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增大

大陸今年來經濟數據均不如預期,加上物價走升及多地實行封控措施,經濟下行是不爭的事實,臺灣應關注可能衝擊及採適當因應對策。圖/新華社

有道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再強的經濟體也有衰退的時候。身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僅4.8%,低於官方全年目標5.5%。此外,近期陸續公佈的經濟數據均不如預期,如4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47.4,非製造業PMI重挫至41.9,雙雙創下2020年2月以來新低。

此外,財新中國4月份製造業PMI,也下降至46.0,服務業PMI則降至36.2,同樣創逾二年低點。再者,大陸國家統計局於5月11日公佈的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1%,高於預期並創下五個月新高,讓低迷不振的消費雪上加霜。尤有進者,今年前四月,百強房企買地總金額僅3,626億元(人民幣,以下同),買地規模年衰退近56%,反映大陸房市迄今尚無明顯好轉跡象。

大陸多地自3月以來頻爆新冠疫情,上海、崑山等地實行封城封控措施,對經濟的負面衝擊在4月份加快顯現。其中,消費衰退11.1%、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上升至6.1%,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特別是,16到24歲年輕人口失業率高達18.2%,創歷史新高。據估計,今年待就業人數將達到創紀錄的1,076萬人,失業率恐再飆升。中國美國商會也順勢潑了冷水,認爲嚴格的「清零」防控措施,導致商務旅遊受限,將影響未來數年外資的投資意願。看來,大陸經濟正遭逢「屋漏偏逢連夜雨」。

爲挽救經濟下行頹勢,必須強力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並舉。君不見,當全球主要央行都在升息抗通膨之際,人行卻反其道而行,持續採行寬鬆貨幣政策,今年更爲顯著。如人行於1月17日開展人民幣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7天期1,0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1月20日再調降不同年期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緊接着,24日又實施1,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附賣回)操作,並且下調利率10個基本點至2.25%。

然相隔不到三個月,又宣佈於4月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人民幣5,300億元。5月15日,人行及銀保監會通知,對於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間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爲不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20個基本點,可見當局欲透過下調個人房貸利率,冀望刺激房市買氣及推升經濟動能。

除貨幣政策支持外,人行、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於4月18日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即「救市23條」,藉此支持受困主體紓困、強化實體經濟支援、促進外貿出口發展三個方面,提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援實體經濟力度。鑑於房地產帶動了上下游數百個行業,早已形成了一條綿長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在全球經濟大環境持續動盪的時候,房地產不但能起到穩定大盤的作用,還是經濟火車頭。吾人以爲,「救市23條」主力應在救房市,藉此支撐大陸經濟成長動能。

另在財政政策方面,自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大陸當局即持續實施「減稅降費」措施,減稅降費政策有力度,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激發活力。誠如李克強所言,「水深魚歸、水多魚多,這是涵養了稅源,培育壯大了市場主體」。有感於中小企業貢獻了大陸50%的稅收收入、60%的國內生產總值、70%的科技創新,以及吸納了80%的就業。因而,2022年爲中小企業的減稅幅度擴大爲2.5萬億元,較去(2021)年的1.1萬億元足足多一倍。持平而論,大陸經濟下行已是不爭的事實,因而可預期的是,北京當局不論如何,一定要採取更強有力的宏觀政策措施,試圖讓二季度經濟增速重返5%以上;但目前看來,在內外因素雙重衝擊下似乎有點難度。兩岸貿易依存度甚高,臺灣應關注大陸經濟下行的可能衝擊及採適當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