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也知道趙括的“紙上談兵”,爲何就那麼肯定韓信是真材實料?
沒聽蕭何說過他知道趙括!至於“紙上談兵”嘛,想來蕭何也玩兒過。身邊除了文官就是武將,難免也會談點兒軍事。這種事兒也只能是口頭上那麼一說,總不能給他三千城管,看他能不能踏平彭城吧?劉邦聯合了衆諸侯,還要五十六萬人馬呢!
蕭何雖然主攻的是律法專業,但肯定也需要涉獵軍事領域。蕭何在軍事領域上的造詣,已經超越了很多領兵打仗的將領。
輸送糧草、補充兵源那麼得到位,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預判,是對整個戰局的把握。要是沒有軍事水準做支撐,想做到這一點兒恐怕也是不容易吧。
蕭何當時所處的位置,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缺了哪樣都不可能做好。劉邦爲什麼要讓蕭何坐在那個位置上?因爲蕭何以前就幹過類似的工作呀,而且當年考覈時還是第一名呢!你想想,劉邦在亭長裡面能排到第幾?
發現人才並且進行有效推薦,就是蕭何的能力之一。什麼是有效推薦呢?就是你給領導推薦了這個人,領導不僅用他了,而且還用對地方了,充分發揮出那個人的才能了。
夏侯嬰也發現了韓信,也把韓信舉薦給了劉邦。劉邦倒是很給滕公面子,讓韓信當了個治粟都尉。韓信天天數羊能不犯困嘛,就是點米它也無聊啊。無聊,無聊,這不就和蕭何聊到一塊兒去了。
倆兒人聊的是啥?肯定是軍事,要不蕭何也不會讓劉邦任命韓信爲大將軍。當然蕭何肯定也不認爲韓信是在瞎忽悠,不然就安排他當“戰略忽悠局”的局長了,讓劉邦賜他個名字叫韓召忠。
那麼蕭何就此認定了韓信是個軍事天才?恐怕也不是。夏侯嬰把韓信看成是壯士,蕭何又是怎麼給韓信定位?蕭何把韓信當成了謀士。“紙上談兵”很容易出現這樣的結果——說的有道理,拉進謀士羣;純屬瞎忽悠,進戰忽局。
你看蕭何推薦韓信時都是咋說的——“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看吧,“計事”,就是讓劉邦和他一塊制定策略,這應該都是謀士們所幹的營生吧。那蕭何又給韓信推薦了個什麼職位呢?大將軍。劉邦原本想給韓信將軍的職務,但是蕭何硬是讓劉邦任命韓信爲大將軍。看起來很重視韓信啊,其實不然。
懂點兒歷史的都應該知道,破格提拔一步登天的事兒並不罕見。但這樣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擔任丞相一類的文職。很少有人憑一句話就被封爲將軍立刻去帶兵打仗。
爲什麼會這樣?宰相的官位雖然很高,但卻不是立馬就要刺刀見紅的角色。即便這個丞相是個敗家主兒,那也不是一年半載就能亡了的。但是將軍就不一樣啦,小則一支隊伍搭進去了,大則就會步趙括之後塵。
而大將軍呢,前面贅上了一個大字,看起來很威風。其實全都是虛的,後面咱們慢慢再看,先把你高高掛起來再說。真有能力咱們再另安排,至不濟也能起到那誰兒花重金買匹死馬的效果。
後面三國那會兒,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說得很好聽啊——“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還不是先給他個軍師先當着,等後來逐步加料兒,慢慢地才熬成了丞相。
蕭何會看人,劉邦更會用人,倆兒人相得益彰,最後成就了韓信這個軍事天才。
大家扒拉扒拉史料,整個東出就沒有韓信這個“大將軍”什麼事兒。由此可知韓信還正處於考察階段呢。直到劉邦彭城戰敗,韓信就跟趙雲救劉備似的展露出他的軍事能力,劉邦這才決定讓韓信統兵作戰。
趙括出門就碰到了白起,從而搭進去了四十萬趙軍。劉邦也沒有讓韓信直接去與項羽決戰,而是讓韓信單獨領兵去側翼作戰。最後從側面打到了正面,哦,應該說是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