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食安急驚風 中央救援慢郎中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中)表示,昨晚6點首次召開跨部會專家會議,包括食藥署長吳秀梅(右)、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法務部等,共同討論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後續處理事宜。記者沈能元/攝影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已釀兩死,迄今死因不明,人心惶惶。其實,地方政府窮盡所能都很難力阻憾事發生,需仰賴擁有龐大資源的中央政府支援,此次跨縣市通報機制、強化地方實驗量能和跨部會調查等「三大面向」,中央政府都有檢討空間。

第一起死亡個案於本月廿二日至寶林茶室用餐,廿三日就醫、廿四日死亡;北市衛生局獲報後派員到餐廳稽查和採檢、廿六日勒令餐廳停業,再循線查出食材供應商,清查是否擴大流入市面。可是在這名死亡個案之前,已有多人就醫甚至病況嚴重的住進加護病房。

部分個案病程發展快速,甚至十二小時內惡化成肝衰竭、敗血性休克,醫院診察個案第一時間就算判斷食物中毒,大多僅依常見案例處理症狀,若通報機制健全,發現顯然異常案例就要求醫院通報中央及地方政府,或許能讓病患及時獲得最妥適的醫治。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廿六日才表示要會同北市衛生局一同稽查,這已是個案死亡後的兩日,當定調爲「重大食安事件」更已距「黃金救援」一段時間,中央若能及時通令各醫院、各縣市政府衛生局注意類似「非典型食物中毒」案,或許能避免民衆因狀況不明而恐慌。

檢方直到昨天才整合雙北三個地檢署,並由北檢負責偵辦,法務部長蔡清祥說若業者有刑責,檢方會嚴正處理,但這句話起碼慢了三天,若真有犯嫌不早已串滅證完畢。

地方政府採檢的實驗室量能不如中央,既然檢驗常見的食物中毒細菌都呈陰性,有賴食藥署實驗室進一步釐清,但連首善之都臺北都未擁有可初檢罕見細菌病毒的實驗室,顯然中央在各地建制實驗室量能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