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衝擊弱勢族羣!臺大學者籲加強協助「避免破口發生」

▲臺大公教授陳秀熙資料照。(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國際蔓延,臺大衛教授陳秀熙今(2)日表示,疫情造成弱勢族羣的健康不平等,從各國經驗發現,弱勢族羣的感染、死亡率較高,且因爲維持社交距離影響經濟問題衍生至最後必須提早解封,可能引發疫情並且形成惡性循環。建議政府應加強入境外籍人士和弱勢族羣的防疫措施衛教宣導傳播,避免成爲防疫破口,也降低爆發社區感染的可能性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2)日以線上直播方式召開跨領域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分析最新疫情情況及疫情對弱勢族羣造成的影響。陳秀熙指出,新冠肺炎從去年12月底爆發以來,到8月底爲止,全世界已經有超過2566萬例個案,且逾85.5萬人死亡,預測下一週全球確診病例就會達到2700萬人,且有89萬人死亡。

進一步分析,國際新增確診人數雖持續上升,但可以發現大部份都集中在幾個國家。陳秀熙指出,過去一週新冠肺炎新增個案與死亡數最多國家依序是印度巴西美國,而佔比前五名國家涵蓋約65%以上的新增個案,顯示其他國家疫情有受到控制。

陳秀熙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中要注意弱勢族羣造成的影響,特別是爲了防疫需要而進行社交距離,影響至弱勢族羣的經濟、食物供給,引發失業問題,後續政府爲了改善這樣的情況被迫提早解封,使其回到工作崗位,又會造成疫情爆發,形成惡性循環。

以美國爲例,從各個族羣染疫情況分析,非裔、拉丁裔、美國原住民白人族羣的感染、死亡率都高於白人,又以非裔死亡率高出白人2.4倍最多。而他們又是該國勞工主要組成族羣,工作較不穩定且薪資低,謀生本就不易,在社交距離實施之後衝擊更大,失業率提升;亞裔勞工還因爲新冠肺炎涉及華人種族得面對歧視問題。

▲臺大公衛教授陳秀熙線上直播方式召開跨領域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圖/翻攝自YouTube/新冠肺炎科學防疫網站

「任何種族只要有破口,就會造成疫情影響。」陳秀熙表示,爲了保障弱勢族羣的健康平等權,國際上已提出三項政策建議:1. 保障個人食物供給,2.改革勞工保險,3. 促進社區發展;也建議應該投資更多資源到弱勢族羣社區的醫院、診所等醫療設施

此外,爲了讓COVID-19對女性孩童、懷有身孕的婦女老人移民及失能者等弱勢族羣的影響降低,國際間也提出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行動(RACE)準則來改變弱勢族羣社區參與所面臨的新冠肺炎挑戰。舉例來說,失能者可能面臨社交孤立、信息獲取不平等;難民、移民可能遭遇歧視或者語言障礙;老人則有較高的死亡率,還有難以自裡、社會隔離等問題。

至於臺灣,陳秀熙建議,應該加強入境外籍人士、弱勢族尋的防疫措施宣導傳播,也必須針對弱勢族羣提供風險溝通,納入社區參與行動,減少社區爆發新冠肺炎的流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