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美中科技對立 鞏固臺灣AI戰略軍火庫角色

中經院23日舉辦2024「地緣政治、政府新政與前瞻科技發展」研討會,探討地緣政治對AI、科技產業的影響與臺灣因應策略。記者黃雅慧/攝影

全球AI產業格局延續美中科技戰影響,外界關注未來變化。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23日在2024「地緣政治、政府新政與前瞻科技發展」研討會中指出,美中間的對立,反而促使臺灣成爲輝達等AI領軍企業關鍵生產基地,進一步鞏固臺灣在全球AI戰略中的「軍火庫」角色。

王健全說,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給了臺灣新的機遇。若沒有這場貿易與科技競爭的堅壁清野,AI產業鏈重心可能會轉移至中國大陸。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分析師鍾富國在會上表示,美國對大陸進行半導體產業進行技術封鎖,而大陸方面也有因應與突圍路徑,在遵循摩爾定律上以半導體設備自主化爲主,在超越摩爾定律方面,則是發展先進封裝自主。

鍾富國進一步指出,拜登政府對中「小院高牆」策略反而造成大陸「牆內開花牆外香」,這體現在以下幾方面:華爲在大陸政府支持下重新迴歸、大陸半導體企業表現尚稱穩定、美國半導體設備在中國營收佔比下滑、LED用MOCVD設備國產化導致外國廠商在大陸市佔壓縮、在缺乏先進晶片下開發AI其他路徑等。

展望未來,鍾富國指出,就半導體產業而言,大陸仍是半導體主要下游應用市場,同時全球也不乏出現支持大陸高科技產品呼籲,並認爲地緣政治趨勢可能會由對抗轉向避免衝突。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政策組顧問張超羣對本報表示,AI是美中科技戰的重點,美中其實是現在AI發展最先進的兩個國家,美國一方面限制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一方面限制大陸取得最先進GPU來發展籌備足夠算力。

對於臺灣身處美中兩大AI先進國家中的利益,張超羣稱,從半導體制造角度來看,臺積電掌握高階晶片生產,這部分能獲益。但對於臺灣中小企業而言,如何協助找到適當AI工具可能會是重點。

資策會產業情報所所長洪春暉表示,現在美國爲首對大陸半導體管制有增無減,而大陸在積極投入自主供應鏈下,相信會逐漸成功,只是時間問題。他同時指出,雖然會在補貼下實現技術成功,但是否有商業競爭力仍待觀察。

洪春暉指出,坊間認爲大陸轉進成熟製程導致供過於求,但半導體並非都是標準產品,大陸廠商可能敗事有餘,即便把產品丟到市場,要被客戶採用有距離,會否打壞市場秩序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