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川普喊保護費 聯美抗中露餡

川普在競選活動中遭到槍擊後聲勢看漲,但他隨便一句「臺灣需要付保護費」,各界譁然,閣揆卓榮泰稱「臺灣願意多擔負責任」,有些語無倫次,而川普時期國安顧問、也是川普當選後國務卿的可能人選歐布萊恩更加直白,稱臺灣國防經費需增加到GDP的五%,讓人冷汗直冒。

從美牛到軍火採購,乃至於國防戰略調整、役期延長,民進黨政府對美可以說是百依百順,但一覺醒來赫然發現景物全非,驚恐自然,設若川普當選,臺灣是否可以保住護國神山、會不會大幅度增加軍費?已成國安巨大陰影。川普二任下的兩岸關係不確定性陡升,但弔詭的是,高懸臺海的戰爭風險,卻意外的有可能獲得舒緩!

之所以這樣推論,乃是因爲拜登所極力建構的「極限施壓、鬥而不破」的對中戰略,未能達到臺海避險的預期目標。日前美國印太副司令稱解放軍環島軍演是預爲攻臺做準備;美國前國安副顧問博明稱,中共當局把目前在南海與菲律賓的對峙,當作侵略臺灣的「彩排」,臺海瀕戰已非軍推想定。最近到廈門參加研討會,陸方代表性學者認爲,對臺政策正面臨從「和平統一但不放棄武力」,向「武力爲主但不放棄和平」的轉折。中共當局將在金門附近海域作業的臺灣漁船帶回,頒佈「懲治臺獨頑固分子的意見」,顯見對臺政策已從去主權化─越過臺海中線、貼近鄰接區演習等,進至對中華民國治權的長臂管轄,奠定反分裂國家法第三條所欲鋪陳的「臺灣問題是中國內部事務」的法律基礎,一旦對所謂的臺獨頑固分子實施長臂管轄,終局的陰影不遠。

爲避免陷入被動,賴清德不顧衆怒,執意在就職演說提出「一邊一國」的理論架構,目的是試圖從法理角度突出臺灣非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拜登政府非但未加阻攔,還在一個月後派遣兩位副助卿來臺,商談「臺灣有意義的參與國際組織」,其中之一藍墨客,不久前在馬歇爾基金會舉辦的活動中,首次抨擊中共曲解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的精神。看來臺美聯手突破中方在「一箇中國」框架上鎖入臺灣的用心,極其明朗。在各方操弄下,兩岸關係已掉入終局的法律定位之爭。

美國國會反中聲浪高漲,經常通過反中友臺法案,爲了反擊共和黨右派對中軟弱的批評,拜登不惜數度表態,派兵保衛臺灣對抗解放軍攻擊。從賴清德的「前進白宮」、第一島鏈的咽喉位置、晶片聯盟、亞洲北約等,執政黨的許多支持者,認定國際反中大聯盟已經成形,腦中似乎浮現臺美聯軍共同抵抗解放軍入侵的景象。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對兩岸法律主權定位的衝撞毫不手軟,最近國會改革攻防中,執政黨對「中共代理人」的肆意連結,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川普的一席話,對蔡賴聯手建立的「聯美抗中」神話,或可產生醍醐灌頂的效果,讓頭腦發熱的部分國人,回到國際政治的現實。

對臺灣而言,川普主政下被交易的憂慮,揮之不去。過去拜登政府的對中政策,予臺灣執政者製造「聯美抗中」的想像,其支持者不斷自我強化臺美聯盟意識,相信美國大兵來救,拒絕妥協,不知避險,在川普表明美國不可能背書檯灣單方面的想像後,新政府的國安理念,必須打掉重練。

危險中寓含機會,因爲改變都是逼出來的!

(作者爲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講座教授、陸委會前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