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印度的苦肉計

(圖/美聯社)

上週在華盛頓召開美國、日本、印度、澳洲「四方安全對話」首次領導人峰會雖是視頻舉行,但卻是自2009年四國外長會晤以來首次升級爲領袖峰會,而且預計在年底將舉行見面晤談,可見美國對此機制的重視。本次會談雖然沒有共同聲明針對中國,美方也否認此機制爲「亞洲小北約」,但是針對性不言而喻。這次會談對於印度來說是收穫頗豐,可說是最大贏家。

印度的收穫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是國際戰略地位的提升。川普將歐巴馬時代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轉變到「印太戰略」,正式將印度納入對抗中國的戰略中。白宮解密文件顯示,美國拒絕接受中國崛起,制定了全方位的遏制計劃,在這個計劃中印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美國不僅希望印度在軍事上對大陸形成掣肘,干擾大陸「一帶一路」計劃,還要幫助「印度崛起」, 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轉移供應煉。

第二是獲得疫苗生產的支持。莫迪政府最大的訴求之一就是從美國獲得疫苗生產的授權。印度要用強大的疫苗生產能力推動自己的疫苗外交,美國、澳洲和日本都對此表示支持。美國表示要提供資金支持,日本則說要給印度提供無息貸款,澳洲要在相關的推廣和分銷等環節提供便利。計劃到2022年底印度可生產10億劑疫苗,將會輸向美、日、澳三國,並對東南亞、印度洋國家出口和援助。

印度因爲這次峰會提升國際地位,且收到美、日、澳先進國家的支援,但是否真的能換成具體的國家利益,還有待觀察,尤其自身條件能否承擔更是關鍵。

首先,受資助的印度最大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是爲嬌生和諾華瓦克斯這兩大美國公司製造疫苗。即印度獲得授權的是幫美國生產的美國疫苗,要首先確保滿足美國接種疫苗的需求。所以不是印度生產疫苗拯救東南亞,而是印度生產的美國疫苗拯救美國人。

印度已生產了5900萬劑的疫苗,而給自己的人民提供了3300萬劑。印度疫情仍然十分嚴重,這種「殖民化」的疫苗生產與分配已經引起國內的不滿,屆時就算生產出大批疫苗,能否滿足國內需求都有問題,莫迪的疫苗外交也會受到國內民意的壓力。

再者,美國的《國防生產法案》嚴格管控生產疫苗所需要的關鍵物資的出口,也會影響印度疫苗的生產。最後,這次峰會中一些議題如南海和東海的「航行自由」、朝核和緬甸問題等,以目前印度的實力基本上插不上嘴。

總體而言,印度多少還是看到一點「錢景」,而且堅持不結盟的外交傳統,不讓「四方會談」成爲軍事同盟,陷入爭端,失去自主性。長於計算的印度人這次還是算得很精的。我們如果不能像新加坡一樣表示在中美大國衝突中不選邊,至少也要學學印度,用小小的苦肉計換來大大的合同。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