刻都受過佛家的幫助,就答應了兩個女兒出家的請求。

譚倩和譚青出家後取名釋妙音和釋妙果‌‌,出家後很快就成爲獨當一面的住持。

譚紅出家後一直以釋覺超的名號修行,在佛法上的精進速度比兩個姐姐還快,出家僅4年就被選爲沙彌代表,還能站在寺院隊伍的最前方接受戒禮。

成功獲得閉關資格以後,釋覺超開始了爲期五天的閉關修行,結束閉關修行以後,就佛教大乘八大宗之一華嚴宗的十四代傳人。

此時,釋覺超的法號已經不適用,於是佛家重新賜予她釋妙樂的法號。

寺院還派釋妙樂到臺灣精進佛法,回來後她就成了普賢寺的住持,時年27歲。

看到三個女兒在佛教的修行都很不錯,譚輝和王梅也看開了,面對大衆對三姐妹出家的好奇,譚輝和王梅表示這是三姐妹的“福報”。

既然與佛有緣,那就好好修行,渡己也渡人,希望譚家三姐妹未來能用自己學習到的佛教正能量,在社會上做出正能量的奉獻!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