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懶猴區多一團毛球? 動物園:縮小版泰迪熊「麻荖」又被丟包了
實習記者楊喬詅/綜合報導
動物園怎麼會出現傳統美食?最近遊客在經過熱帶雨林室內館(穿山甲館Pangolin Dome)的夜行動物區時,經常發現小懶猴活動區內多了一團毛球,看起來就像是零食麻荖。對此園方趕緊解釋,這團奇特的小毛球,其實是小懶猴媽媽於11月14日生下的寶寶,而牠的名字的確叫作「麻荖」!
▲保育員需要在閉園時將小懶猴寶寶送回家。(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園方表示,小懶猴生活在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的原始雨林和次森林中,體型小、具有淺棕色的毛皮、白色的腹部以及大大的眼睛,貌似縮小版的泰迪熊。野生小懶猴透過攝取的食物,使腋下產生的分泌物具有毒性,小懶猴也會舔食腋下分泌物,讓牙齒獲得毒性,併成爲受到威脅時最好的自我防衛武器。在人爲照養環境下,因爲食物的品項不同,腋下分泌物就不再具有毒性。
▲若媽媽不在身邊,小懶猴寶寶便會變成一顆毛球。(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在野外小懶猴媽媽若外出覓食,就會把新生寶寶放在安全的地方,讓寶寶縮成一團毛球停留於樹枝上,避免被危險的掠食者發現。而小懶猴活動場裡的小毛球,其實就是被媽媽到處「丟包」的新生寶寶!園方笑說,由於爸媽生活得太輕鬆自在,保育員在閉園時經常需要幫忙將寶寶送回巢箱中。
▲小懶猴爸媽過得太自由自在,經常忘記自己的寶貝。(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當爸媽離開身邊之後,小懶猴寶寶就會把四肢和臉埋起來,所以遊客走入夜行動物區步道時,在昏暗的燈光下,看不清楚四肢及軀幹,也不容易認出小毛球其實是小懶猴寶寶。在淺棕色的捲毛營造的酥脆感下,不仔細看還真以爲是麻荖不小心被留在活動場裡,而園方也索性將小懶猴寶寶取名爲「麻荖」。
▲小毛球其實是11月14日出生的小懶猴寶寶「麻荖」。(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最後園方也提醒道,原本的夜行動物館已經拆除,新建造的穿山甲館特別在原址保留了小區塊的夜行動物區讓民衆參觀。而民衆在進入穿山甲館夜行動物區時,請保持安靜,如需拍照記得關閉閃光燈,並配合現場工作人員的指示避免步道阻塞,讓其他遊客以及動物們有更好的遊園及生活品質,也歡迎大家來到臺北市立動物園穿山甲館,尋找可愛的小懶猴寶寶「麻荖」。
▲麻荖:麻麻~偶還沒回家啦!(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ETtoday寵物雲有IG了,來追蹤我吧!
►揪團來逛寵物聖誕市集
►不再眷戀青春,因爲我持續擁有。
【你可能也想看】
▼更多精采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