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陳金旺玩紅土 大肚山成創作養分
陳金旺作品「看破看透」(右),其同款於2022在歐洲兩大國際陶瓷雙年展大放異彩。(陳淑娥攝)
陳金旺以犀牛爲主題的「犀旺」系列作品。(陳淑娥攝)
陳金旺從沒沒無聞的拳擊手,變成大肚山紅土陶藝大師。(陳淑娥攝)
那天驅車來到車水馬龍的臺灣大道,緩緩駛進一條偏僻的蜿蜒小徑,沿途沒有人煙,約莫10分鐘,隱身在臺中大肚山上一間不起眼的工作坊映入眼簾,那是紅土陶藝大師陳金旺的創作基地「窯谷」。我坐在客廳,陳金旺拿出柴燒茶器沏了一壺好茶,他太太則在屋內默默忙碌着。
個頭不高,年近花甲之年的陳金旺,原本是位拳擊手,若跟着命運走,現在應是一名大學副教授,只因當初不想離鄉背井,自己斷了體育後路,卻開啓了另一片天。他選擇繼承父業,當起新聞記者,主跑文教,在耳濡目染下,跟着陶藝家「玩」起泥土,一晃眼過了25載,陳金旺從沒沒無聞的拳擊手,搖身變成大肚山紅土陶藝大師。
陳金旺國小時喜歡畫神像畫,升上國中後,更醉心工藝創作,自小就展現非凡的藝術特質,一直嚮往能考上當時省立大甲高中美工科,再順利進入大學,但學科不如人,一切無法如願,他與熱愛的藝術擦肩而過,成了遺珠之憾。
曾學拳擊 當過記者
由於兄長是國術國手,陳金旺國中時經常在家陪練,培養出運動細胞,心想既然與美工科無緣,乾脆就近讀沙鹿高工。他加入拳擊運動培訓,高中3年每天不畏颳風下雨早出晚歸,假日更是200階樓梯上下來回跑6次,這些嚴格的技擊訓練,讓他苦盡甘來,透過體育保送進入大學殿堂,一圓他夢寐以求的大學之夢。
退伍後,陳金旺原本答應到大學任教,但在回家路上,也許是不想離鄉背井,突然涌現拳擊手不是長久之計的念頭,他反悔了!放棄了!他聽了爸爸的話,繼承父業投入新聞記者生涯,在接觸不少藝術家後,對陶藝產生興趣,假日整天干脆泡在泥堆裡,泥的魅力,讓他無法自拔。現在回想會不會覺得放棄當大學教授很可惜?陳金旺毫不猶豫說:「不會!」
不斷參賽 累積經歷
也許是從小就具備藝術細胞,又或者是對美術無法忘懷,大肚山紅土就這麼讓他玩出名堂來。陳金旺憶起當年說,轉換跑道時已年過30歲,由於起步比別人晚,心想一定要進步比人家快,他把客廳當工作室,終日與紅土爲伍,1天當3天用,投入的時間比其他職人更長,「唯有參加比賽,把資歷當跳板,才能迎頭趕上別人」,他堅定說道。
陳金旺不斷參加國內外重要大賽,累積經歷、提升自己,希望以得獎紀錄補足資歷的缺乏。他的努力,逐漸在陶藝界嶄露頭角,陸續拿下南韓清州國際工藝展、日本石川國際漆展評審獎、大墩國際美展、國家工藝獎等重要獎項,短短10年已獲獎無數,實現自己的藝術夢。
「一旦決定了,就勇往直前!」陳金旺離開報社後,將陶藝當成主力,想要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基地,他拿出所有身家,先後砸了500多萬元,在故鄉大肚山沙鹿找了塊地,蓋起第1座窯,更打造專利雙半倒焰窯,一個一個的窯陸續誕生,從無到有,在這裡埋頭創作已10個年頭,而陪伴他長達30年、一向不多話的太太,一路走來始終毫無怨言。
陳金旺首次柴燒出來的天然泥釉就像鈞釉一樣,他取名「藍星天目」,亮麗作品立刻受到各界關注,一把壺不二價2萬元,沒有一把能留下來,「藍星天目」的耀眼,讓陳金旺一戰成名。
柴燒作品 一戰成名
接着,他開始研發青瓷釉,當時沒人能燒出像瀑布般的境界,但他做到了,市場也蔚爲風潮。陳金旺拿着得意作品「藍瀑」與人分享,眼神中露出自信,「藍瀑」是窯谷的第2個招牌。
從小學到高中,若依身高高矮順序,陳金旺座號大概就是維持在前10,但他人小志氣高,從不因低人一等,而放棄高人一等的目標,也許是這股不服輸的個性,讓他喜歡不斷挑戰陶藝新事物。
陳金旺更打破大肚山是低溫土的說法,成功化爲釉、化爲胎後,由於柴燒的不穩定性,讓他創作遇到瓶頸,於是開始思考下一步挑戰,決定要跟市場做區隔,「玩與人不一樣的作品」。
勇於改變 卻不變質
不隨流的個性促使陳金旺不斷自我挑戰,他再將大肚山紅土進化,運用在現代陶,把腳底下紅土化爲彩妝土,當成化妝土鋪在表面,開始大自然模仿、意象塑造,燒成像「鏽」的效果,破銅爛鐵的擬真,點亮了「鏽」的肌理,除了感動觀展民衆外,也感動了陳金旺自己。
2021年「紅土鏽然大器」以犀牛爲創作發想,在彰化生活美學館展覽不僅大獲好評,這位年近花甲之年的紅土大師,參加西班牙陶瓷雙年展及葡萄牙陶瓷雙年展,硬是抱回2座大獎,榮耀得來不易。
陳金旺說,每個階段都有想要呈現的理念,從事創作,想法還是要變,不變的話,沒人願意收藏,但改變之下卻不能變質,作品的識別度很重要。「要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陳金旺的作品,「形可以改變,但要讓人想到『鏽』,就想到陳金旺!」
訪談中,二女兒始終在一旁陪伴,陳金旺介紹說,老二跟着他學陶1年多,是大甲高中廣告設計科畢業,他笑着說,「是幫爸爸圓夢了。」老二在外工作3年後,選擇回家幫忙,陳金旺說,家人的成就,讓她有了信心。
「我雖然起步晚,但坦白說,超越很多人!」由於非科班出身,陳金旺前10年的創作生涯中,始終不敢道出自己是新聞工作者,怕被說不夠專業、是玩票性質,但一連串獲獎及無數的創作被肯定,現在的他不但不忌諱新聞工作出身,甚至感到很驕傲,「因爲我對陶藝很有信心。」
做一行就要像一行
從拳擊手、新聞記者到陶藝大師,做一行像一行是陳金旺的寫照,這40、50年一路走來,總是充滿希望與目標,一生中的三大專長,愈到人生下半場,成就愈是煥發。經驗告訴陳金旺,不是科班不要緊,只要找到興趣,肯多看、多閱讀、多學習,沒有跨不過的業別,一定能闖出一片天。
泡茶桌上,陳金旺拿着創作的柴燒茶器,緩緩將茶葉倒入,沏出了甜爽、甘滑而醇厚的滋味,這茶就是香。太太走了出來,默默坐在另一隅,每當陳金旺略有記不得過程時,她纔會適時提醒,雖不多話,但總能在先生最需要的時候出聲,這無形的力量,應該就是讓他勇於不斷自我挑戰的那股神秘動力。
陳金旺賦予大肚山紅土生命力,如果你問他紅土的未來?他會以電影《玩命關頭》來比喻:「請看續集。」
陳金旺小檔案
● 1963年:出生於臺中梧棲
● 1985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
● 2001年:南韓清州國際工藝雙年展入選
● 2002年:日本石川國際漆展評審獎
● 2002年:大墩國際美展
● 2004年:國家工藝獎
● 2015~2016年:中國遼寧技術學院美術系客座教授
● 2019年:遼寧省江官窯博物館陶藝指導教授
● 2022年:歐洲兩大國際陶瓷雙年展獲獎
● 座右銘:唯一即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