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屏”論|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來

7月4日至6日,圍繞"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主題,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在上海舉行。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事關全人類共同福祉,推動智能向善需要國際社會共商共建共享。中國願同各方一道凝聚共識、共抓機遇、共克挑戰,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來。

人工智能已經成爲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在未來有着更爲廣闊的應用前景。要讓人工智能技術真正落地,在法律、安全、就業、道德倫理等方面都面臨一系列新課題。推動智能向善,確保人工智能發展始終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和價值標準,必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意大利國際事務研究所多邊主義和全球治理項目研究員費代麗卡·馬爾科尼認爲,有效的國際合作可以推動建立一致的框架和標準,使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範圍內被負責任和有益地使用,並在此過程中助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共創智能未來,需要創新合作,釋放動力。促進全球創新要素流動是激發人工智能應用潛力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堅決反對在人工智能領域搞"小院高牆",利用技術壟斷和單邊制裁措施製造發展壁壘。只有通過促進技術聯合攻關、數據跨境流動、設備自由貿易和設施互聯互通等更加開放的合作方式,創新成果纔會不斷涌現,產業發展才能實現持續突破,智能紅利才能得到更大釋放。本屆大會發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提出,倡導開放與共享的精神,推動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資源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合作平臺,促進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推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公平分配,避免技術壁壘,共同提升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

共創智能未來,需要開放包容,凝聚合力。當前,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權力呈現不均衡現象,全球數字鴻溝仍有擴大之勢。在算力、算法、數據、人才、資本、基礎設施等方面處於劣勢的發展中國家,將可能在這一輪人工智能競賽中被動地拉大與發達國家在技術實力和治理能力上的差距。彌合智能鴻溝,實現更大程度的數字包容,需要攜手打造開放、公平、非歧視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也提出,倡導建立全球範圍內的人工智能治理機制,支持聯合國發揮主渠道作用,歡迎加強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共創智能未來,需要協同共治,提升效力。如何保證人工智能領域不會出現"文明衝突"?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認爲,一旦人工智能走向失控,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將不再是國與國之間的衝突,而是硅基生命與碳基生命之間的衝突,將可能給人類的生存帶來顛覆性挑戰。正因如此,安全問題始終是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無法迴避的重大課題,亟需通過對話與合作凝聚共識。這也是本屆大會的使命之一,即搭建一個開放包容、平等參與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助力構建開放、公正、有效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機制。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主任尾上誠藏表示,人類需要安全、有保障、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技術,合作精神和凝聚共識連同標準化工作,對於人工智能發展的成功至關重要。

在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領域,中國積極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突飛猛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3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14年至2023年,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超3.8萬件,居世界第一。高速發展催生了更爲豐富的治理經驗和治理策略,中國通過各種國際對話平臺與世界交流分享。2023年10月,中國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今年7月1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主提的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充分反映出其核心要義順應廣大會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熱切期待。薛瀾表示,中國目前已構建了多維度、多層次、多領域、多舉措的整體治理體系,願與全球各國一同討論分享。

如同蒸汽時代的蒸汽機、電氣時代的發電機、信息時代的計算機和互聯網,人工智能正成爲推動人類進入智能時代的決定性力量。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深化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國際合作,爲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增進各國人民福祉而努力。(記者:于帥帥、吳寶澍、龔雯、周琳;出鏡:于帥帥;拍攝:孫青;剪輯:闞凌瀟(實習生);編輯:許蘇培、董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