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種iCAR V23的“尤里卡時刻”
嚴選好車163的第1080次推送
從正式上市到“聽勸認慫”知錯即改,iCAR V23在一週之內怒刷兩遍熱搜。
這個被寄予“現象級爆品”厚望的造車新物種,在極短的時間內,如坐過山車一般,經歷了預售發佈的高光時刻和正式上市後的網暴風波。
價格公佈僅44小時後,iCAR管理層緊急調整了權益方案,在社交平臺“鞠躬道歉”,在市場的回聲中重塑市場。
在高度同質化且瘋狂內卷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iCAR V23在產品定義和設計上另闢蹊徑,是行業的一股清流。
“不做傳統意義的跟隨者”,用極致精簡但一眼入魂的設計和超高性價比,V23在產品預售期贏得了一大批擁躉。
奇瑞控股董事長尹同躍在V23上市發佈會的演講中直言,“今天的中國一定要拒絕山寨,也要出更多的蘇峻,更多中國的保時捷,更多中國的喬治亞羅,希望中國少一些汽車商人,多一些純粹的設計大師和技術創新風格。奇瑞不僅僅要彎道超車,更要直道超車。需要用創新的產品思路,創新的技術和創新的團隊,打造創新的新起點,多創造像V23一樣水準的產品來實現硬超。”
然而,想要擺脫自主主流產品路徑依賴,在未經成功先例驗證過的領地,用設計和品類創新的力量開疆拓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主五常”之一的奇瑞汽車,正致力於從新能源汽車的追趕者成爲領航者,創造出新時代的“新經典”,實現打造“世界一流品牌”的願景,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拍即合”和“一見如故”
人類歷史告訴我們,沿着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
在邁向“世界一流品牌”的道路上,奇瑞迫切需要創新品類與現有產品形成互補,打破模仿內卷的產品慣式,創造可持續盈利的現象級爆品。
與智米科技的“一拍即合”,不是奇瑞對“互聯網造車”的一次試水,而是承載其在新能源產品定義和品牌建設困境中破局的決心。
在與本站汽車的交流中,現任iCAR汽車首席產品官蘇峻博士談到了與奇瑞控股董事長尹同躍的初次會面。
“一見如故”。蘇峻用四個字形容雙方彼時的默契。
在此之前,蘇峻帶領的智米團隊,也曾跟很多企業有過溝通,“要麼不能解決問題、要麼雙方能力不互補。”
奇瑞與智米的“一見如故”,一方面源於尹同躍的戰略眼光,和其對智米團隊創新能力及爆款方法論的高度認同;另一方面,在智能生態時代,奇瑞這個強在技術、製造、供應鏈、交付等體系能力的“理工男”,也需要更具前瞻性的市場洞察和產品理念來賦能。
智米科技恰恰是能放大其自身能力的存在。
蘇峻對尹同躍的“一見如故”,則來自於“尹總的包容和高認知,願意讓年輕人放開嘗試、創新。有尹總支撐,我們幹活就更有底氣。很多事情對創業團隊來說是事兒,但對我們來說就不是事兒。”
這是蘇峻選擇“帶車進組”,駛入奇瑞造車“深圳特區”的決定性因素。
造車新物種不是造車新勢力
重生之iCAR品牌,是在尹同躍“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頂層支持,和雙方團隊明確的目標和願景下,探索“融合造車”的新物種。
與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不同,iCAR是當下唯一兼顧傳統汽車大廠的體系能力和“互聯網思維”洞察定義能力的煥新品牌,是奇瑞體系內的“深圳特區”。在奇瑞內部,iCAR品牌的北京和蕪湖團隊一體化運營,非股權投資的“融合創新”模式,需要京蕪擰成一股繩,將“一個iCAR”貫徹到底,也不容利益多方的極限拉扯。
最重要的是,在iCAR品牌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蘇峻與章紅玉的CP組合,在出色的產品定義能力和紮實的技術功底及供應鏈管理能力上的高度互補。
“雙方分工明確,北京的團隊偏重用戶需求挖掘、產品定義、造型、營銷和數字化;蕪湖的團隊保證技術平臺、工程開發、供應鏈、生產製造、品質工藝和銷售交付。”智米科技CEO、iCAR品牌首席產品官蘇峻博士在接受本站汽車採訪時談到,“不同於其他互聯網企業的供應模式,無論是蕪湖還是北京,都是深入產品之中;沒有蕪湖和北京團隊的區分,而是iCAR人,深入融合到iCAR中去。”
營銷和研發上一體化協同,最成功的代表是華爲、理想施行的IPMS(集成產品開發和銷售)。這套流程將營銷和研發團隊,在幾個關鍵環節上“互鎖”,目的之一是讓整個體系更高效,做出的產品更接近用戶。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iCAR品牌事業部總經理章紅玉特別強調了智米團隊融入奇瑞後,爲iCAR品牌帶來的巨大變化,“奇瑞這麼多年做多品牌嘗試過很多次,iCAR品牌這一年的嘗試和探索是成功的。北京團隊的核心使命是讓iCAR把調性打出來,玩法玩出效果,讓年輕人蔘與和喜愛,這也是iCAR原來所缺少的能力體系。”
在章紅玉看來,蕪湖是根深蒂固傳統汽車人的思維,是理工男,主要的體系能力是技術、製造、供應鏈、交付,但是缺乏作爲年輕化品牌所需具備的市場洞察能力和產品定義能力。
如何讓年輕人喜歡?如何運用新的營銷打法?用什麼樣的方式鏈接,來和年輕人交朋友?章紅玉和“最佳拍檔”蘇峻的默契配合,讓北京團隊的能力建設可以更專注於擅長的領域,這恰恰也是新iCAR品牌長遠發展不可或缺的能力版圖。
“北京是100人、1000人還是1萬人,取決於未來iCAR沒有上限的發展目標和趨勢。能力有多大,未來目標發展有多大。”章紅玉迴應。
在血流成河的新造車“淘汰賽”上,兼具互聯網思維和用戶洞察,且背靠傳統制造大廠的新iCAR,可謂“無比幸福”。
“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技術有技術,要市場有市場”,這和靠資本加持的新勢力有着本質上完全不同的生存環境。
爲年輕人造車的iCAR V23“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預售即爆款的iCAR V23用超過3萬臺的訂單,爲10萬元級個性化的純電方盒子如何做爆款打了個優秀的腹稿。這是產品定義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品類創新的巨大市場潛力。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年輕的iCAR團隊在V23王炸般的開局中一路疾行,卻在價格定義的臨門一腳上經歷波折。
iCAR V23在價格正式發佈後遭遇的網暴和退訂風波,其核心是對消費者預期的誤判和管理不足。雖然有着絕佳的產品定義和爆款邏輯支撐,但在已殺成血海的10萬元級別汽車消費市場,用戶對價格的敏感度極高,幾百元的差價或一個細小的配置差異都可能影響他們的購車決策。
在V23預售價發佈後,消費者大多參照iCAR 03的預售策略,對iCAR V23的普遍預期是在預售價基礎上,下調1-2萬。但在正式公佈的價格中, 401km兩驅進階版相比預售價僅下調了200元,而用戶普遍預期標配的L2.0,需要額外花費1萬元來購買與360全景影像打包的“舒適科技包”。比用戶預期高出近20%的定價,足以擊潰10萬元級價格敏感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這款有着高顏值、獨特設計、好開好玩的“爲年輕人造的車”,被曾經追捧它的年輕人們轉頭調侃、吐槽、網暴,陷入輿論漩渦。
擅長於Know How的iCAR管理層,沒有在紛至沓來的爭議甚至是惡意攻擊中原地打轉,而是以極快的速度調整了市場策略,通過權益追加,把科技舒適包變成“免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消費羣體的心理落差。
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決策並作出調整,僅有誠意是不夠的,其背後是iCAR團隊的快速反應能力、來自頂層的信任和授權,以及大廠體系能力的支撐。
離“現象級爆品”一步之遙iCAR V23還會是奇瑞的Eureka麼?
傳說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福至心靈,想出瞭如何測量皇冠體積的方法,驚喜地脫口而出:“Eureka!當一個人在攻克某個難題時,突然找到創新性的解決方法,就會迎來豁然開朗的“尤里卡時刻”。
尹同躍和蘇峻的初見,是傳統汽車大廠和互聯網思維靈魂碰撞的“尤里卡時刻”,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要成就新時代的“新經典”,年輕的iCAR還需要解鎖更多屬於自己的“尤里卡時刻”。
在iCAR V23盛大的發佈會現場,尹同躍滿懷熱忱地在演講中發出靈魂拷問:“什麼樣的中國車可以成爲穿越半個世紀的經典?”
“V23我們相信很快成爲中國的單一車型,同時在海外生產的基地最多的車型,也是在全球同步上市的車型。來自中國的V23不僅僅是交通工具,也將成爲全球年輕人的玩具和最愛,一定會成爲全球的爆款。
彎道超車是過去中國汽車工業很流行的說法,在汽車產業全面邁向電動化智能化的時代,更需要像V23一樣的新經典車型。奇瑞現在不僅僅要彎道超車,我們更要直道超車,需要用創新的產品思路,創新的技術和創新的團隊,打造創新的新起點,都創造像V23一樣水準的產品來實現硬超。
今天的中國一定要拒絕山寨,也要出更多的蘇峻,更多中國的保時捷,更多中國的喬治亞羅,希望中國少一些汽車商人,多一些純粹的設計大師和技術創新風格。今天我們中國到了出世界汽車大師的時代,專注內心的熱愛,永不放棄,相信自己,你天生會玩。”
尹同躍在蕪湖的北邊劃了一個圈。剩下的,交給年輕的iCAR,還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