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漠南之人,還有明朝錢糧支持,卻因太慫,被皇太極一仗打垮
自從取得土木堡大捷的也先去世後,蒙古草原就再也沒有統一過,即便是後來強大的達延汗和俺答汗時期,蒙古草原也還是分裂狀態,到了明朝末年更是部落林立,碎了一地。
17世紀初即位的蒙古林丹大汗,想要恢復祖先的大元榮光,一度拿下了整個漠南地區,讓明朝邊軍都發憷。可是這樣一個看着有才能的大汗,卻一仗就被後金的皇太極打垮,成爲末代蒙古大汗。爲什麼會這樣子呢?
上圖_ 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兒只斤氏,名林丹巴圖爾,汗號爲呼圖克圖汗
林丹汗雄踞漠南
林丹汗本名叫做林丹巴圖爾,是成吉思汗之嫡系後裔達延汗的7世孫,屬於正統的黃金華族血脈。1604年,林丹汗繼承東蒙察哈爾部的大汗之位,上尊號爲“呼圖克圖汗”(意爲“有福之汗”)。察哈爾部也就是蒙古本部,他這個大汗名義上是可以號令全蒙古部衆的。
然而在土蠻汗死後,蒙古草原上已經分裂成了三大部分: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和東部蒙古。林丹汗作爲蒙古大汗的號令只能作用於遼河以北的察哈爾部,其他部落根本就不鳥他。即便在察哈爾內部,炒花、暖兔等首領也不太聽他的話,他一度活成了當年周天子的模樣。
林丹汗爲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屢屢率軍出擊。從1612到1615年之間,他反覆寇抄明朝邊境,奪取了大量人畜,讓明朝將他列爲北境巨大威脅,同意開放互市。他興建都城察漢浩特,用《圖們汗法典》約束各部,讓漠南各部重新朝覲。他的野心很大,想要恢復元朝甚至成吉思汗的霸業。
上圖_ 後金
而此時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對明朝連戰連勝,勢力越來越強大。努爾哈赤還與內喀爾喀和科爾沁部落聯姻,擊敗了察哈爾部援助明朝的察哈爾首領宰賽並將其俘虜。
林丹汗之前和努爾哈赤沒有結仇,但是爲了討要明朝的歲賞,便利用明朝想要剿滅後金的目標,以每年明朝提供四千兩銀子的條件,派使者去後金警告對方不要進犯廣寧,並要求釋放宰賽。努爾哈赤反過來拉攏他一起反明,他不予理睬。二人隨後因使者問題撕破臉皮。林丹汗曾經率軍前往瀋陽營救宰賽,但是剛開始攻城,林丹汗就怕努爾哈赤回援而撤走,後來還是內喀爾喀首領炒花談妥了送萬頭牲畜的條件才贖回了宰賽。
林丹汗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做法,打擊了他在蒙古高原上的威望。明朝和許多蒙古部落都希望他能帶領蒙古對抗後金,可是他覺得自己要攘外必先安內,先把內部統一了纔有能力和後金打。努爾哈赤攻打內喀爾喀部,林丹汗不予援助。奧巴臺吉領導的科爾沁部投靠後金,林丹汗覺得它是軟柿子,親率大軍攻打。結果努爾哈赤做樣子地馳援科爾沁部,林丹汗連後金軍的面都沒見就開溜了。
上圖_ 努爾哈赤雕像
1626年,努爾哈赤將內喀爾喀炒花部打垮,炒花殘部逃到汗廷,林丹汗趁機兼併了這些部衆。林丹汗在戰略上短視,只知道用軍事征服,而不能恩撫部衆,在皇太極與奈曼、敖漢部通信的時候,林丹汗不理解他們的難處,反而指責他們背叛汗廷並攻打他們,使得這兩大部落只能和後金結盟。
林丹汗對後金唯唯諾諾,對蒙古各部重拳出擊。他見後金勢力的壓迫感越來越強,不如先轉移基地,拿下漠南蒙古各部。這時候正好右翼蒙古勢力衰微,趕緊給它拿下。
1627年十月,林丹汗以察哈爾部八鄂托克之一的多羅特留守故地,率數萬部衆踏上西征之路。漠南駐牧於宣府外元上都故地的喀喇沁部和定居於歸化城(今呼和浩特)的土默特部,很快就被林丹汗打垮,順義王卜失兔也被驅逐。林丹汗奪取了河套草原和土默川地帶,逃走的右翼蒙古各部紛紛投靠後金,還有一部分繼續留在明朝邊境靠明朝打賞過生活。
上圖_ 後金軍與明軍作戰
林丹汗西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汗廷本部太窮,而右翼蒙古一直有明朝給的歲賞,林丹汗想要取代它們獲得歲賞。但是他拿錢不辦事,之前遼東巡撫王化貞就希望他幫助自己守衛廣寧,結果林丹汗根本就不靠譜,沒有前來協防。明朝這時候雖然想聯蒙抗金,但是沒有搞清林丹汗是什麼貨色,真正該拉攏的蒙古部衆反而沒有拉攏。
而在崇禎即位後,乾脆把所有歲賞都停了,使得薊州附近的蒙古烏梁海部落投靠了皇太極,直接導致了後來後金軍攻打北京。
上圖_ 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年—1644年)
皇太極大舉西征
1628年,趁着林丹汗西征之時,皇太極攻取了察哈爾本部,阿喇克卓特投降後金。林丹汗見老家被偷,歲賞又沒有,情急之下攻打大同,殺掠邊民數萬人,逼迫明朝開放了市賞。1631年,林丹汗東征西拉木倫河,奪取已降金的阿魯科爾沁達賚楚琥爾牧地,帶走了塞棱阿巴海的部衆。皇太極親率2000名精銳騎兵趕來救援,林丹汗又是畏金如虎,直接開溜了。
林丹汗在這時候也沒閒着,派使者昭諭漠北外喀爾喀的蒙古各部,讓他們歸順自己。外喀爾喀不聽號令,他就乾脆斬殺使者,使得外喀爾喀更加反感他。他沒有皇太極那樣的統戰手段和腦子,又沒有明朝那麼有錢,對打仗威懾各部形成了路徑依賴,結果反而把各部越推越遠。這時候漠南地區又災害頻仍,察哈爾本部就剩下不到五萬控弦之士了。
上圖_ 清太宗皇太極腰刀
1632年3月,瞅準這個機會,皇太極召集之前已經會盟過的察哈爾各部和右翼蒙古部衆,組織了十萬人的大軍,渡過遼河西征林丹汗。由於這次是全程穿越蒙古草原行軍,所以獲得的糧草補給並不多,需要速戰速決。4月,大軍穿過興安嶺,抵達公古裡河,結果連林丹汗部的人影都沒見到。原來蒙古軍中有人逃到林丹汗那兒,告知了皇太極要來打他的消息。林丹汗聽說後,嚇得一溜煙又往西跑了,並派人通知歸化城內的部衆趕緊轉移。
皇太極得知後,率軍追擊,趕赴歸化城。沿途多是荒無人煙的地盤,只能靠打獵充飢。經過艱難跋涉,後金軍終於在5月抵達歸化城。短暫休整後,皇太極發兵直抵黃河附近的木納漢山,林丹汗聞訊後趕緊率部渡過黃河。
手下勸皇太極繼續追擊,但是皇太極見糧草補給不夠,追擊困難,於是停止追擊,決定返回後金,反正漠南很多地區已經拿到了。
上圖_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643年)
身死青海,餘衆皆沒
雖然沒有逮到林丹汗,但是皇太極此次出征已經把大部分漠南地區搞定了,察哈爾本部分崩離析。林丹汗一仗都不敢和後金軍打,直接穿過甘肅跑到青海的大草灘上了。青海之前就有蒙古部衆佔據,而漠西蒙古他又不敢去投奔,明朝也不願收留他,所以他只能出此下策,在長途遷徙的過程中損失了大部分人口和牲畜,真正是窮途末路了。
青海高原可是比漠南更窮的地方,林丹汗在這裡更加沒有錢糧,於是發揮了老本行:搶掠明朝邊境,甚至和在陝西圍剿農民軍的洪承疇交過手。他不受黃教部衆待見,於是與漠北外喀爾喀的卻圖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區的白利土司月頓多吉結盟,組成反黃教聯盟。這時候林丹汗才42歲,完全有機會東山再起。可是他不幸得了天花,在當時幾乎是不治之症的烈性傳染病,他沒有扛過去,就死在了青海地界。
上圖_ 《朝克圖臺吉》中的林丹汗
縱觀林丹汗的一生,屬於典型的志大才疏,色厲內荏的首領角色。面對比他更弱的蒙古部落,他一昧以武力強壓,缺乏恩威並施的手段,使得部衆對他離心離德,紛紛投靠到自己的敵人那兒去了。
面對後金,林丹汗自始至終不敢正面交鋒,雖然以他的實力和後金對戰確實很難戰勝,但是他畏敵如虎使得他作爲蒙古大汗的威信越來越低。
林丹汗口口聲聲要幫助明朝對抗後金,可是隻要錢不辦事,還多次進犯明朝邊境,使得明朝最終也不再鳥他。他悲劇的人生,既有時代的無奈,又有自己的作死。
作者:鐵騎如風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李鴻彬 《滿族崛起與清帝國建立》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