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橋樑多 分流規範各不同

新北市新海橋連接新莊區與板橋區,是重要交通樞紐,但0403花蓮大地震後新月橋封閉維修至今,許多行人想改走新海橋,卻常因標示不清誤闖車輛通行道,險象環生。(柯毓庭攝)

新北市內有大漢溪、新店溪、淡水河等,倚靠多座橋樑連結交通,成爲重要交通樞紐,由新北市政府維護管理的車行橋樑共1051座,但有些橋樑開放車輛與機慢車共用1道,有些則考量安全分流,連上橋起點都分開,常讓不熟悉當地交通的民衆誤闖。學者認爲,每個橋樑都有其特性跟條件,仍應考量每個用路人的權益,做適當配置。

新北市養工處指出,新北市府維護管理的車行橋樑共1051座,大部分都有30餘年的歷史。新北市交通局交通管制工程科長林昭賢說,早期設計都採汽、機車分流,因早期概念認爲混流容易發生事故、造成機車受損、嚴重性高,多數早期建造的橋樑都採分流模式。

有些橋樑則因主線之外,汽車下橋要改走環河道路,會跟機車有交織,例如忠孝橋等,會採立體分流;最近設計建造的三鶯大橋,早期因寬度窄只能實施汽、機車混流,大型車一多,機車就比較危險,因此在改建後將機車道獨立,會相對安全。

林昭賢說,汽、機車分流或混流沒有一定說哪個比較安全,加上機車族認爲機車道狹小、沒顧慮到機車騎士權益,混流、分流各自有考量點,因此整體來說要視道路空間、匝道分佈與車流狀況規畫橋樑混流、分流。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則表示,每個橋樑都有其特性跟條件,「若能分流、各自有行使通路,效率安全會比混流來的好,這是一般看法」,但也要考量各橋樑條件;分流也要提供用路人足夠資源,尤其是機車數量多的橋樑,多數橋樑都只有2條機車道,但若機車用路人達到一定數量,管理單位應考慮擴寬機車道,考量每個用路人的權益,做適當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