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性青聚點攜手青年護水文 盼水資源永續經營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動學習性青聚點,來自南投、宜蘭、花蓮、臺東的在地團隊以水文爲主題,帶領青年探索水資源的永續經營模式,盼留存珍貴的水文環境。

教育部今天發佈新聞稿指出,青年署辦理學習性青聚點計劃,透過長期深耕在地的資深團隊,以田野調查、導覽體驗、風土走讀等多元形式,發展出在地課程,促進更多熱愛土地的青年選擇留鄉、返鄉和移居鍾情的落腳地。

今年有5組學習性青聚點的在地課程以臺灣水文和溪流環境爲主題,帶領青年從河川、溪流、溼地、大海等不同水域,探索善用水資源的永續經營模式。

南投的「谷笠合作社」邀請青年走訪孕育出手抄紙、紹興酒、茭白筍等多種知名埔里產業的眉溪,瞭解生態文史和治理困境,思索如何用環境資源,創造有趣且可持續的風土體驗;花蓮富里的「天賜糧源」則安排探訪流經阿美族部落和客家聚落的鱉溪,引導青年瞭解上游的吉拉米代部落如何維護百年水圳,落實有機、環境友善農業。

位於宜蘭的「一米地」和「海波浪」團隊帶領青年溯溪,感受身體與河流的連結,觀察溪流中的生物與自然的聯繫,並在環境友善的野炊中,探討如何在人、城市、溪流間創造共好關係;臺東池上富興溼地的「觀魚工作室」安排青年走訪溼地,認識溼地獨特的生態系,學習辨識臺灣原生種與外來種,並瞭解移除外來種對棲地保育的重要性。

青年署期盼透過在地知識與體驗的結合,讓青年認識溪流與地方之間的關係,共同探討如何將水域治理的困境轉化爲實際的關懷和行動,設計出永續的親溪形式,留存珍貴的水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