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誼調查:超過七成幼兒 周歲前開始閱讀
信誼年度大調查發現,臺灣父母對於幼兒語言學習信念高,這三年間出生、成長的幼兒語言發展進程,與平時狀況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圖/信誼基金會提供
許多專家、學者擔心疫情期間,戴口罩恐有礙幼兒語言發展。信誼年度大調查以「1-6歲幼兒語言發展與親子對話」爲題,於2023年11月間進行線上調查。從10403份1至6歲家長有效問卷發現,臺灣父母對於幼兒語言學習信念高,這三年間出生、成長的幼兒語言發展進程,與平時狀況並沒有太大的差異,而且家長對於親子共讀的好處愈來愈瞭解,有74%幼兒1歲前開始閱讀經驗。
此次調查發現,幼兒從語言理解、表達到整體語言能力的表現,符合自然發展脈絡,在孩子1.5歲到3歲時父母最能感受到語言力的快速進展,3歲後孩子已能聽懂生活用語,表達能力則要到5歲後才漸熟練。
調查顯示大多數的臺灣父母已經掌握嬰兒學習語言的契機,認爲幼兒的語言學習應該是從小開始、在生活中逐漸學習。99%認同父母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用字遣詞與說話態度,87%同意必須規畫安排孩子的語言活動,顯示多數臺灣父母認爲身教和及早的多元語言活動的安排,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
調查也發現多數父母於孩子1歲前就積極和孩子互動,88%父母聽到嬰兒發出咕咕咿呀聲就會即時迴應小寶寶,85%父母在照顧孩子時會隨時與寶寶對話,80%父母會指着寶寶眼前的物品告訴他名稱和功能。
此外,98%父母同意親子共讀是促進語言最好的方法,74%的幼兒在1歲前就開始接受閱讀的洗禮,甚至44%家庭在孩子6個月前便開始親子共讀。調查也發現,受訪者孩子的年齡愈小,親子共讀啓動的時間就愈早,足見信誼近20年推動的「閱讀起步走」嬰幼兒閱讀運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效顯著。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指出,1歲以前爸媽不用急着教寶寶說話,而是多和寶寶互動。父母的聲音、表情和肢體動作不僅是親子互動橋樑,更是孩子學習語言溝通或表達模仿的重要依據。1至3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爆發期,這時候不僅要幫助孩子累積詞彙,最重要的是多製造機會讓孩子主動表達,可善用繪本、玩具等互動,多予反覆練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