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種還是不種?|疫苗|新冠肺炎

來源:醫學界

作者:張田勘

你種了嗎?

3月20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新形勢,新起點——新冠疫情下免疫策略交流大會”上,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披露,截至目前,中國新冠疫苗接種已經達到7000萬人次。

在中國新冠疫苗比較充足並且免費接種的情況下,目前的接種比率仍偏低。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人有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但也有一些人對疫苗安全性有顧慮,接種意願較低,處於觀望狀態。

面對這種情況,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指出,目前有兩個主要因素影響公衆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一是疫情防控因素,中國採取了有力得當的疫情防控措施,國內疫情總體平穩,部分公衆認爲感染風險比較低,暫時不需要接種疫苗來增加保護力;二是由於新冠病毒疫苗屬於新上市疫苗,部分公衆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關於疫苗使用效果的信息,考慮對疫苗有更多瞭解之後再接種。

好消息?壞消息?

3月18日凌晨,西安市第八醫院隔離區一名檢驗師被確診爲新冠肺炎病例。據《健康時報》報道,該院檢驗科醫務人員表示,這位被確診的檢驗師此前已完成了新冠疫苗2針接種。對此,中國疾控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新冠疫苗保護率並非100%,接種疫苗後是比較安全而非絕對安全。國產新冠疫苗在國內外已接種了數千萬人次,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充分證實,大衆不必因這一個例而對國產疫苗產生懷疑。

“接種疫苗後再感染病毒,好像是一個新鮮事,感覺接種疫苗後就百分百安全了。其實不是這樣的,任何一個疫苗都有保護率,保護率數據的高低,決定了疫苗接種後人羣獲得免疫力的數量。”曾光還表示,“雖然疫苗不是百分百防護,但是接種疫苗後會減少感染的機會,一旦免疫屏障建立起來,纔會保護沒有免疫力的人羣。”

實際上,國家藥監局於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2月5日先後批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和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附條件上市。一方面是對疫苗的安全有效進行了驗證(至少有Ⅲ期臨牀試驗的中期研究結果),證明疫苗有50%的效能,同時附加了一個重要條件,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需繼續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完成附條件的要求,及時提交後續研究結果。

另一方面,疫苗的安全性數據也在不斷披露。目前全球有9種疫苗批准上市,包括輝瑞和莫德拉的兩種mRNA疫苗、俄國衛星V、英國阿斯利康/牛津、美國強生、中英康希諾4種腺病毒載體疫苗,加之中國的國藥北生所、國藥武漢所和科興公司的3種滅活疫苗。

上述新冠疫苗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常見的有疼痛、疲倦、頭疼、肌肉痠疼、發冷、發熱、腫脹、關節疼、噁心等。

另有一些較爲嚴重的副作用,則不斷引起普遍關注,其中包括阿斯利康疫苗可能引發的凝血等副作用。近期的案例有:3月3日,奧地利兩名接種者在接種阿斯利康疫苗後出現血栓事件,其中一人在接種10天后因血栓形成死亡,另一人因肺栓塞而住院。阿斯利康疫苗因在丹麥接種後多人出現血栓,一人死亡。

但是,阿斯利康公司及歐盟藥品管理局(EMA)仍堅持認爲疫苗是安全的。至於其他國家出現的死亡事件和凝血問題是否與接種疫苗有關,還在進行調查。不過,隨後歐洲有近20個國家先後宣佈停用阿斯利康疫苗。

3月19日BBC報道,歐洲藥品監管機構認定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安全有效”後,歐盟主要國家將重啓該疫苗推廣工作。英國首相約翰遜還公開接種了首劑阿斯利康疫苗,以此加強民衆對疫苗的信心。

而《華爾街日報》當天的報道則稱,德國和挪威的科學家已確定阿斯利康疫苗與血栓報告之間的潛在聯繫。兩個研究小組獨立發現該疫苗會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引起抗體形成,它們進而再與血小板發生相互作用,導致大腦中產生血栓。

另外,接種mRNA疫苗也會出另一種罕見的不良反應——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又稱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位醫生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紫癜,最後因爲腦溢血而死亡。美國CDC疫苗不良反應檢測系統VAERS已經收集到36起ITP病例。

《美國血液學雜誌》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對其中信息比較齊全的20例紫癜病例進行了調查。這些病例中,9例是接種輝瑞疫苗後發生的,11例爲接種莫德拉疫苗後發生的。這20個病例中,此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紫癜問題的有17例。從比例看,這是來自2000萬疫苗接種者的病例,發生率不到百萬分之一。每年美國出現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5萬例,考慮到疫苗的接種率和接種時間,接種mRNA疫苗後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在自然發生的範圍內。

綜上所述,從嚴格意義上看,目前全球還沒有一例死亡被證明與接種新冠疫苗有關。

國藥和科興疫苗的不良反應現在尚未公開,但網上一份國藥北生所的新冠疫苗說明書提到了在國外進行的Ⅲ期臨牀試驗的安全性數據:接種部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18~59歲組爲19.45%,安慰劑組爲27.45%;全身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18~59歲組爲22.89%,安慰劑組爲22.44%。

mRNA疫苗在Ⅲ期臨牀中報道的不良反應率達到70%~80%,而且都高於對照組。以此觀之,滅活疫苗更安全。

種?不種?

目前,中國接種新冠疫苗的政策和程序是相當規範的,其指導核心是“知情、同意、自願”。也就是說,並非強制人們接種,但是,如果願意接種,是“應種保種”。這也會極大減少人們的猜疑,這顯然是比較現實的好策略。

此外,中國接種新冠疫苗的程序也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在接種現場,醫生和護士要反覆覈對接種者(遵循護理工作“3查7對”的操作規範),並且要籤知情同意書,對於有9種禁忌證,如過敏體質、嚴重慢性疾病的人建議不宜接種。這也從源頭上避免了不良反應事件。

除了安全性,人們考慮較多的是疫苗是否有效,這也是很多人觀望的原因。根據世衛組織的要求,新冠疫苗必須達到50%的效能才能獲批上市,這也是中國批准國產新冠疫苗的剛性標準之一。

效能是指疫苗在臨牀試驗中的效果,在一項臨牀試驗中有100人接種了疫苗,50%的效能意味着50個接種者會對這種疾病免疫。但效能不同於有效性,後者是指疫苗在真實人羣中的效力如何。同一種疫苗在實際接種中,效能數字可能會有波動,因爲在真實情況下有各種因素可能影響疫苗的效果。

即便有人懷疑疫苗的有效性,或者在實際中疫苗的有效性可能達不到50%,也至少可以讓接種者產生一定的抗體,這些抗體可能不足以有效地中和病毒,但從免疫的基本理論——免疫印記(免疫記憶)來看,對個人也是大有好處的。免疫印記指的是,人們無論是自然患病,還是接種疫苗,都會在免疫系統留下印記,在以後的生活中再次接觸同一種病原體,如新冠病毒,就可引起比初次接觸時更強和更多的抗體,以抗禦疾病,也稱之爲再次免疫應答(或免疫記憶),而且,無論體液免疫或細胞免疫,均可發生免疫記憶現象。

因此,現在接種新冠疫苗,即便效果再差,也可以讓人體獲得對新冠病毒的一定程度的免疫記憶,未來萬一感染新冠病毒,產生的症狀也會較輕甚至是無症狀。隨着接種人羣的擴大,將積累足夠的Ⅲ期臨牀試驗數據,同時還會有Ⅳ期臨牀試驗數據,從而讓疫苗更完美,接種者因而對中國疫苗的安全和有效做出了貢獻。

所謂Ⅳ期臨牀試驗,是指一種新疫苗或新藥獲准上市後,在廣泛使用條件下考察其療效和不良反應的試驗,在有些國家稱爲Ⅲ期臨牀試驗B(此前的Ⅲ期臨牀試驗稱爲Ⅲ期臨牀試驗A),目的是考察廣泛使用條件下(使用人羣及週期)藥品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在普通人羣或特殊人羣中使用的受益/風險關係,改進給藥劑量,發現新的適應證等。

傳染病專家張文宏指出,現階段打疫苗就是對家庭、對國家做貢獻。如果深入一點解釋,現階段注射疫苗,是一種“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精神的體現。

而接種疫苗“做貢獻”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大家參與,才能儘早形成羣體免疫,戰勝新冠肺炎,讓所有人的生活重歸正常。

新冠疫苗接種的羣體免疫需要多少人接種,目前沒有最終定論,但是,參考其他疾病,可以有某種答案。消滅天花,羣體免疫達到85%左右;阻斷傳染性更強的麻疹,需要95%的人羣有免疫力。阻斷新冠肺炎,即便以70%的羣體免疫計算,在中國也需要9.8億人接種(以總人口14億人計),因此新冠疫苗的接種,任重而道遠。

目前,中國的新冠疫苗接種是免費和“應種盡(保)種”的,實際上這爲實現羣體免疫提供了極好的機會。無論從生活還是科學角度看,疫苗是人類抗禦疾病的重要手段,戰勝疫情,需要更多的人積極接種疫苗。

原文轉載:http://tech.shaoqun.com/a/387804.html

跨境電商:https://www.ikjzd.com/

tchibo:https://www.ikjzd.com/w/1928

modcloth:https://www.ikjzd.com/w/1271

來源:醫學界  作者:張田勘  你種了嗎?  3月20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新形勢,新起點——新冠疫情下免疫策略交流大會”上,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披露,截至目前,中國新冠疫苗接種已經達到7000萬人次。  在中國新冠疫苗比較充足並且免費接種的情況下,目前的接種比率仍偏低。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人有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但也有一些人對疫苗安全性有顧慮,接種意願較低,處於觀望狀態。  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