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史·敬讀碑文”系列音頻節目丨紅巖不朽英魂存 碧血丹心青史揚——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烈士羣雕銘文敬讀

(原標題:“學習黨史•敬讀碑文”系列音頻節目丨紅巖不朽英魂存 碧血丹心青史揚——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烈士羣雕銘文敬讀)

編者按:

瞭解碑文背後豐富的革命歷史內涵,弘揚先烈身上承載的偉大民族精神。聽衆朋友們大家好,爲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理論網特別製作了“學習黨史·敬讀碑文”系列音頻節目。本期爲您播出:紅巖不朽英魂存  碧血丹心青史揚——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烈士羣雕銘文敬讀

本節目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出品,中央網信辦傳播局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支持。

@@VIDEO="http://mobilepics.ws.126.net/GuyGXFTRiQ8Mzc6yqxaHAmtACM1aIUFD0l5rvru9i.mp3,http://mobilepics.ws.126.net/GuyGXFTRiQ8Mzc6yqxaHAmtACM1aIUFD0l5rvru9i.mp3"IMG="http://cms-bucket.ws.126.net/2024/1002/256dc1dcj00skq3bd001ac000gh009gc.jpg"ALT="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烈士羣雕銘文敬讀"BROADCAST="in"SIZE=""@@

烈士羣雕是烈士紀念碑的獨特表現形式,展現着革命烈士捨己爲國、英勇不屈的光輝形象。由鄧小平題名的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聳立着一座展現“浩氣長存”主題的大型烈士羣雕。該羣雕於1986年紀念“11·27”大屠殺37週年時落成,高11米,四周各寬7米,雕刻有9位烈士形象,代表着犧牲在集中營的300多名紅巖英烈。羣雕採用中國傳統石窟藝術的“中心塔柱式”結構,由438塊紅色花崗石以連環組合的方式將其分爲四個面,表現出烈士們“寧死不屈”“前仆後繼”“坐穿牢底”“迎接曙光”的崇高精神。羣雕的右側,立有一塊白色花崗石石碑,碑上雕刻着鄧穎超撰寫的《烈士羣雕銘》。

銘文如下:

斯烈士陵園,昔軍統特務摧殘革命志士之魔窟也。溯自抗戰中期以迄解放,革命志士囚禁於此者逾千,而壯烈犧牲者累百。尤以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重慶解放前夕,軍統特務慘絕人寰之大屠殺,一夕之間,殉難烈士竟達二百餘人。解放後合葬於此,因建陵焉。偉哉前驅,血沃歌樂,光照神州。建國以來,感先烈之功,懷先烈之義,謁陵掃墓者,絡繹於途。

一九八一年秋,山城少年倡議捐獻建造烈士羣雕,以彰百世。市委市府嘉助其行,海內海外共襄盛舉,歷數載而厥工告成。

磐磐堅石,赫赫羣英,仰雄風之再現,留浩氣於永存,勵後進以壯志,促新徵其兼程。

值茲隆禮奉立,謹述大略,勒石以銘。

鄧穎超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背景介紹

銘文敘事簡潔,激昂悲壯,讀來感人肺腑,催人奮進。

1939年至1949年,以渣滓洞、白公館監獄爲主的重慶歌樂山軍統集中營,是國民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囚禁和屠殺中共黨員、抗日愛國將領、民主人士及其他革命志士的秘密監獄。解放戰爭時期,被稱爲“兩口活棺材”的渣滓洞、白公館監獄,其關押人數、酷刑程度、屠殺規模,均超過抗戰時期。譬如,1947年至1949年,重慶“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進報”案、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失敗後被捕入獄的革命者,如江竹筠、李青林、何雪松等,長期被囚禁在渣滓洞監獄,直至屠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中共黨員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蔔頭”,川康特委書記羅世文、川康特委軍委委員車耀先,川東特委青委委員、宣傳部長許曉軒,重慶地下黨市委機關報《挺進報》特支書記陳然等,都被囚禁在白公館監獄,直至屠殺。

這些英勇就義的紅巖英烈,以“誓把牢底坐穿”的堅貞信念和不屈意志,迎接了新中國的誕生和重慶的解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衆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凝結成‘紅巖精神’。”

重慶解放之前,國民黨特務在歌樂山軍統集中營對革命志士實施了分批屠殺,主要集中在1949年9月6日、10月28日、11月14日、11月27日、11月29日。殉難者中犧牲的民主人士、進步羣衆與共產黨員一起爲了新中國的事業,並肩戰鬥、共赴生死。這其中,距離重慶解放的前三天,國民黨當局在潰逃之際,對囚禁在渣滓洞、白公館監獄中的革命志士實施了震驚中外的“11·27”大屠殺,殉難人數高達200餘人。

在渣滓洞大屠殺中,國民黨特務改變了原來分批槍決的計劃,把餘下的革命志士集中關押在男牢1樓8間牢房裡進行機關槍掃射。那一瞬間,胡作霖、陳作儀、張學雲、李澤等革命志士用身體去堵槍口,與特務展開搏擊,爲其他獄友提供了逃生的機會,最後有15人脫險。

在白公館大屠殺中,由於監獄看守楊欽典被我黨策反,羅廣斌等20人脫險。“我們沒有玷污黨的榮譽”“我們死而無愧”“我做到了黨教導我的一切”……這些錚錚誓言表達了紅巖英烈對黨組織的絕對忠誠,對黨的事業的無私奉獻,對人民羣衆的無比熱愛!

紅巖英烈是紅巖精神的傳承者和傳播者。以周恩來爲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培育形成了紅巖精神,成爲獄中革命志士堅定黨性的精神本源。1948年4月至1949年11月,面對川東黨組織被嚴重破壞的嚴峻形勢,被捕入獄的革命志士無懼生死、堅持戰鬥。他們本着對黨高度負責的態度,在獄中臨時黨支部和革命骨幹的帶領下,圍繞“忠誠與背叛”“黨內教育與實際鬥爭”“作風與黨性”“整頓與懲辦”等重要關係展開了深刻的討論,囑託最有可能出獄的羅廣斌(他的哥哥羅廣文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把東西交給黨組織,這就是1949年12月25日羅廣斌完成的3萬多字的報告——《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

“獄中八條”是這份報告的精華內容,又稱爲“獄中意見”,體現了紅巖英烈崇高的黨性修養。其中,前六條是導致川東黨組織大破壞的六方面問題,主要集中在領導幹部層面,涉及理想信念、黨性修養途徑、對黨忠誠要求、“左”傾認識、對敵鬥爭本領、作風建設等問題,均與黨性修養不足有關。第七、第八條是解決辦法:首先,通過整黨整風等思想教育方式解決問題;其次,對嚴重違反黨規黨紀的黨員、幹部必須堅決懲辦。這份血淚囑託是紅巖英烈用鮮血和生命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它爲廣大黨員敲響了“黨性修養一刻也不能鬆懈”的警鐘,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專家點評

本期點評專家:

重慶市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副主任,重慶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心原黨委書記、重慶紅巖幹部學院原院長 朱軍

銘文短短200餘字,記錄了國民黨軍統特務在重慶歌樂山囚禁、屠殺大批革命志士的罪行,以及新中國成立後廣大人民羣衆緬懷英烈、建造羣雕的勝舉。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在潰逃前,對關押在白公館、渣滓洞等處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實施了慘絕人寰的系列大屠殺,300多人恨飲槍彈,倒在了黎明前夕。據統計,這310位英烈中有28人出生於1921年,犧牲於1949年,他們好像爲黨而生、爲國而死,把畢生都獻給了人民解放事業。

他們有的出身優渥,卻甘願爲窮苦人犧牲奮鬥,如劉國鋕,面對親友的積極營救,他表示“決不背叛革命”;他們始終堅貞不屈,寧死不泄露黨的機密,如江竹筠,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說:“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他們堅持自我革命、時刻爲黨分憂,面對失敗的慘痛教訓,他們總結出“獄中八條”,爲黨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血淚囑託。支撐他們以身殉志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堅信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纔是值得奉獻終身的事業。正因爲此,他們對真理的執着超越對生命的本能渴望,對國家命運的求索超越個人的生死榮辱,用鮮血和生命踐行與光大了偉大的紅巖精神。

中國的現在和未來,正在像紅巖英烈那樣平凡而又偉大的中華兒女的接續奮鬥中蓬勃展開,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面對他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