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財政政策有望爲逆週期調節發力見效注入更強動力
本報評論員 胡光旗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是研究政府行爲的重要約束變量,更是決定經濟逆週期調節成效的關鍵所在。財政政策具有強力的“自動穩定器”作用,在經濟承壓期,通過大力度減稅降費、“放水養魚”以及增加支出,能夠有效推動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助力整個經濟系統儘早實現更高水平的產出和更具質量的均衡態勢。
財政政策調控經濟需要實現理論思維的突破。財政的本質是爲國家理財,在量入爲出的思維框架之下,財政政策可能受到“家計財政”“平衡預算”或者“以收定支”等觀點的影響。在此類觀點的影響下,財政政策時常顯示出“順週期”的特徵。即在經濟繁榮期間,企業經營狀況良好,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則財政支出也相應增長;而在經濟陷入衰退或下行區間,企業資產負債表趨於緊張,私人部門的投資和消費支出水平快速下降,盈利收縮,則勢必影響到財政收入。在“平衡預算”或“以收定支”的思維模式下,財政將不得不主動縮減支出或增加罰沒等非稅收入以保證收支平衡,在事實上形成了“順週期”而非“逆週期”的政策傾向。
有鑑於此,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作用的發揮,就要突破傳統“平衡預算”的思維模式,積極與“功能財政”思維靠攏。功能財政論強調,只要能達到沒有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的經濟目的,財政預算本身是否平衡並不重要。這一理論完全拋棄了預算平衡論的思想,認爲預算赤字或盈餘可以有助於穩定經濟。功能財政論將預算平衡與否的判斷從實際的預算收支差額轉向對經濟進行分析,這是現代財政學理論的一次重大轉變。
事實上,從宏觀經濟會計的角度來看,一個部門的盈餘勢必爲另一個部門的赤字。在經濟下行期間,受到資產負債表收縮的影響,私人部門風險偏好大幅收縮,從而導致私人部門的消費和投資大幅下降。而要扭轉私人部門的虧損,就必須由另一個部門通過舉債向私人部門提供盈餘,從而改變總需求不足的現實,那麼政府部門就是最優選擇。當然,功能財政也有理論弱點,特別在最近流行的現代貨幣理論(MMT)的所謂“內債不是債”的觀點仍需要謹慎在實踐中運營。不過,考慮到目前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着總需求不足和物價漲勢乏力的特點,此時確實是強化功能財政思維,發揮財政逆週期調節作用的關鍵時間節點。
那麼目前積極財政政策有無空間繼續發力呢?答案是肯定的。財政部數據顯示,9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速由負轉正,爲今年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財政收入增速的回升,是經濟出現邊際向好和築底回升的先兆。其中,非稅收入規模爲4627.0億元,同比增長25.2%,增速較上月明顯改善16.3個百分點。非稅收入增速的快速提升,主要是財政系統積極盤活存量資產、加大閒置資產處置力度以及國有資產有償使用等因素導致。事實上,財政部門在央行的存款是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空間的一面,而數量巨大且尚未盤活的沉澱資產,更是積極財政政策未來發力的底氣所在。
從財政支出來看,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實現27881.0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轉正,明顯改善11.9個百分點。支出結構方面, 9月公共財政向基建領域支出佔比實現21.2%,較上月增加1.3個百分點,財政支出結構維持向 “穩增長”領域傾斜。9月央、地財政共同發力,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同比增速均有改善。同時,新一輪超預期的化債行動正在緊鑼密鼓研究實施,將推動地方政府持續緩解財政壓力,實現“輕裝上陣”。目前利率水平處於低位,能夠爲低成本化債提供更加寬闊的空間。再加之年內或有的專項債提前批、新增化債額度,以及可能提前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四季度財政支出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功能財政思維下的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效能將得到進一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