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維鴻:黃金瘋漲釋放出什麼信號
來源:環球時報
“從央行到Costco顧客,現在似乎每個人都在購買黃金。”現貨黃金價格已經連續7個交易日創下歷史新高,過去這一週金價上漲4.4%,過去這一年上漲近11%。這讓很多習慣於美元利率週期的投資者摸不着頭腦。按照以往的經濟週期規律,當美元處於加息週期,黃金因爲是不產生利息的金融資產,其價格往往在美元高利率環境下處於弱勢。而本輪美元加息週期,美聯儲維持高利率政策、黃金價格不降反漲,根本原因恰恰是投資者對美元貶值的預期。其中的邏輯值得細細品味。
首先,任何一種貨幣的信用基礎是實際購買力,俗稱爲貨幣的“含金量”,潛在含義就是把黃金作爲基準比較資產價值。專業投資機構當然也非常重視不同資產之間的比較價值,經濟學術語稱之爲“購買力平價”,還有個著名的金融指標“巨無霸指數”,它們都是試圖揭示不同貨幣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購買力水平,進而預測匯率波動、對抗物價上漲、確保資產保值增值。這種基本原理對於普通老百姓也是適用的。
黃金價格最近幾個月的明顯上漲,直接原因就是投資者用於避險、對抗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而美元又處於高利率週期,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包括人民幣都總體處於強勢階段,這些加劇了這一輪黃金價格上漲的全球感觀。更爲嚴重的是,進入2024年,美國國內的通脹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從疫情期間的輸入型能源、工業製造品爲主,轉爲內生性的工資、房租爲主,通脹數據很可能將持續頑固。初步預計,美聯儲在今年年內都不可能大幅降息,這讓全球投資者只能選擇不追求高收益的防守型策略:增持黃金。
美元作爲全球最主要的外匯儲備貨幣和貿易結算貨幣,它的含金量下降始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也就是美國本土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的美元信用危機。華盛頓迫於政治週期的選舉壓力,幾任政府都通過增發貨幣、增加聯邦政府負債,寅吃卯糧。例如,特朗普執政時期,向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加徵關稅,試圖讓美國“再工業化”,不僅沒能如願,還進一步加劇了政府負債規模;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更是給了拜登政府增加負債的理由,釀成貨幣超發,導致物價上漲,美元“含金量”下降。
時至今日,美國高通脹、高赤字、高負債、高利率的經濟和金融環境難改,華爾街的交易員們由於“資產荒”擁抱黃金是迫不得已。硅谷遲遲拿不出堪比互聯網革命的跨時代科技成果,被炒作的數字貨幣“烏托邦”由於俄烏衝突期間美國政府的干預而破裂,而人工智能又缺乏廣泛且盈利的應用前景基礎,自動駕駛疊加新能源汽車爲代表的綠色製造業又落後於中國,美國經濟的“門羅主義”舉步維艱。捉襟見肘之下,財政部長耶倫開始莫名其妙指責中國“產能過剩”。對此,中國財政部負責人已有迴應。所謂“產能過剩”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表現,在任何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都可能發生。
這些年,中國主動刺破房地產的局部泡沫、專注“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比例財政投向832個國家級貧困縣、摒棄了單純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雖然一路艱難,但已經迎來民生物價平穩、污染產能持續出清、高端製造業不斷髮展的局面。
如今,隨着越來越多的國際遊客和商人到訪中國,他們無不驚歎於這幾年中國城鄉面貌的進步,更驚歎於中國衣食住行民生價格相對於歐美髮達國家的低廉。過去10年間,筆者因爲工作之便,有機會持續觀察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脫胎換骨,切實感覺到這些基本沒有工業競爭優勢的縣域經濟,如何結合綠水青山的本地特色、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並舉,培育包括集約生豬養殖、工廠化食用菌、道地中藥材種植等現代農業生態。這是新質生產力在農業領域的實質性體現。
如果說精準扶貧讓老百姓不愁口糧,那麼“一帶一路”倡議則讓中國對外貿易進一步助力工業領域的新質生產力。筆者春節後調研了義烏,切身感受了車水馬龍、忙忙碌碌的中國民營經濟和進出口貿易。辛勤的貿易商們雖然懷念多年前歐美髮達國家的訂單,但也都很感慨中國企業的適應性與競爭力。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爲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貿易訂單不僅量大、持續增長且利潤率相對更加合理。
中國經濟正在逐漸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這也給普通老百姓的金融投資渠道提出了挑戰。隨着國家對房地產這類“灰色”金融產品的持續監管,一系列資產管理新規打破剛性兌付,加之中國已經從一個資本短缺型經濟體轉變爲資本充足型,中國老百姓手中的金融資產保值增值難度確實提高了。因此,放鬆心態,選擇包括黃金在內的多種產品組合的長期資產配置,是一種合理選擇。(作者是中證焦桐基金總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