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九條” 掀起回購風,註銷式回購正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崔文靜 北京報道新“國九條”明確,引導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後依法註銷。彼時,即有業內人士預測,政策鼓勵之下,A股上市公司回購,尤其是註銷式回購有望顯著增加。如今,距離新“國九條”發佈已經40多天。從Wind數據來看,上市公司回購潮再來。
4月13日-5月22日,新增股份回購預案或回購計劃獲股東大會通過的上市公司多達560家;其中,以註銷爲目的的回購共計381家,佔比高達68.04%。
具體來看,通威股份回購規模高達40億元,海康威視、伊利股份回購規模也在20億元以上,並且計劃將回購股份全部註銷。
值得注意的是,註銷式回購被視爲最爲利好投資者的股份回購方式之一。業內分析稱,註銷式回購能夠使公司流通在外的股份減少,理論上有助於每股可分配利潤的增加,對資本市場企穩復甦的助力作用更爲明顯。
4月30日正式實施的《股票上市規則》規定,回購註銷金額可以納入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金額。這促使上市公司回購註銷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560家上市公司新增回購計劃
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回購力度,尤其是加大註銷式回購,是新“國九條”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證監會近期反覆強調的重點。政策倡導之下,上市公司回購之風再度勁吹。
Wind數據顯示,4月13日-5月22日,560家上市公司新增回購計劃;其中,以註銷爲目的的回購381家,佔比68.04%。
僅5月21日當天,即有48家上市公司新增回購計劃,其中28家計劃將回購股份用以註銷。5月22日發佈回購計劃的上市公司達到36家,其中註銷式回購23家,佔比爲63.89%。
縱觀新“國九條”發佈以來上市公司的一系列回購操作,大手筆回購並不鮮見。
從註銷式回購來看,海康威視誠意最足,回購規模高達28.94億元;伊利股份5月20日晚間拋出的股份回購計劃規模爲10億元-20億元;寶鋼股份、海量數據計劃回購規模均超過5億元,分別爲5.78億元和5.50億元;美錦能源、科沃斯、韋爾股份、視源股份、中國軟件、同力日升、東方雨虹、東材科技、力帆科技、三一重工、啓明星辰等十餘家上市公司的回購規模也在億元以上。
若以股權激勵爲目的股份回購方式計算在內,通威股份、海康威視、伊利股份、恆瑞醫藥、泰格醫藥、中核鈦白、京滬高鐵、順豐控股等上市公司的回購規模均在10億元以上。其中,通威股份回購力度最大,高達40億元。
但從整體回購規模來看,新“國九條”後上市公司回購力度並未明顯增大。截至5月22日,年內單月回購峰值停留在2月份,當月回購規模高達265.01億元;3月回購規模降至160.56億元;4月再度微降至157.44億元;5月1日-22日回購規模共計114.01億元。不過,相較於去年同期,各月回購力度仍相對較高。
註銷式回購蔚然成風
當前上市公司回購的顯著特點是註銷式回購蔚然成風。
值得一提的是,同爲股份回購,相較於以員工持股計劃和股權激勵等爲目的的股份回購,註銷式回購作用最爲顯著。
據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註銷式回購更能彰顯公司對自身價值的高度認可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充沛信心;另一方面,註銷式回購後,公司股本減少,在當期利潤與分紅比率不變的情況下,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回報率、每股分紅等財務指標將提升,理論上有助於每股可分配利潤的增加,利好投資者。因而,註銷式回購對資本市場企穩復甦的助力作用也更爲明顯。
不過,對上市公司而言,註銷式回購則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因此,上市公司回購註銷意願向來偏低。
爲了提高上市公司註銷式回購積極性,監管陸續出臺系列政策,緩解上市公司回購壓力。
典型如4月30日正式實施的《股票上市規則》,其中規定“回購註銷金額可以納入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金額”。
與此同時,監管將分紅與減持相掛鉤。一方面,將企業上市後累計淨利潤和分紅金額作爲大股東減持的一個約束指標;另一方面,對於主板上市公司,要求上市公司累計現金分紅金額未能超過累計融資金額的,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和董監高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
“回購註銷金額可以計入分紅金額,疊加分紅與減持相掛鉤,這使得註銷式回購的性價比大幅提升,上市公司註銷式回購積極性自然隨之提高。”受訪人士告訴記者。
該人士進一步分析道:對於分紅力度較小、徘徊在因分紅力度不足而無法減持邊緣的上市公司而言,加大分紅勢在必行;在回購註銷金額可以計入分紅金額的前提下,如果選擇通過註銷式回購來代替分紅,既能達到分紅標準,又能通過回購提振投資者信心,可謂一舉兩得。對於分紅力度本身較大、回購積極性也相對較高的上市公司來說,註銷式回購能夠同時滿足監管倡導的“加大回購力度”與“加大分紅力度”的雙重要求,同樣有助於實現公司利益更大化。
5月12日發佈的《關於加強上市證券公司監管的規定》再度強調“鼓勵形成實施股份回購的機制性安排,積極通過一年多次分紅及回購註銷的方式提升股東回報、優化治理結構”。
業內人士普遍預計,未來上市公司註銷式回購力度有望進一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