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海鮮、甘肅的蝦,農業大摸底有多精彩?

這購物節一來,不管咱打開什麼 APP ,最後,命運都會讓我們相聚在購物平臺。

閉眼在屏幕上隨機一點,馬上就能傳送到各種橙色、紅色的軟件裡。

這直接導致,差評君最近購物的時間大幅上升。連蹲坑的必備任務,都從刷抖音,變成了刷購物車。

結果,昨天我在某購物軟件瞎逛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

伊犁高白鮭魚【 新疆直髮 】【 新疆賽里木湖鮭魚 】

等,等會?我鏡片不會沒擦乾淨吧

中國最內陸的地方,要運海鮮給我們這個東部沿海城市?

上網搜了一下,我才知道早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伊犁河流域就已經在養殖虹鱒魚了。當地的五道黑、喬爾泰等魚種甚至是特有的經濟魚種。

讓差評君有點意外的是,原來新疆的適漁灘塗面積超過了 4600 萬畝,而且雪山融水水質清澈。

這兩年技術更新後,還能在鹽鹼地上模擬出海水環境,養出來的魚蝦肉質更是 Q 彈。

看新疆這小子,這麼瞞大傢伙。網友們乾脆在全國,進行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農業大摸底:

甘肅來的南美對蝦、衢州的魚子醬、山東的車釐子、哈爾濱的蔓越莓,還有貴州的抹茶、廣西的蜜柚。。。

報着報着已經餓了。

要不是現在電商平臺這麼發達,上網就能搜,不然我還一直被矇在鼓裡。

當地人的嘴巴都這麼嚴嗎?有這好東西,爲啥瞞着全國人民?

結果,一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電商負責人賀剛剛,卻覺得這事挺正常的。

如果聊農產品生意,賀剛剛絕對是有發言權的。他所在的公司,已經是國內的藕相關加工企業的龍頭老大。

當我來到他在洪湖的工廠時,看到除了已有的幾棟廠房、員工宿舍等建築外,還有一棟新樓正在建造中。

賀剛剛從 2012 年就在做農產品電商了,到現在差不多 12 年時間。他和我說, 很多農產不是不想,而是很難走出當地。

作物是認土地的,地域性極強。就像咱們常說的,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則爲枳。

而大多農產品都是週期性成熟,又特別容易變質。沒法一次性入庫,然後一點一點掏出來賣。

所以,很多作物只能現採現發,賣不掉就只能爛地裡。像咱們吃的鮮藕,大多是兩三天前,剛從地裡刨出來的。

當天採摘打包好的洪湖粉藕

這種頭疼的性質,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運費賊貴,生鮮的運輸物流成本 大概是普通商品的 2-4 倍。

不僅如此,損耗率還賊嚇人,發展到近兩年,我國食品流通運輸的損耗率依然還有 14% 。

像藕很容易在運輸中失水和褐化 ( 氧化變色 )。 爲了解決損耗,賀剛剛試過抽真 空、塑料薄膜包裹等各種辦法。 但 哪怕抽真空後,也只能存放幾天。

賠了大量錢之後,他們才無意中發現了 最好的保鮮方法,其實是不洗藕。

藕表面連帶着的淤泥,可以模擬土裡的環境,保存水分,避免氧化。 帶泥的藕可以在冰箱裡保存 7 天時間。

可是, 對於普通的農戶來說,他們沒有這麼多的試錯成本。

甚至,賀剛剛想起自己 19 年剛來洪湖的時候,發現當地農民, 連水果外面那層海綿包裝網套都不認識。

這在水果的運輸裡,其實是最基礎的保護常識。

所以很多農戶,還是採用利潤比較低的直銷模式,就是 地裡摘完,就拉到集市上賣。天各一方的我們,自然也就很難見到這些作物。

而這些年電商發展起來後,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一些農產品的困境,讓各種地方的特色農產品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畢竟只要上個鏈接,買家就自己上門。不再有四五層的中間商賺差價。

但賀剛剛坦言道,農產品電商這條路,實際也並不好走。 因爲 挺多小農戶 ,依舊 做不來電商, 一些 會做電商的人卻不想搞農產品。

雖說拼多多這種靠農戶起家的平臺,已經儘量把搭建流程搞得比較小白了。

但擺在賀剛剛面前的現實是, 很多農戶甚至連上傳一張好看的封面圖,把店鋪介紹頁寫清楚,都難以做到。更別說,後續還有流量運營、售後管理等等環節。

這邊電商門檻攔住了部分農戶,另外一邊,農產品的天然劣勢,使得很多懂電商的人也對此望而卻步。

最致命的就是利潤和生產效率低,像藕的採摘就高度依賴人工,只能請專業的採藕工人。

很多在深圳做慣了數碼、服裝的人也試過來洪湖搞農產品,結果 10 個人裡有 3 個都堅持不過一年。

就連賀剛剛自己,也是因爲原來做的百麗女鞋供應鏈斷了,纔不得不轉手賣起了表哥家的柑橘。

“ 但凡有別的資源,那肯定就玩那些東西了。 ”

而且,賀剛剛有點抱怨地向差評君吐槽: “ 越來越難做了。 ” 尤其是流量費,讓他相當頭疼。

要想讓自己在大排長隊的商品圖片裡,不被摺疊,商家只能持續地燒錢。

2018 年的時候,電商平臺的平均流量成本, 就已經達到了 10%- 40% 。這意味着賣出 1000 元的貨,其中有 400 塊都用來打廣告了。

那會很多搞農業的人,估計連電商是什麼都不知道。

正好那會拼多多剛出現,流量費還便宜。賀剛剛和一衆農戶們就想去試試,華貴 ( 賀剛剛所在公司 )當時也是大力投入。 只要數據還好看,就一直砸錢。

19 年的時候,華貴在拼多多上的主力產品,ROI ( 投資回報率 ) 還可以做到 8 點多。

一般來說, ROI 大於三就算不錯了。達到 8 點多,意味着花 100 塊打廣告,能賣掉 800 多的貨。 華貴在拼多多上一年就能賣掉一兩千萬的貨。

但隨着電商平臺逐漸成熟,流量池隨之變小,大家獲客的成本走高。哪怕像張大奕這種資深網紅,也表露過隱性流量成本對她們的壓力。

本就利潤微薄的農產品,壓力就更大了,華貴現在不得不嚴格計算和控制每個月的流量費投入。

平臺也注意到了商家們面對的各種困境。所以,我們能發現今年電商平臺們的 “ 潮流 ” 之一,就是掏錢給商家們減負。

各家都出了包括流量扶持在內的各種減負措施。

像拼多多最先出的 “ 百億減免 ” ,邏輯就很簡單。首先退還僅退款訂單的推廣費、技術服務費。一個簡單的改動, 就讓 華貴每個月省下 3% 的成本,大約 15 萬。

除此之外,僅退款也總算開放了申訴入口。就賀剛剛自己體感來說,能在 24 小時之內響應,成功率都還可以。

拼多多也有其他專門針對農戶的流量補助。比如豐收節,就掏出了 10 億補貼、 20 億流量包扶持扶持農貨商家。

後續像天貓雙十一,也不再提低價。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強調說, “ 得保證客戶的 ROI 。 ” 讓商家投進去的錢,更值當,換來的訂單變多。京東和抖音,也開始下調年費門檻和商家保證金。

不過,平心而論,我覺得這對於助農整個事業來說,可能還是治標不治本。

前面我們就有提到, 有意識做電商的農民,本就是少數。直到 2022 年, 農產品的電商率的滲透率都只有 3.21% ,而電商的平均滲透率是 27.2% 。

絕大多數的農產品還是按照傳統的收購模式在市場上流通,流量和補貼上的減負,只能輻射到相當有限的範圍。

電商平均滲透率

所以,現在各家也都在做特色產業帶的建立。像拼多多 9 月公佈的 “ 新質商家扶持計劃 ” ,將投入 100 億資源包,深入到 100 個農產區、產業帶裡,去尋找和扶持有供應鏈和創新能力的商家。

產業帶給農戶們帶來的好處非常直接粗暴。它 能直接帶動農產品的收購價格上升,並提高當地農產品的知名度,打開銷路。

就拿藕帶這個作物來說,它是藕未成熟的幼年形態,比藕更難保存,原來是大家都不要的部位。

但在華貴做了第一款藕帶的產品之後,藕帶就被帶火了。

第一年,華貴還得用 5 元一斤的保底收購價,說服農戶抽藕帶給他們。不到兩年,開市藕帶的原料成本就在 20 塊錢一斤。

2020 年,華貴和央視和拼多多聯合了開了一場直播。賀剛剛和我回憶說,直播間爆了。 當時洪湖這一片池子裡的藕,基本都被抽空了。

洪湖粉藕的名氣也徹底打出去了。在熱度最高的 2020 年,其他藕的價格可能是 19 塊 9 一斤,洪湖粉藕可以賣到 39 塊 9 一斤。

哪怕現在,粉藕在當地的收購價,也從曾經的一塊多,漲到了兩至三塊。

更重要的是,產業規模化之後使得分散的農業可以被集中起來。 農民不用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天吃飯,而是有了更多的選擇。

他們有了一個進入當地的工廠,獲得收入穩定的可能性。

甚至,很多當地人一邊在家門口的藕加工企業上班,另一邊自己家的地僱人採收,賺兩份錢。

作爲一個農業大國, “ 穀賤傷農 ” 是我們永遠關心的話題。

但事實就是,看天吃飯的行當,充滿了不確定性。信息的不對稱,使我們聽過太多壓價農民的故事。

甚至某些助農的口號喊到最後,竟也成了一場變相的壓榨。

不管是電商和直播平臺們的減負,還是產業帶扶持。

差評君始終覺得真正的助農,就是簡單一句: 讓農民們拿的變多,讓他們拿到該拿的。

撰文:star

編輯:江江 & 面線

美編:富貴

圖片、資料來源:

億邦動力| 中國電商滲透率會超過40%嗎?

巨潮WAVE|電商賣家的流量困局,需要一場鉅變|巨潮

中國人口和糧食安全報告20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