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兩岸認知黑洞 臺灣纔有更多機會

(圖/本報系資料照)

如今的臺灣青年說起大陸,便會想到TikTok、小紅書,或是陸綜陸劇、茶顏悅色等時尚生活類事物。實際上大陸近年的變化不止這些,無論是科技還是產業都有了驚人發展,不少領域都已處在世界前沿。近期馬英九大陸祭祖之時,有言論稱「大陸高鐵沒靠背」,從側面反映出一些臺灣民衆確實對大陸知之甚少。

大陸近年,無論是數字經濟、電子支付等新經濟在全球領先優勢,AI、5G以及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國際太空站等尖端科技突破,還是新能源汽車、高鐵等先進製造業、超級工程,無不讓西方國家爲之側目,而一些臺灣民衆卻對此幾乎無知無感。

馬英九參訪大陸企業,參觀先進生產線,多次問「這是世界第幾」,常被答覆「是世界第一」。如世界上最大混凝土機械製造企業三一重工,其18號工廠是受到世界經濟論壇認證的「燈塔工廠」,擁有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生產線,已基本實現智能化生產,被譽爲「工程界的華爲」。

有「世界第一」之稱的還有上海洋山港,它是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口,也是全球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港口之一。上海港貨櫃吞吐量已連續12年蟬聯世界第一,是高雄港的5倍,其中洋山港貢獻率超過50%。

馬英九在大陸3次乘坐高鐵,只因高鐵已是大陸主要城市之間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譬如上海和北京相隔1318公里,高鐵最快4小時18分即可到達。乘坐高鐵出行對大陸普通民衆來說也習以爲常,「五一」假期臨近,大陸許多熱門觀光城市間的高鐵票早已被搶購一空。

大陸的高鐵線路總長度已經達到4.2萬公里,超過歐洲鐵路總長。截至2022年底,大陸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5.5萬公里,這意味着孫中山《建國方略》中提出的中國要建成16萬公里鐵路的計劃已經基本實現。

此外,數年前就曾有外國網紅博主在高鐵上做實驗,將一枚硬幣立在行駛的高鐵列車上,持續8分鐘不倒。這正是大陸高鐵設計製造技術尖端、乘坐舒適度卓越的見證。

在臺灣還在爲「資安」擔憂之時,大陸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已深入各個角落。比如,以數字化、智能化管理著稱的洋山港,其設備大都裝有大陸生產的晶片。上海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已經可以運用「城市大腦」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

馬英九曾感嘆,「大陸在各方面發展都非常快,有些甚至我們可以說是夢想不到的」。沒想到的還有大陸對外開放程度以及經濟外向型程度之高。即使是重慶這樣的內陸城市,也能擁有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等構成的物流網絡。

蔡政府實行「認知戰」多年,管控媒體,減少兩岸民間交流。這使得臺灣普通民衆無論是對大陸發展近況,還是對「統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偏差。從「茶葉蛋吃不起」到「高鐵沒靠背」,這些言論反映了不少臺灣民衆對大陸存在「認知黑洞」。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睜開眼睛看大陸,纔是臺灣當下應該做的。馬英九在12天訪陸行程中未安排參觀臺資企業,卻看了數家大陸企業,甚至有大陸國有企業比如鐵建重工、洋山港等。這表明他更願意花時間更加深入、全面、立體地瞭解大陸,而不只是去了解與臺灣有交往的大陸部分。臺灣民衆從其行程中觀察大陸,也會更具視野與格局。

消除兩岸認知偏差,對於臺灣,是兩岸經濟合作的前提,是臺灣謀求更好發展的前提,也是討論「統」與「獨」的前提。真實瞭解大陸,臺灣纔能有更多主動權。(作者爲大陸資深時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