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丨改寫人類發展版圖的世紀工程
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 題:改寫人類發展版圖的世紀工程
新華社記者葉書宏
在2日召開的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重大成就,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爲下一個金色十年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立意高遠、思想深邃的講話以清晰的路徑指引和堅定的戰略決心向世界展現了這項長週期、跨國界、系統性的世界工程、世紀工程的光明前景,爲各國攜手共建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動力。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但與此同時,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依然深重,分與合、進與退兩種力量交織博弈,將人類推向歷史的十字路口。在變亂交織的時代,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人民要幸福的呼聲越發強烈,共建“一帶一路”的全球意義越發彰顯。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這一世紀工程從願景到現實,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範圍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國際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取得了重大成就,爲增進同共建國家友誼、促進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
“一帶一路”連點成線、織線成面,爲人類勾勒出共同發展的新願景:各國命運與共,千里同好,通過開展合作和協調行動,讓天塹變通途,“陸鎖國”變成“陸聯國”,發展窪地變成繁榮高地;經濟發展快一些的國家,拉一把暫時“走在後面”的夥伴,大家視彼此爲朋友和夥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共建“一帶一路”,注重的是衆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崇尚的是自己過得好、也讓別人過得好,踐行的是互聯互通、互利互惠,謀求的是共同發展、合作共贏;不搞意識形態對立,不搞地緣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團政治對抗,反對單邊制裁,反對經濟脅迫,也反對“脫鉤斷鏈”……共建“一帶一路”11年的歷程證明,共同發展新願景的實現不僅可能,而且必然。
共建“一帶一路”蓬勃發展,在於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整體思維。全球化時代,人類相互依存、命運與共,只有更多人口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並從中獲益,人類發展才能獲得不竭動力。共建“一帶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爲原則指引,超越二元對立思維,跳出你贏我輸的零和博弈,探索做大蛋糕的共贏途徑,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世界好,中國纔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把別人的發展視爲威脅,把經濟相互依存視爲風險,不會讓自己生活得更好、發展得更快。中國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正是基於相互依存的大邏輯,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議,超越一國一域,從全球層面爲推動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貢獻中國方案。
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壯大,深層動力來自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共建“一帶一路”超越國界阻隔、超越意識形態分歧、超越發展階段區別、超越社會制度差異、超越地緣利益紛爭,是開放包容的合作進程,其要義在於通和融。從亞歐大陸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讓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的夥伴“走到一起”,以開放包容爲導向,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新時代的“駝鈴、帆影”,建造新時代的“綠洲、燈塔”,開闢新時代的“商貿大道、驛站”,奏響新時代的“絲路樂章”。歷史垂青的永遠是駝隊善意、寶船友誼,而非戰馬長矛、堅船利炮,這樣的真理亙古不變。
共建“一帶一路”繪就今日壯麗畫卷,還源自務實的合作精神和高效的行動導向。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穩步推進,成果斐然,爲共建“一帶一路”第二個十年奠定良好開局。從加快推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到每年舉辦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從實施1000個小型民生援助項目,到繼續舉辦“一帶一路”綠色創新大會,從舉辦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到推出《“一帶一路”廉潔建設高級原則》……一個個項目落地開花,源源不斷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匯聚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幹,勇於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從11年前誕生的一個倡議,到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臺,共建“一帶一路”發展速度之快、取得成果之豐有目共睹。歷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同行者日衆的盛況,體現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巨大感召力和全球影響力,也充分說明,中國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方向是正確的,各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信心是堅定的,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是光明的。共建“一帶一路”走的是人間正道,給世界帶來的是穩定性、正能量。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期待同各方一道,傳承弘揚絲路精神,共同開創更高水平、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共建“一帶一路”共贏發展新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