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求生術/新北不裁校 劉和然:用打羣架方式多校共學

新北市瑞芳區鼻頭國小全校僅13名學生,下課或放學時間,常可見全校學生一起運動。記者王慧瑛/攝影

沿着臺2線行駛,一路伴着優美海岸線來到新北市瑞芳區鼻頭國小,校門口寫着「海角樂園」,踏進校園,遇到30分鐘大下課時間,全校13名學生正玩近年很夯的「籃網球」,連主任、校長也加入,運動、吃午餐都是全校一起,這是迷你小校日常。

上課鐘響後,走進六年級教室,導師許惠萍上國語課走到2名學生之間,搭配平板教學,師生沒被講臺阻隔,互動緊密。小校人少互動緊密,鼻頭國小校長李延昌笑說「打瞌睡都會被發現」,學生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名,別說團隊合作,競爭力也難以激發,他一開始認爲應裁併小校,但教育局態度堅定不願廢校,12年前因緣際會合辦5校畢旅,發現好處多多,山不轉人轉,開啓偏鄉策略鄉聯盟的濫觴。

新北偏鄉小校展現打羣架精神,打造「一校就讀,多校共學」優勢,從搶學生到採取合作,化邊緣爲資源。例如福隆國小有沙雕課、澳底國小食農課、貢寮國小腳踏車課、獨木舟課等,都能讓其他校師生參與。新北市代理市長劉和然是校長出身,他說,新北市不走裁併校策略,如何增強學生羣性是重中之重,透過校際間互動、同校間混齡教學等,就是要強化學生羣性,讓學生懂得團隊合作。

偏鄉小校除要留住學生、家長的心,安定老師的心也很重要,李延昌坦言「再好的校園氛圍也抵不過家人的聲聲呼喚」,除非老師能產生強大歸屬感或落地生根,才能留住人也留住心,他說,六年級導師許惠萍和教務主任李俊賢就是在校內談戀愛、結婚,「很期待小倆口多生幾個,爲學校增加生源」。

小校聯盟互助模式也出現在嘉義縣、花蓮縣。嘉義縣教育處在梅山鄉仁和國小、竹崎鄉中興國小分別設立「茶山水教育資源中心」、「阿里山區學校策略聯盟教育資源中心」,打破校際藩籬,統整10所國小課程、師資,提升老師備課內容,讓教案更豐富、多元,讓學生透過線上教學擁有更多同儕,強化羣性。

嘉義縣教育處長李美華說,嘉義縣小校多,近年推行混齡教學,體育、美術等課程全校一起上,國英數等科目牽涉學力,今年推動區域性學校策略聯盟,4、5個學校組成聯盟,老師們一起備課,教案產出後,以線上教學與實體共學方式進行。

花蓮縣玉里鎮河東地區的松浦、樂合國小等7校,104學年度起組成策略聯盟校羣學校,松浦國小校長許傳方說,因爲都是小學校,希望共同分享學校資源,透過整合及互助,幫助學生多元學習。

嘉義縣教育處前處長、體大主秘陳添丁觀察,新北市、嘉義縣、花蓮縣偏鄉學校各有發展聯盟模式,落實程度略有差異,新北市不只是一起研習、玩才藝,是進展到課程研發,不會只有行政層面,鼻頭國小校長李延昌扮演領頭羊角色,教師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關鍵人物,偏鄉校長的理念,更是翻轉偏鄉「化邊緣爲資源」的重要力量。

新北市瑞芳區鼻頭國小李延昌長期在偏鄉學校奉獻熱情,圖爲他與小一學生熱情互動。記者王慧瑛/攝影

鼻頭國小校長李延昌是新北市小校聯盟策略的靈魂人物。記者王慧瑛/攝影

新北市福連國小師生與福隆國小一起上沙雕課。記者黃義書/攝影

新北市福隆國小校長鍾敏龍曾是千人大校的主任,對大校、小校氛圍有深刻觀察,他說,在小校能訓練多元能力,爲力行食農教育,鍾在學校空地打造一處雞鴨舍,2年多來產約8500顆蛋,是學生午餐蛋料理來源,從產地到餐桌,食物里程很環保。記者王慧瑛/攝影

新北市瑞芳區鼻頭國小鄰近海邊,校長室擁有海景第一排視野。記者王慧瑛/攝影

新北市鼻頭國小六年級學生簡稚畇三年級時轉入鼻頭國小,每天隨在同校教美術的媽媽楊婕軒共乘到校。記者王慧瑛/攝影

新北市福隆國小校長鍾敏龍曾是千人大校的主任,對大校、小校氛圍有深刻觀察,他說,在小校能訓練多元能力,爲力行食農教育,鍾在學校空地打造一處雞鴨舍,2年多來產約8500顆蛋,是學生午餐蛋料理來源,從產地到餐桌,食物里程很環保。記者王慧瑛/攝影

新北偏鄉小校發展聯盟求生術,圖爲瑞芳區鼻頭國小全校學生排隊搭免費巴士回家。記者黃義書/攝影

新北市瑞芳區鼻頭國小六年級導師許惠萍和教務主任李俊賢就是在校內談戀愛、結婚,校長李延昌鼓勵「多生幾個,爲學校增加生源」。記者王慧瑛/攝影

走進鼻頭國小六年級教室,導師許惠萍上國語課走到2名學生之間,搭配平板教學,師生之間沒有講臺阻隔,互動緊密。記者王慧瑛/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