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學後再返校困難重重!孩子休學初期的苗頭,初高中家長要重視

自打做了家庭教育父母心理陪跑後,遇到了各種各樣休學和有學習障礙的孩子。

看着家長身心俱疲,孩子也飽受情緒內耗的折磨,而休學返校之路還是困難重重。又心疼父母的不容易,也心疼孩子所受的煎熬與痛苦。

但我想說的是,與其等到孩子真休學了手足無措,不如在孩子有休學苗頭時及時介入疏導情緒,這樣就能在情緒內耗萌芽初期,迅速扭轉局勢,幫助孩子及時解決掉心理卡點,不至於到最後失控到休學。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我家娃在高一上學期有心理壓力和情緒內耗,我卻沒有洞察到,拖了一個學期到了高一下剛開學的第一週就全面爆發了,剛開始是失眠,接着是頭暈和晚上頻繁出汗,最後是厭學和痛恨學習和逃離學校。

厭學的形成不是一天突然發生了,是在無意識中積聚了很多負情緒和負能量以及無法排解的苦悶。

厭學和休學初期有幾個信號,如果父母善於觀察,跟孩子又有不錯的親子關係,是可以提前介入疏導情緒的:

第一個厭學休學苗頭:說自己在學校很難受,想請假。

初高中的孩子最容易出現情緒內耗,尤其是小升初和初升高的孩子。

對於小升初的孩子來說,離開了舒適輕鬆的小學,到了節奏很快的初中,會有一些不適應或被約束後的無助。

尤其是被父母保護太好,包辦太多的順遂小孩,到了初中會特別煎熬,覺得一切都很不適應。

同樣對於初升高的孩子來說,到了高中後難度和強度都增加了,孩子就會一時不適應,也會有很大的壓力。

再加上對自我要求比較高的小孩,難免會產生一些自我否認和失控感,這時就會覺得呆學校好難受,流露出想請假的想法。

這時父母要多去理解孩子,共情孩子的感受,但也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與心理。

第二個厭學休學苗頭:不願意提學習,一提學習和學校就很煩躁

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學不會,二是怕學不好。

學不會導致直接自我否認,覺得努力也沒用,學不好是心理的恐懼以及擔心。

一旦孩子有學不會和怕學不會時,就容易產生很多的糾結和負情緒,這時學習變成一種心理負擔,活在擔心和恐懼中,慢慢就集聚成了內耗。

越擔心,越害怕,越害怕,越不安,慢慢就影響了飲食和睡眠,進入了自我強迫的惡性循環,所以就想逃避學習和逃離學校。

當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和苗頭時,是介入疏導的最佳時機,只要解決了孩子的心理卡點和學習困難,慢慢就正循環了。

情緒要是拖太久,會同時造成知識卡點和心理卡點,再介入就會很棘手,顧了這個,顧不了那個。

第三個厭學休學苗頭:出現頭疼、頭暈、失眠、胃痛等軀體化症狀

一般到這個時候,是內耗進一步加劇的表現,如果這個時候不及時介入疏導,那離頻繁請假和休學也不太遠了。

我家娃高一下學期時就出現了失眠和大量出汗的軀體化症狀,每天在學校很煎熬,想哭又哭不出來,想睡又睡不着,想寫作業又寫不下去,就很崩潰。

當我發現孩子情緒內耗失眠的第二週,我就介入了疏導,通過孩子每天跟我通七八個電話,寫情緒日記和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卡點,兩三週恢復了正常。

孩子出現軀體化症狀時,說明內耗已經很久了,這個時候介入時機不算太早,但也能亡羊補牢。

我娃那時出現內耗和厭學,我堅持讓他在校上課,然後電話心理輔導,幾乎花了全部的精力每天雲陪伴孩子,他但凡有一點情緒或不適,我都時刻接住他,溶解他的負情緒。

當時用了三個方法幫助孩子疏導情緒,第一是讓孩子每天跑步或打球來釋放,第二是寫情緒日記,第三是心情不好隨時給我打電話傾訴。

軀體化症狀是內耗比較久,比較多的一種表現,這時要十分警惕和重視。

如果介入不及時或迴應不恰當,很可能情緒內耗會更嚴重,輕則頻繁請假,重則休學。

一旦頻繁請假,就很容易休學。因爲請假落很多課,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就更不願意學習和上學校了,真休學了,想再返校的困難不是一星半點,會反覆有幺蛾子。

規避孩子休學,防患未然最重要,在孩子情緒出現內耗初期介入,只花一點點功夫和時間就能消除,但到了情緒內耗中期和末期,會相當費勁和來回折騰。

家長們,也需要對孩子多點覺察,多點觀察和應對,這樣才能穩穩接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