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川:降準降息預期或成驅動債市行情的主線力量
中新經緯5月29日電 題:降準降息預期或成驅動債市行情的主線力量
作者 肖金川 華西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
回顧5月,債市呈現出長短兩端分化,利率信用分化的特徵。長端利率呈現震盪走勢,短端則在月中行情推動下,順利“下臺階”。5月債市利空是否出盡?6月將迎來哪些變化?
債市短期利空出盡
從定價因素看,資金面並未對5月利率定價帶來過大的擾動。站在4月末節點,市場普遍預期5月政府債發行放量、禁止手工補息使銀行負債承壓等因素,將使得5月資金面的不確定性上升,波動高於4月。然而,5月前三週地方新增債發行節奏依然偏慢,非銀機構在承接銀行流出存款的同時,產品槓桿水平也被動降至低位,這兩個因素共同緩解了5月的資金壓力。除此以外,地產政策、特別國債發行與新增社融轉弱三個變量成爲驅動債市定價的重要因素。
一是地產政策繼續密集出臺。5月17日央行下調首付比5個百分點,調整後首套最低首付比例15%、二套25%;取消首套和二套房利率下限,並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設立3000億元保障房再貸款,支持銀行向政府設立的專門機構貸款,完成“收房”任務。兩項政策均出現在市場原本預期之外,也一度帶動長端利率快速上行。不過,從政策效果角度看,降低首付及房貸利率、3000億元再貸款支持收儲分別對應激活居民端買房剛需、政府帶頭適度活躍地產銷售,操作用意多指向穩定而非強刺激,因而在政策落地幾日後,債市開始演繹利空出盡行情。
二是特別國債發行計劃落地。2024年的特別國債發行節奏、期限靴子落地,其中涉及期限爲20年、30年、50年,發行時點均勻地分佈在5-11月,節奏整體較爲平滑,緩解了債市對超長國債集中供給衝擊的擔憂。對比普通國債及特別國債的發行計劃,未來幾年內特別國債可能成爲超長國債的唯一供給品種,30年特別國債取得上市“開門紅”,收穫廣泛市場認可,也成爲債市重要的利多因素之一。
三是4月新增社融、M1(狹義貨幣)有所轉弱。從實際需求的角度來看,現階段信貸端仍面臨企業和居民自發性融資需求不強的問題,爲對衝企業經營壓力,降息仍有必要,這也是債市中樞難在短期內轉向上行的重要支撐因素之一。
預計6月資金面仍然維持均衡偏鬆
對於6月流動性,從往年季節性規律來看,作爲季末月,歷史上資金利率中樞往往高於4-5月。同時今年6月由於端午假期的因素,稅期截止日推遲至19日,這將導致稅期繳款與部分跨季資金需求重合。因此,預計今年6月資金面仍然維持均衡偏鬆的狀態。此外,還應注意6月資金面與往年有所不同的兩個方面:
一是手工補息帶來銀行存款流失的影響在6月是否持續。當前銀行負債壓力可控,一方面大行5月大額平價發行長期存單,或已留足儲備;另一方面,大行仍在積極配債,側面反映負債壓力相對可控。
二是政府債發行提速,6月是否會繼續放量。5月下旬政府債發行明顯提速,尤其是地方新增專項債,但仍處於正常區間。往後看,特別國債分散化的發行模式對市場衝擊或較小,且隨着特別國債靴子落地,後續市場關注點將落在地方債發行節奏。
降準降息預期或在6月發酵
降準降息或是6月驅動債市行情的主線力量。首先,6月初歐洲或領先美國實施降息操作,若歐洲央行確定降息,或標誌着全球開始進入新一輪的降息週期,中國面臨的匯率壓力可能會有所減弱,爲進一步的降準降息創造空間。
其次,內生需求有待提振。目前國內企業仍然面臨上游原材料漲價但中下游需求相對不足、提價困難的問題,下調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以帶動1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降息,可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幫助企業緩解經營壓力過大的困境。
再者,銀行缺負債以及成本高帶來降準需求。從上市國有行、股份行披露數據可以看出,2024年以來銀行端承擔的資負壓力依然較大。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商業銀行全行業淨息差水平已降至1.69%,首度跌破1.7%關口,2024年一季度數據可能會迎來繼續下行。雖然4-5月期間,各大銀行已經通過禁止手工補息、停售3-5年大額存單、終止“智能通知存款”等方式舒緩負債端壓力,然而存款成本“偏剛性”的特徵或使隱性降息的作用難在短時間內大顯成效。對於銀行而言,若現階段降準,一方面可以有效攤薄負債端的平均成本,緩解淨息差壓力,另一方面則能補足短期存款大額流出後的資金缺口。
此外,5月23日發改委等四部門發佈《關於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及保持商業銀行淨息差基本穩定的基礎上,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往後看,下半年通過下調MLF利率引導LPR降息的確定性或較強,不過,貸款利率穩中有降的前提是商業銀行淨息差合理且穩定,因此在進一步壓降銀行資產收益的同時,存款利率同樣存在進一步降息的可能。(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