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喝醉酒,李世民偷偷給他披上衣服,徐酒醒後大驚:要滅族了
《隋唐演義》中,徐茂公是書中神機妙算的代表,他一襲道袍、羽扇綸巾、奇謀百出,他是瓦崗寨以及大唐的軍師,堪稱隋唐版的“諸葛亮”。
然而在正史中,徐茂公卻是一名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攻無不克的戰將。同時在正史中,他也不叫徐茂公,而是被通稱爲徐世績。而他的表字,是“懋功”。
一開始,徐世績跟隨翟讓以打家劫舍爲生。其後,李密和翟讓火併,徐世績選擇跟隨李密打天下。在邙山之戰中,李密被王世充擊潰,瓦崗軍瞬間瓦解。無奈之下,駐守黎陽的徐世績被迫投降了李淵。爲了獎勵徐世績的識時務,李淵賜其姓爲“李”。因此在後世,徐世績便被通稱爲李世績。
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爲了避李世民的名諱,李世績最終改名爲李績。徐茂公名稱演變的過程,就是這麼複雜。爲了大家閱讀方便的需要,我們還是將李績稱爲“徐茂公”吧!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變得日益尖銳,奪嫡之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因此,李世民和李建成都在爭取功臣,尋找援手。而功高卓著、手握重兵的徐茂公,成爲兩人的重點爭奪對象。
然而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徐茂公決定兩頭騎牆,誰也不幫。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世民曾派人找到徐茂公,向他問計,結果徐茂公卻“推辭不語”。而在李靖那裡,李世民同樣碰了釘子。
就這樣,李世民只好糾集秦王府的衆將,針對李建成和背後的李淵發動政變,最終成功奪取了政權。而作爲李世民的舊部,徐茂公在政變時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1977年,農民在於陝西省禮泉縣東北約18公里的煙霞新村挖出了一面石碑,而此石碑正是徐茂公本人的墓誌銘,而碑文更是唐高宗李治親筆撰寫。
通過考察,學者們發現此碑基本上概括了徐茂公一生的豐功偉績,與史書都能相互對照。但是唯獨缺乏玄武門之變的內容。而尉遲恭、唐儉、李孝常、程咬金等人的墓誌銘中,都曾提及他們在玄武門之變中的功勳。但是在徐茂公的墓誌銘中,卻一個字也沒有。
由於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徐茂公便很難被李世民看成自己人。否則以徐茂公的蓋世奇功,不至於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僅排名倒數第二。
雖然李世民並沒有將徐茂公看作自己的心腹,但由於他的軍事才能確實突出,因此他和同樣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的李靖一樣,還是頗受重用的。例如在攻打東突厥、薛延陀和高句麗的戰鬥中,徐茂公均在戰鬥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謂是戰必勝、攻必克,以一己之力消滅東突厥和薛延陀兩大強國。因此,李世民曾對徐茂公的軍事才能大加讚賞,並說他是唐朝最會打仗的三個人之一。
然而可悲的是,李世民對徐茂公從來都只是而已,只是將之看作行軍打仗的“工具人”,而不是像房玄齡、長孫無忌一樣,是“亦君亦友”的推心置腹關係。對於徐茂公,李世民從來都是又打又拉,因此徐茂公在貞觀朝,可謂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只要踏錯一步,恐怕就將萬劫不復。
羈縻
不過好在徐茂公不僅懂軍事,而且還懂官場,從不越雷池一步。一次,徐茂公染上重疾,幾乎要死掉。
而李世民則親自請教太醫,問他怎麼辦。而太醫則說:“用須灰可治。”也就是說,徐茂公的病,必須以鬍子的灰做藥引。
而李世民二話不說,剪掉自己的鬍鬚就送給徐茂公。要知道,古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連毛髮都不能隨意“毀傷”。李世民能爲徐茂公剪掉鬍鬚,這可是多大的恩寵啊!而徐茂公的病,自然也不敢不好。
徐茂公病癒後,親自拜謝皇帝,甚至叩首出血。而李世民則回答:“我是爲設計這麼做,謝個啥!”當晚,李世民留徐茂公在宮中吃飯。酒酣耳熱之際,李世民對徐茂公說:
徐茂公見李世民那麼相信自己,感動得咬破手指,流着血對天發誓,要保護好太子李治。之後,徐茂公喝醉了酒,伏在桌上呼呼大睡。而李世民則脫下自己龍袍,披在了他身上。
徐茂公醒酒後,發現自己身上披着龍袍,大驚失色。老奸巨猾的他非常明白,李世民對他的恩寵實際只是試探。而高擡的背後,必然就是打壓。如果他在後續的打壓中表現出一絲猶豫,滅族大禍就必然接踵而至。
不久後,李世民便得了重病。而徐茂公所得到的,根本不是顧命大臣的任命,而是一紙貶書。徐茂公被趕出京城,外放爲疊州刺史。換做旁人,或許會感到不解、委屈甚至狂怒。然而徐茂公卻二話不說,收起行裝就走。
而在李世民那邊,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他拉着太子說:
說完,李世民又殺氣騰騰地告誡太子:“如果徐茂公表現出一絲怨言,就立即殺掉他!”
看到了吧!李世民對徐茂公所謂的恩寵,都是裝出來的。他將徐茂公擡得如此高,就是爲了讓他摔得更慘,並以此來看徐茂公的反應。若非徐茂公足智多謀,恐怕逃不過這次滅族之禍。唐高宗繼位後,果然一紙敕書將徐茂公召回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