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聚集壯大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李建
國家統計局8月31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爲119.5,比上年增長19.5%。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經濟發展新動能在擴大內需、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業第一大國,中國經濟必須在爬坡過坎、波浪曲折中經歷轉變,形成持續的內生增長動力,鍛造出強大韌性。隨着經濟回升向好以及一系列政策帶動,我國經濟活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持續推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髮展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新時代以來,我國堅持把創新作爲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注重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創新活力不斷迸發,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爲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十二位。測算顯示,2023年創新驅動指數爲122.3,比上年增長22.3%。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達3.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1%;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145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8件,比上年提高2.4件;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達61476億元,增長28.6%。客觀的數據表明,中國經濟走出了一條以創新驅動發展逐步替代傳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發展的增長動能轉換之路。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國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經濟發展具備強勁的內生動力、韌性、潛力,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同時也應看到,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因素還不同程度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久久爲功、持續用力。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爲特徵的生產力。前進道路上,必須保持戰略定力,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戰略任務落實到位,促進新舊動能平穩轉換,不斷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洞察時與勢,把握主動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在穩定經濟運行的同時,對標高質量發展需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持續用力,着力激發內生動力活力,以確定性的轉型升級應對不確定性的風險挑戰,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勢頭向好。“中國號”巨輪必將沿着高質量發展航道,劈波斬浪,篤定前行。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