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網校:持續進化

受疫情影響,2020 年波瀾動盪。

2020 年 2 月,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推出全年級、全學科免費直播課,並在央視頻、學習強國等平臺同步上線,高峰期每天觀看人次超過 6000 萬。

這期間,郎朗、紀連海、張宏傑、樊登等各領域 “大師” 也先後做客學而思網校,爲全國學生做公益直播。免費直播課讓更大的用戶羣體瞭解了學而思網校,也讓學而思網校看到了優質內容的價值和影響力。

在春季學期開學後,學而思網校成爲在線教育行業內,唯一至今仍然堅持輸出免費課的頭部機構。

從去年 5 月推出的同步習題課、8 月上線的免費預習課到持續至今的免費直播課專區,學而思網校的一系列動作顯示,將打造優質免費內容,作爲兼具品牌和增長屬性的重要模塊。

在內容領域持續投入,通過打造免費課程、大師課、素養課等高品質內容,以期贏得口碑,驅動用戶規模增長,是這家老牌教育機構在激烈競爭中下定的決心。

用戶的選擇已經能給學而思一些信心。據 QuestMobile 等第三方機構在 2020 年發佈的數據,學而思網校 APP 的月度活躍用戶數在在線課程類 APP 中遙遙領先。

這條備受關注的賽道里,學而思網校做出的選擇,正在等待時間的證明。

雙師大班課的先行者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全國中小學生開啓在線上課模式,這讓市場看到了在線教育的潛力。一位在線教育公司高層表示,全球超過 80% 的教育投資都流向了中國,“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上一次被疫情推了一把的,還是電商和遊戲——2003 年 “非典” 期間,阿里巴巴上線了淘寶網,騰訊上線了 QQ 秀及 QQ 遊戲平臺。也正是在這一年,學而思(好未來前身)看到了在線教育的機會,通過網絡爲在家學習的學子答疑。

那是線下教培的黃金時代——留學業務起家的新東方在 2006 年上市,並在 3 年後開始探索中學業務,當時學而思已在北京中小學課外輔導領域小有名氣。

當線下輔導業務還在貢獻超過 95% 的營收時,好未來就開始籌備組建網校。

2008 年,學而思信息事業部成立,公司高層的想法是,線下業務能做得小而美,但難以滿足更大需求。

當時學而思的線下業務在北京很火,要服務更大範圍的學生,就要往線上發展——而同一時期,大多數競爭對手的重點仍是線下業務。

網校從光盤形式開始摸索,先找了有互聯網從業背景的楊志偉,兩年後,好未來聯合創始人劉亞超接手。當時的在線教育,受限於技術條件,採用錄播形式,沒有學生的實時反饋,老師找不到感覺,學生主動性不強,完課率低。

2012 年,YY 直播上線,直播浪潮從遊戲、秀場蔓延到教育,甚至有直播平臺喊出了顛覆傳統教育的口號。

但學而思網校一直不敢全面切直播——在網校高層看來,直播的輻射面遠遠小於錄播,且直播需要大量優質的主講老師,培養成本高。

好未來內部,海邊直播、外教一對一直播和考研直播同時上線。最後,海邊直播的主講老師 + 輔導老師的模式跑了出來,通過輔導老師解決直播課後輔導的問題,從而提升優秀主講的價值槓桿,這就是後來被全行業模仿的 “雙師課堂” 的雛形。

2015 年,學而思培優在南京開始進一步嘗試雙師課堂。

同年,學而思雙師直播課的續報率有了大幅提升。看清模式後,學而思網校全面轉型直播,放棄了已經十分可觀的錄播課程收入。果決背後,是希望做到專注。

但也是在學而思網校道路初明時,市場又開始醞釀新動向:

雙師課堂的模仿者逐漸出現,他們帶着更多的錢、更激進的燒錢思維和更迅猛的互聯網迭代速度發起了進攻;學而思網校作爲先行者的優勢開始受到挑戰。

以用戶爲中心

2015 年,剛創立不久的猿輔導、作業幫仍在探索拍照搜題模式。而當學而思網校把路趟出來之後,競爭者們紛紛轉型、跟進,雙師直播大班課的競爭日漸激烈。

早期線下業務的成功,給了學而思網校試錯的空間;始終存在的危機感,是學而思網校摸索出雙師模式的原因。

但模式本身不足以成爲壁壘,同類產品開始競爭後,新的遊戲規則是 “唯快不破”。

2019 年 4 月,猿輔導打響了暑期投放大戰的第一槍。49 元課程大量在抖音、微信等渠道鋪開,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

以線下教育起家,打法更謹慎、做法更重,且早已上市對財務情況更敏感的好未來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適應期。

2019 年 6 月,學而思網校招聘了部分兼職班主任老師。

“之前我們沒想過會有這麼大的用戶量,短時間突然必須跟進。” 學而思網校小學高年級語文學部負責人對《晚點 LatePost》表示。

這場反攻從 2019 年秋季開始,在 2020 年持續加碼。

2019 年暑期結束,當所有競爭對手都暫停投放後,學而思網校則直接開始了秋季投放,並把 “網校就上學而思” 的大紅色廣告牌鋪滿了北京的公交地鐵站。

明面的投放投入之外,看不見的調整在於師資力量和組織結構,它們共同指向 “以用戶爲中心” 和提升體驗的目標。

2019 年以來,學而思網校有三個值得關注的運營動作。

一是更積極的招人:2019 年學而思網校暑期特訓班的一個痛點是班主任老師短缺,更低的師生比意味着更好的服務體驗。

學而思網校爲此在全國各地大量招聘、培養班主任老師,目前共有 15 個班主任基地,爲全行業之最。

第二個動作和招人密切相關,隨着教師規模擴大,在線教育行業面臨着相同的新挑戰:“異地管理”。

跟誰學目前員工已經突破 2 萬人,作業幫達到 3 萬人(包括 APP、硬件等員工),猿輔導則有 4 萬多人(包括斑馬 AI 課員工),其中大部分都是分佈在二三線城市的輔導老師,各家人數基本都在一年內翻了倍。學而思網校的公開招聘人數也不相上下。

對班主任基地的異地管理水平決定着網校的產能:每增加一批正價生,就需要提前做好相應的班主任老師儲備,進行培訓;它也會影響學生體驗,常見的問題是,由於各地方服務標準不統一,導致一位線上報名的學生被分配到不同區域,體驗到的服務差異很大。

爲應對以上問題,學而思網校在 2020 年設置了基地中臺,它統一了各班主任基地的考覈目標,並將原來的單個結果指標續報率,拆分爲出勤率、完課率、練習提交率、練習訂正率四個過程指標,考覈更加細緻。

“這是個持續進化的組織,一旦調整好節奏,產能馬上就跟上來了。” 學而思網校相關負責人說。

最後一個動作則是指向 “以用戶爲中心” 的組織架構調整。

總體思路是將過去的語數英等學科部門劃分變爲幼兒及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的四個學部劃分。

同時,從學科驅動轉向產研驅動。學而思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爲了提升課程的趣味性、交互性。

例如,以前教研人員借鑑線下成熟的教學經驗,認爲孩子要學會一個考點,至少要做會三道題,即使學生會覺得比較辛苦;但現在的想法變成了,可以只講兩道練習題,另外一題用比較趣味化的方式展示。“首先要有趣,學生能聽得進去,才能真的有效。”

相關人士透露,2020 年學部調整之後,學而思網校秋續寒春兩季續報率在原有高水準的基礎上,又有顯著提升。——以學而思網校目前的體量和增長速度,提升的意義比數據顯示的分量更加重大。

“教育是個長鏈條行業,細分下來可能上百個環節,每個環節優化 1%,1% 的 100 次方也是非常可怕的。” 劉慶遜說,“做強比做大更重要,學而思網校始終關注長期給用戶提供的價值。”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學而思網校率先推出了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的免費直播課,上線的課程涵蓋了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 12 個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編程、體育、美術、物理、化學、地理、生物、政治、歷史 13 個學科,還包括一系列大師課、素養課、學習方法分享、心理輔導等課程。免費直播課上線後,高峰期,每天觀看直播課的學生超過 6000 萬人次。

免費課改變了學而思網校的用戶結構,也讓高層看到了課程資源帶給廣大用戶的價值。幫助學生們每天進步,把關注的視角更多聚焦到用戶而非公司自身,才更貼近教育和學習的本質。

在免費直播課之後,好未來高層認爲,這一洞察同樣適合整個學而思網校,於是拍板口號,“每天進步一點點”。

這句口號背後,是學而思網校對學生心態的觀察:行爲心理學有一個說法,“21 天效應”,指的是一個人的某項行爲如果堅持 21 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

“我們會一直全身心投入。” 劉慶遜說,“我們反對規模擴張導致的 ‘虛胖’,堅持在擴張中也要 ‘長肌肉’”,即使在行業每日投放數千萬的暑期階段,學而思網校內部對價格管控依然嚴格,不會因爲增長壓力就增加折扣,在壓力下依然保持着每天關注客戶心聲,實時覆盤客戶體驗中的問題。

他舉例說,短信營銷是行業內常用的一個有效增長手段,但由於收到了一些針對營銷短信的客戶投訴,學而思網校在 2020 年夏天果斷砍掉了短信營銷,放棄了這一增長來源,“客戶體驗永遠是排第一的”。

做大與做強

在 2020 年以前,學而思網校內部的原則一直是 “口碑傳播大於營銷”。

2020 年,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開始了:猿輔導一年融資達到 35 億美元,作業幫則拿了 23.5 億美元。市場獲客成本從 1000 元一位正價生,被擡到 4000-5000 元,上市後連續九個季度盈利的跟誰學也出現了 9 億元淨虧損。

各家的學生規模已經在不斷縮小。在規模差距縮小的同時,學而思網校認爲自己仍有教學體驗和質量上的優勢。

劉慶遜表示,學而思網校續報率、轉化率兩個核心指標上均有顯著優勢。據《學而思 2020 年學習大數據》,2020 年高考,清華、北大錄取新生中,每 13 個新生就有一個是學而思學員;在北京,這一比例升高至 3:1。

從教學成果來看,高中奧賽國家特訓隊中,超過 1/3 的隊員是學而思學員,近 500 名學而思學員斬獲奧賽全國獎牌,超 1000 名學而思學員榮獲奧賽省一等獎。

“好成績” 一直是學而思的優勢和口碑來源。近期,在學而思網校線下投放中,也重點提到 “好成績來自好方法”,一位學而思人士表示,“好方法” 背後是研發能力——學而思網校運用個性化教學模型結合教研數據雲,研究學習的科學,讓孩子科學地學習。

研發能力之外,還有好未來 18 年的教學教研積累支持。好未來目前形成了標準化教研和師訓系統,和新東方、跟誰學的名師模式不同,好未來側重建立能持續產出優秀老師與內容的體系。

一方面,學而思網校對教研和主講有一套成熟管理方法,意圖是穩定且高質量的產出教學內容。學而思網校將教研定位爲產品設計師,“不僅僅是設計內容的手腳,也是思考內容的頭腦。” 相關負責人說。

對主講老師,學而思網校要求每節課必須寫逐字稿,即使是執教十幾年的主講老師,每節課也會準備萬字逐字稿。“我們的標準化內容就是 85 分,你再差照着逐字稿講也不會差,但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個性化,都希望講出特色。”

在標準化與個性化的選擇上,學而思網校通過集體磨課來平衡:每節 1 小時左右的課程,基本都花費超過 10 倍的時間打磨,每位主講老師在集體討論後的課件上自由發揮。

另一方面,學而思網校也在努力減少對過往經驗的路徑依賴。

一位教研人員表示,學而思以培優起家,積累的內容難度都偏大,而對手沒什麼歷史包袱,內容更偏向大衆。

爲此,學而思網校在各個科目推行分層教學,例如僅數學就分爲五檔難度。在學而思網校看來,如果只提供一種類型的產品,規模很難做大,因爲只滿足了一類用戶的需求。

一位投資人表示,目前各家在線教育公司都拿了大量的錢,但長期競爭比拼的將是各家的綜合能力——品牌、教研、管理各個維度都至關重要。

在品牌上,學而思品牌創辦 18 年,已經在一二線城市積累了一定品牌影響力。

劉慶遜表示,疫情是學而思網校的分水嶺,疫情前大部分學而思網校 APP 註冊用戶來自一二線城市,疫情後二線以下城市用戶佔比更多——這意味着學而思的品牌影響力也擴展到了更大範圍。

在教研上,學而思網校已經能夠穩定輸出高質量的內容與師資;2020 年學而思網校在管理上也進行了多次迭代。

到 2020 年秋季,頭部四家在線教育公司的用戶規模已經突破 1000 萬,按照 20% 的轉化率計算,至少有 5000 萬的 K12 用戶已經被觸達過,這意味着至少 25% 的中國中小學生已經體驗過在線教育課程。

進入 2021 年,在線教育行業頭部機構的角逐也隨之更爲激烈。在這個背景下,能率先回歸創業初心與教育本質,把更多資源投入到師資力量提升、課程開發、教學研究等方面,持續提高教育質量,不斷贏得用戶口碑,構建品牌核心競爭力的機構,纔有自身賴以生存的基礎和長期發展的空間。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