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充電母公司重啓IPO 萬億級充電樁行業翹首企盼盈利拐點

星星充電正計劃再次備戰IPO。

據證監會官網,星星充電的母公司——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幫數字能源”)近日在江蘇證監局進行了上市輔導備案,計劃在A股上市,輔導機構爲國泰君安。

萬幫數字能源成立於2014年,旗下主要有星星充電、美麗充、星星能源、國創能源、碳跡等品牌。目前,萬幫數字能源主要控股子公司包括萬幫星星充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星充電”)和萬幫星星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星星能源”)等。其中,星星充電主要負責電動汽車充電樁研發、製造與運營;星星能源的主營業務則是能源微電網。

儘管如此,被外界廣爲熟知的仍是星星充電。這家發家於常州的充電樁企業,擁有行業第二的市場份額,僅次於特來電。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到2024年9月,星星充電運營的公共充電樁數量爲58.4萬臺,市場份額達17.54%,僅次於數量達64.0萬臺的特來電,排名國內公共充電樁運營商第二名。

今年是星星充電成立的第十年。從市場份額來看,星星充電與特來電、國家電網已經共同躋身充電運營商第一梯隊。

但充電樁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截至2023年底,車樁比已達2.4:1。做大蛋糕的空間有限,但入局的玩家還在不斷增多。

近兩年來,華爲、寧德時代加碼入局,市場份額向頭部集中。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從2020年至2023年,特來電的公共充電樁市場份額從約26%降至19.19%,星星充電的公共充電樁市場份額已經從20.19%下降至16.54%。

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德翔曾公開表示,“現在全行業幾十萬家企業在幹,我每天都很緊張、很焦慮,充電企業怎麼才能活下來?充電行業是場馬拉松賽跑,需要耐心和堅守。”

星星充電的選擇是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去年11月,萬幫數字能源創始人邵丹薇在2023年的須彌山大會上宣佈成立了星星能源品牌,主營業務包括能源微電網以及能源管理運營的虛擬電廠和其他儲能業務。

在2023年的須彌山大會上,邵丹薇曾透露,星星充電2023年的售電業務佈局了23個省份。2023年在廣東電網發佈的1~6月份130家售電公司售電數據中,萬幫數字能源售電業務度電收益高於平均數0.016元,這主要得益於其虛擬電廠平臺。

重啓IPO,星星母公司欲再度打包上市

萬幫數字能源最早打出來的品牌是星星充電。早在2019年,其市場份額已經成爲充電樁行業第二。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2019年,星星充電運營充電樁數量12萬臺,僅次於第一名特來電的14.8萬臺。

在充電樁行業中,星星充電是較快實現造血的那一批公司。“2023年,星星充電實現全面盈利。”星星充電聯合創始人王磊日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透露。盈利模式的跑通離不開不斷擴大的朋友圈,星星能源已經與奔馳、理想、比亞迪等車企達成合作。

萬幫數字能源首次籌備上市業務可以追溯到2020年10月9日,當天,星星充電在官網發佈公告稱,其母公司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擬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A股並上市,正接受國泰君安的輔導。這一年9月,星星充電剛剛獲得8.55億元的A輪融資。

但第一次上市的輔導備案後續被撤回。有聲音猜測,當時萬幫數字能源的盈利結構單一。也有觀點認爲,當時沒能推進上市是由於萬幫數字能源的原IPO審計機構普華永道中天的時間及人員安排調動導致。

接下來的一年,萬幫數字能源逐漸將業務從充電樁建設和運營擴大到能源方面。在此業務下,萬幫數字能源提出“場景微電網”的概念。據介紹,場景微電網以“安全高效長壽命,AI開放全場景”作爲技術路線,能夠實現能源的自足和智慧管理。企查查顯示,2022年10月28日,萬幫星星能源有限公司成立,開始佈局能源微電網運營業務。外界對萬幫數字能源的評定從充電樁獨角獸變成了數字能源獨角獸。

今年年初,有報道稱,萬幫能源考慮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募集約5億美元。不過,國泰君安此次披露的備案報告顯示,萬幫能源當前不存在在其他交易場所掛牌或申請上市的情況。

兩度尋求上市,萬幫數字能源意在爲擴大業務做準備。

即便實現造血,星星充電仍急需補足彈藥,其最新一輪融資動態還停留在2021年。5月,萬幫能源宣佈獲得高瓴領投,IDG、泰康、寶龍與遠洋地產等跟投的B輪融資,投後估值爲155億元,成爲亞洲數字能源領域頭部獨角獸。萬幫星星能源目前尚未獲得外界資本融資。

“充電樁行業技術更新換代較快,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進行研發。萬幫數字能源通過IPO獲得資金後,可以加大在大功率充電技術、智能運維平臺、車網互動技術等方面的研發投入,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和升級。”有長期觀察充電樁市場的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充電樁行業正在等待盈利拐點

在政策利好和新能源汽車需求的雙重刺激下,充電樁行業對進軍資本市場躍躍欲試。

充電樁行業最初由“國家隊”主導,在2014年以前幾乎都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和普天新能源大規模建設投入。2014年,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使用,自此,星星充電、特來電等民間資本開始涌入充電賽道。

多方支持下,我國充電樁市場取得一定成績。“我國已建成電動汽車充電樁接近1000萬臺,95%以上的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建了充電設施,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範圍最廣、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支撐了我國現有200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的補能需求。”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今年6月29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透露。

充電樁行業跑出了一批上市企業。在充電樁賽道,已經上市的公司包括芯能科技、國電南瑞、特銳德等,主要集中在主板和創業板。

但從已上市公司來看,如同星星充電一樣,目前獨立建設和運營充電樁業務的子公司都需依託母公司走向資本市場。以充電樁行業龍頭特來電爲例,早在2020年11月底,特銳德就已經啓動了分拆特來電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2022年3月,特銳德計劃將其控股子公司特來電分拆至科創板上市,但至今未果。

與美股和港股相比,A股上市對企業的盈利要求較高。以充電樁企業選擇較多的創業板爲例,擬上市公司需要實現兩年盈利,累計淨利潤不低於1000萬元,或最近一年淨利潤不低於500萬元。

從部分充電樁企業披露的業績來看,充電樁公司的整體盈利模式單一,建設和運營的前期投入成本較高,回收期較長。

據中金證券研報測算,建設擁有8個120kW充電樁的場站,單樁設備成本爲0.5元/W、綜合建設成本1.3元/W,充電樁使用壽命10年,假設小工商業主掌握較優土地資源、單樁利用率達到12%,測得單樁租賃收入3.2萬元/年;最終測算得出投資回收期4.9年,充電運營商普遍需要3~5年時間纔可達到盈利週期。

自2014年成立以來,特來電便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到2020年隨着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升高淨虧損纔有所改善,但2020~2022年,其淨利潤分別虧損0.78億元、0.51億元、0.26億元。2024年,特銳德公司董秘在回覆投資者提問時曾表示,2023年,特來電已經實現扭虧爲盈。

部分企業選擇衝擊美股和港股。今年9月10日,專注海外充電樁業務的智充科技已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但盈利情況仍在盈虧波動徘徊;今年2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摯達科技)仍處於虧損狀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按過往披露的財務數據中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銷量計,摯達科技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家庭充電解決方案提供商。但今年8月29日,其港股招股書失效,也意味着上市進程暫停。

對充電樁企業來說,衝擊上市並非易事。從整個上市的時間節奏來看,最近一家擁有充電樁業務佈局的英傑電氣於2020年2月13日在A股創業板上市,充電樁業務只是其衆多業務線中的一部分。至此,A股市場已經超過4年未曾有充電樁相關企業的IPO。有分析師對記者表示,萬幫數字能源本輪重啓IPO,或將有一定的示範效應,並向市場展示充電樁企業的發展潛力和商業價值。

不過,中信期貨也在研報中指出,目前政策端充電樁建設補貼逐步退坡,運營補貼保持穩定。面對玩家衆多的充電樁賽道,2023年運營商集中度有所下滑,整體盈利模式單一,同質化競爭嚴重。

“充電網企業就是新興產業,我們自己也踩過很多的坑,交過大量的學費,要想盈利是很難的。”2020年的須彌山大會上,星星充電董事長邵丹薇曾表示。到了2024年,行業虧損的情況依舊是常態。星星何時跑出IPO已經備受矚目,行業也正翹首企盼盈利拐點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