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確幸與大時代-二十年來話選舉(上)

2016年,又來到臺灣總統選舉的年分,雖說20年前的1996年是公民直選總統的開始,但當時我就讀小學四年級,正處在懵懂無知階段,加上父母也第一次投總統選舉票,擔心談論投票意向會有政治風險,在家中始終對選舉投票諱莫如深,我便錯過了親身感受大選的機會。

國中生熱烈論選舉

不過,我上學途中必經的天橋旗海飄揚,宣傳車不分日夜穿梭在大街小巷,讓我知道選舉的一個特質:要會宣傳纔會加深選民的印象。

時序到了2000年,我就讀國三。由於學校地處中正紀念堂周圍,晚上留校晚自習爲拼末代高中聯考而奮鬥時,都可聽見造勢晚會的音樂與口號,放學回家時,候選人的競選團隊也在校門口向家長們鞠躬問候,併發送印有候選人姓名照片的傳單和麪紙,從擁有投票權的學生家長們着手,很是會尋找宣傳的時間與地點。

國中時已在公民課初學基本政治學理論的我們,依民進黨(陳水扁)與非國民黨(連戰以及脫黨參選的宋楚瑜)對決的態勢,班上同學就大選分成了兩大派:一派支持民進黨,另一派挺國民黨,在選舉期間一得空便爭論不休。

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的陳水扁上臺執政,國民黨首度淪爲在野黨,一位支持國民黨的同學,深受家中父、祖皆爲國民黨老黨員的影響,難以接受政黨輪替的事實,在美術課上受不了其他同學的冷嘲熱諷,又羞又怒之下,竟然將彩色鉛筆一支支折斷!

見證歷史心情激動

而我親眼見到了臺灣歷史上首度政黨輪替,不管陳水扁日後執政的成敗,自己很幸運能夠躬逢其盛,見證歷史性的一刻,心情是非常激動的。原來,選舉投票並非只是成年人的事,在學中的青少年雖無選舉權,但日常生活卻也深受選舉氣氛影響。

上了大學後,2004年大選的腳步也隨之到來。投票日前一天的3月19日,記得那是我讀大一時某個週五的下午,在中間下課休息時,突然傳來震驚的消息: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在臺南遭到槍擊!!陳、呂兩人雙雙受傷送醫急救,史稱「三一九槍擊事件」。

事發突然,又恰好在選前一天,於是各種揣測及小道消息甚囂塵上,社會氣氛詭譎懸疑、人心惶惶,藍營支持者無不以陰謀論解讀,認爲這是民進黨自導自演的鬧劇。選舉結果出爐,「陳呂配」連任成功,身邊親戚朋友也幾乎都認爲這是「哀兵必勝」的戰術,製造史無前例的總統候選人遭槍擊事件,引起輿論普遍同情弱者(傷者)。

家人中有支持國民黨、親民黨合作的「連宋配」,無不痛罵這是選前「兩顆子彈的奧步」。可惜,我時年19歲,距離能行使投票權還差一年,只有在親友身邊乾瞪眼的份。

首投族行使投票權

終於等到我成爲「首投族」的時刻,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此前爆發了由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發起的「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猛打陳水扁與其親信涉及的貪腐案件。當然,我的政治傾向也深受自己家庭影響。我家是清代就到達臺灣的福建泉州移民,早已可以算是本省籍的閩南族羣,但是家中並沒有受李登輝和民進黨的本土化政策影響過度本土化(去中國化),政治傾向還是認同國民黨執政較多。在社會普遍看衰民進黨選情,我的首次投票也認同應該讓臺灣再次出現政黨輪替,纔能有效扭轉政壇的風氣。

首次投總統大選的票,在投票通知單與選舉公報寄到家裡時,內心除了喜悅,也認真研究選舉公報上載明的候選人訊息與政見,希望自己的首投不會因投錯人而浪費。到了投票當天,我稍微有點興奮所以早早起牀,找出了投票通知單、身份證和印章,刷牙洗臉後連早餐都沒吃就去了投開票所。

經過身分查驗,我拿到了選票,選務人員看我一臉困惑,特別提醒第一次投票要看清楚了再在選票上空格蓋戳記,沒有第二次機會、不能重來。我在布幕後的圈票處雖然很快的圈選,又擔心印泥未乾,選票若摺疊會印到另一格去,就成爲廢票,於是吹了又吹、甩了又甩,才走出圈票處走到票匭投下神聖的一票。

該次選舉總投票率有76%,雖然低於2000年的82%與2004年的80%,但在民主國家已經是非常高的投票率,也代表自從2000年政黨輪替以來,臺灣民衆的參與政治熱情相當踊躍,而我自己首次完成大選投票,也見證了支持的候選人當選。

民衆熱情參與政治

在馬英九總統就職典禮結束後,當天隨即召開中外記者會,面對記者提問他對答如流、充滿自信,我也期待他能夠帶領檯灣走出世界金融海嘯的困境,並改善兩岸關係、正常交往,這些政見他都一一兌現,證明自己並沒有投錯人,也是經過這次投票,感覺自己的政治效能感不是太低。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