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務實防衛工作者

兩岸關係持續低迷,臺海成爲國際矚目的衝突熱點。國防預算八年前爲三五五七億元,明年規畫六四七○億元,這是接近三千億、幾乎翻倍增長。行政院明年度總預算歲出編列三兆一三二五億元,國防佔比超過百分之二十;等同於政府每花費五元,就有一元用於國防。

弔詭的是,國防預算大幅加碼,臺海戰爭硝煙味愈濃。政府挹注重金試圖打造臺灣成爲刺蝟島,對於臺澎防衛顯而易見的問題,卻多視而不見或毫無察覺。

國防部幾天前在屏東實施天馬操演,拖式飛彈射擊除了導線短路、失效故障及命中率極低,還有多枚飛彈近距離直接墜海。國防部長對媒體解釋,這是舊彈使用新發射器所導致,需先熟練再求準確,日後要多射擊。其實,彈藥效期、馬達短路、導線斷線、射手操作、海面雜波等,都有可能影響這類飛彈命中率。

兩個問題更爲關鍵。第一,拖式飛彈是錐形裝藥,利於陸地反裝甲,卻不利對付海上船艦,因爲它只會在船身上造成小破洞。國防部多年前試圖以陸航直升機擊沉新竹外海翻覆的韓籍貨輪,空射反裝甲飛彈十枚全部命中,貨輪卻仍漂浮海面。其次,拖式飛彈導引金屬線在海域會受到干擾,技令說明很清楚,飛彈在水域射擊會受擾亂或直接墜海。國防部顯然未注意「使用前應詳閱說明書」的警告。

其實,業餘談戰術,專家談後勤。臺海有事,歷來主要關注「國軍尚能戰否」?然而,鮮少有人關切「國軍尚能飯否」?戰爭爆發廿四小時後,三軍部隊三餐供應能否及時無誤?這是務實且重要課題。今年漢光演習強調無劇本、去中心化、指揮鏈遭切斷、與上級失聯時獨立作戰,考驗部隊應變作戰能力。但是,僅以上述課題思考戰時情景,槍砲聲響後賣場超商貨架一空,百姓轉往鄉間避難,外送快遞停止接單,軍隊上下通訊中斷、首尾不能相顧、戰場圖像不明,後勤補給還能按時到位?

軍方經常強調,作戰要準備自己吃的,還要準備給敵人吃的。臺灣防空飛彈密度全球第二,傳統火砲彈藥卻是祖父級居多。俄烏戰爭顯示傳統火砲彈藥仍居關鍵,每日彈耗數千上萬。臺灣庫存的彈藥數量及效能,有必要徹底清查檢視。另外還須嚴肅面對一個問題:臺海防衛作戰主戰場在本島,我軍火砲彈藥多非精準制導,如何避免誤擊友軍和我方民衆?

國防部常指共軍機艦擾臺爲認知戰。殊不知從蔡政府主政至賴清德執政,共軍擾臺各式戰機和飛行器已超過六千七百架次。國防部是否「認知」這是八年來零事故的運作?又反映了多少對岸的軍事實力?

打仗靠錢,多少纔夠?預算如何產生真實戰力?兵者國之大事,事涉家國百姓生死存亡。臺灣需要務實的防衛工作者,既要務實強軍備戰,更要務實緩解臺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