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鬆祚:不能妥善保障私有產權和企業家權利的國家和地區註定貧窮落後

文/趙芙瑤

12月22日,第十屆以“智能涌現·發現未來”爲主題的本站未來大會,在杭州正式啓動。本次大會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本站公司聯合主辦,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杭州市商務局、杭州濱江區人民政府、北京本站傳媒有限公司及本站(杭州)網絡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移動家庭客戶品牌移動愛家總冠名。

此次本站未來大會包括主論壇、AGI論壇、汽車科技論壇、靈感論壇、思想之夜等環節,大會廣邀頂級學者、產業專家和行業精英一道,爲您作答未來科技、人文藝術、時代個人在下一個十年無限精彩變化。

在12月22日的主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深圳市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院長向鬆祚帶來了名爲《創新的規律和高質量發展的秘密》的主題演講。

向鬆祚深入探討了創新在推動人類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他的見解不僅爲當今面臨重大國內外變局的中國提供了寶貴的啓示,也爲全球經濟增長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向鬆祚首先強調了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經濟增長的驚人速度,並指出這一切成就的背後是科學創新的推動力。他提到,從牛頓力學到麥克斯韋方程,再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每一次重大的科學突破都爲技術創新和工業革命鋪平了道路。

在討論創新的本質時,向鬆祚提出,創新不僅僅侷限於產品和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思想、制度和科學領域的創新。他以英國引領第一次工業革命爲例,指出了制度創新在促進國家進步中的核心作用。

演講中的亮點之一是向鬆祚提出的“創新七律”,這包括文化至上、自由和獨立、生態體系、多元包容、去中心化、跨界融合和專注持久。這些法則從不同維度闡釋了創新的動力和環境,爲理解和推動創新提供了全面的框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向鬆祚強調了教育和科研體系的重要性。他認爲,一個自由開放、多元包容的教育體系是創新的搖籃,這對於培養創新人才和推動科學發現至關重要。最後,向鬆祚總結說,確保私有產權、鼓勵市場競爭、弘揚企業家精神,以及與國際社會的開放合作,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

以下爲向鬆祚演講節錄:

謝謝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剛纔聽了3位偉大院士激情澎湃充滿智慧的演講,我學習了很多,催人奮進。非常感謝本站未來大會邀請我參加這個非常重要的論壇,今年是鄧小平開啓偉大改革開放45週年,我想在這個時點上,在面臨國內國外重大變局的背景之下,我們來思考未來,我認爲是正當其時。我相信今天參會的所有嘉賓,其實大家心中都有很多疑問,這個疑問聚焦起來就是未來在哪裡、未來是什麼,我們如何來創造未來。

今天我借這個寶貴的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創新或者創造,人類的創新和創造到底有沒有規律。我們今天每個人都講高質量增長、高質量發展。高質量增長、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就是要通過創新,而不是通過資源地消耗來實現增長。

一、人類經濟增長的基本歷史經驗

人類過去的歷史經驗可以給我們很多借鑑,實際上人類的經濟增長是一個非常新的現象,人類的經濟增長是起源於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根據史學家的研究,歐洲人均收入年均增速只有可憐的0.1%,也就是大約要過700年人均收入才能翻一番,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差不多的。工業革命之後,當然創造了人類的奇蹟。當年馬克思、恩格斯兩位非常年輕的憤青寫了這麼一本小冊子,在這個小冊子裡,他們兩個人也承認資本主義在短短100年時間裡所創造的巨大生產力和財富比以往一切時代創造的生產力和財富總和還要多。中國更不用講了,所以我們今天必須認真去反思偉大的改革開放給我們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爲什麼人類的經濟增長在工業革命之後纔開始呢,這些偉大的奇蹟背後的秘密就是“創新”兩個字。但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我們今天理解創新是比較狹義的,我們今天理解“創新”馬上想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但從人類長遠的歷史來看,最重要的創新是前面的三個:思想的創新、制度的創新和科學的創新。英國這麼一個小小的島國爲什麼引領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呢,爲什麼後來成了偉大的大英帝國,差不多統治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面積,海洋全部被它統治。這裡核心的是它開啓了最早的制度創新,它對私有產權的保障,它的憲政法治制度的建立。

當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檢討人類過去的經濟增長,我想有兩個最最重要的力量:

1.人類之所以出現增長第一個重要的力量就是科學的創新,工業革命驅動力首先是科學創新。大體上可以這麼講,第一次工業革命基礎就是牛頓的力學;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理論基礎是麥克斯韋方程,核能革命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今天所談的一切,信息科技時代、人工智能,它的源頭就是量子力學的革命。有一句話是這麼講的,牛頓找到了開啓工業革命的鑰匙、瓦特拿到這把鑰匙開啓了工業革命,沒有基礎科學、沒有科學規律的發現,不可能有人類的技術創新,也不可能有工業革命的出現。尤其是麥克斯韋方程,我這裡引用的是偉大科學家楊振寧先生的一句話,他是用這樣一句話讚美麥克斯韋方程和狄拉克方程,他說這是“無中生有,石破天驚。驚天動地的成就,劃時代的里程碑”,這個方程式是“秋水文章不染塵,沒有任何渣滓,直達深處,直達宇宙的奧秘。沒有這個方程就沒有今天的原子、分子、物理學、化學,就沒有今天各種各樣的先進技術和核磁共振。”這是麥克斯韋偉大的方程,他寫出這個方程時只有33歲。我講這個話是希望各位嘉賓認識到,假如中國在基礎科學方面沒有真正劃時代的突破,如果我們希望在人類基礎領域和產業領域想取得領先世界是絕無可能的。

2.除了這個之外第二個推動的動力是個人創新活力的爆發。這是經濟學者經過多年研究得出的結論,人類的經濟增長不是來自任何政府的規劃,也不是來自任何政府神奇地魔力,而是來自個人創新活力的爆發。這是200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菲爾普斯教授的一部著作,《大繁榮》,他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個人創新活力爆發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他這裡強調的就是個人的價值觀、現代價值觀,他認爲這個價值觀點燃了激發廣泛自主創新所必需的草根經濟活力。後來他又寫了一本書《活力》,進一步豐富這個觀點:個人創新活力的激發是源自個人價值觀的形成。

他說無論科學家是否開啓了新的可能性,一個現代社會能夠允許人們把這些新思想付諸實踐,那麼新想法的蓬勃發展纔是最最重要的。當然我本人在這些年也對創新做了比較多的研究,所以我出版了一套書,《新經濟學》。這本書基本的理論起點就是每個人,我們實際上每個人,人心本來就有無限的創造性,叫本具自足的無限創造性。我們的制度,我們的體制機制,我們的文化,能不能把每個人本來就具有的無限創造性能發揮出來,是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否進步,能否繁榮最重要的條件。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想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歷史經驗,也是非常簡單的,我們不用想那麼多,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歷史經驗就是:保護私有產權、鼓勵市場競爭、弘揚企業家精神,把中國人內在的創造力、創新能力能激發出來。同時,和以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充分地開放合作。面向未來,中國有沒有未來,中國的未來在哪裡,完全取決於我們能不能真正按照這些基本的歷史經驗去治理我們的政策。在這個意義上來講,我總結了創新的基本的經驗規律。

二、創新的基本規律(創新七律)

第一個經驗規律:文化至上。

大家注意,我們經濟學者、歷史學者的研究結果,創新首先不是一個技術現象,人類歷史上多次最最重大的創新首先不是來自技術上的突破,而是來自文化,是一個文化現象。在今天的硅谷、今天的以色列、今天的深圳、今天的杭州,我相信體現的也是最爲突出,也是最爲明顯的一個力證。杭州也好、深圳也好,不是中國科學家大學最集中的地方,中國最集中的地方是在北京,但可以肯定地講,北京不是中國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中關村匯聚了全世界最多的科學家和人才,最多的大學,但中關村整體的創新叫乏善可陳。爲什麼?因爲它沒有這個創新的文化,它大體上是一個官本位文化主導的。硅谷之所以能成爲人類創新的高地,這是因爲硅谷在當年,它的嬉皮士文化,它的個人主義文化,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能夠激發一代一代的奇才怪才,喬布斯、馬克思這樣的人,在世界其他地方看來是很難成長起來的。這裡一個最經典的案例是個人電腦的起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PC起源不是破性的技術,而是文化反抗權威,反抗政府的一個直接是先有了這個idea,然後再去尋找技術解決方案。

第二個規律,自由和獨立,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想是一切創新的根源。如果每個人沒有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想不可能有任何的創新。爲什麼猶太人他們占人類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二,但是他們拿走了諾貝爾獎、圖靈獎等的三分之一,這個現象是值得中國人深思的。我們中國人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盲目跟風,自由的思想大體尚沒有,所以我們人類最高級的創造上,說實話我們這個民族的貢獻是對不起人類的,尤其是面向未來我們要反思。

第三個規律,生態體系。創新必須要有生態體系,就像我們生物學家研究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發展演化,它必須是在一個生態裡面才能夠進行的,有一個創新活力的生態體系就能激發無數新奇的創新不斷涌現,這個創新生態體系就是多元、開放、包容,當然最重要的是自由。

第四個規律,多元,包容。多元包容裡最重要的是教育和科研體系的多元包容、自由開放。如果一個國家地區的教育體系不能滿足八個字,自由開放、多元包容,這個教育體系大體上就是死的,它不會有任何根本性的創新。所以這是基本的規律。

第五個規律,去中心化,大家去以色列、硅谷看一看,它們的組織結構、公司架構都是去中心化的結構,是扁平化的結構,他們CEO董事長連辦公室都沒有,只有扁平化、平等自由的交流,才能讓草根每個人創新的想法能夠得到實施的可能性。

反觀我們中國的公司,當然更不用說政府機構,我們是嚴格的等級制度,都把自己封閉起來,董事長都高高在上。所以去中心化人類很多的創新都是去中心化的想法,比如說互聯網的發展是很典型的案例。

剛纔幾位院士談到人工智能最新的想法,不是來自某個高層,更不是來源於政府官員,而是來源於草根年輕人的想法。

第六個規律,跨界融合。什麼叫跨界融合?有一個詞叫“媒體企業效應”。媒體企業是文藝復興時代,所以我們像中國的國王,這個家族非常了不起,這個國王最大的貢獻不同的領域人才、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經常聚在一起,讓不同領域的人思想相互的碰撞、激發出現偉大新的idea,在今天人工智能時代科學技術和藝術人文的融合是極爲重要的。

今天大家都非常擔心人工智能,但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把科學技術和人文、哲學能夠很好溝通,我相信人工智能今天面臨的很多焦慮可以迎刃而解。

第七個規律,專注持久。其實所有的創新並不是靈機一發、靈感一動。很多的創新都是長時間地持之以恆不斷探索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量變到質變。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創新和創作的基本邏輯就非常簡單。創新的邏輯,產品和產業必然來自創新的科技,創新的科技來自創新的科學發現,創新的科學發現來自創新的教育體系,而創新的教育體系必然要來自保障“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社會政治制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類的文明和制度是有高下之分的。什麼是一個好的制度呢,這個制度必須能夠確保每個人的自由和權力,讓每個人潛在創造性能最大限度發揮彰顯出來,這就是一個好的制度。否則,就不是一個好的制度,而是一個壞的制度。

我們通常把創新分成四大類:科學、技術、商品、模式。我前面已經總結歷史,已經和各位分享,基礎科學是最核心的,所有創新裡基礎科學的創新對自然規律的發現是創新的水龍頭,我想這一點也是我們中國與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們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我們如何把年輕人,把教育體系從幼兒園到博士教育能夠進行根本的改造,讓每個人的創新,天才、奇才、怪纔不斷地涌現出來,我想這是考驗這個國家未來最根本的一個問題。

我們談到創新體系,創新體系不是一個機械體系,也不是一個什麼經濟學講的精準體系,更不是有些人夢想的計劃經濟體系。創新創造未來是不可計劃,也不可預測,這句話講得很好,未來不是預測,也不是計劃,而是創造的。創新生態體系是一個什麼體系呢,它是一個持續演化、動態演化的生命體系。它不是一個機械體系,我們必須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人類的創新。所以菲爾普斯教授說:“現代創新經濟體系的核心是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一個用來構思、創造、銷售以及採用新事物的空間”。這個想象世界的驅動力就是對新知識和新事物的渴望,及其創造新知識的激情。

那麼什麼是生命體系呢,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剛纔幾位院士都有討論,生命的本質,薛定諤有一個說法,說生命的本質是負熵,負熵的本質是什麼,沒有人能真正說清楚。我自己給它一個說法,我想負熵就是開放、多元、自由、包容的生命體系,持續不斷從外部汲取和自我創造的“生命內能”。我想這個“生命內能”無論對生存,生命的延續還是創造,都是最爲重要的。剛纔偉大的樊院士演講也給了我很多啓發,人的“生命內能”是最爲重要的。

除此以外,除了生態體系以外就是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是創新和經濟增長絕對的主角,這句話是熊彼特說的。熊彼特說企業家是刺激和發動其他一切事情的中樞;企業家是創新和創造性毀滅的發動者和實施者;企業家是人類社會新工作、高收入和持續經濟增長的源泉;一言以蔽之,企業家就是財富的創造者。這是20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熊彼特講的一段話。

這段話是我講的,凡是不能激發和弘揚企業家精神、不能妥善保障私有產權和企業家權利的國家和地區註定貧窮落後。這是人類經濟發展歷史反覆證明的一條“鐵律”,什麼是鐵律,沒有例外,不可能有例外,你在世界上找不到一個國家不保護私有產權,不保護企業家還能富裕發達,那是絕無可能的。但今天我們中國正面臨這樣嚴峻的考驗。

最後的結論:高增長的秘密是什麼,高增長的條件我想很簡單,就這4個:

1.妥善保障私有產權和個人權利的法治制度;

2.富有活力的教育和科研體系;

3.富有活力的創業和創新的生態體系;

4.不斷涌現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企業家和藝術家。

我想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乃至整個人類的繁榮進步發達,只能依靠這4類偉大的人物,而不是其他。

謝謝各位!

關於移動愛家品牌

作爲中國移動第四大客戶品牌,“移動愛家”品牌依託中國移動領先的高速網絡設施,雄厚的科創實力,以及專業的客戶服務體系,面向家庭客戶打造“智聯網絡-智慧電視-智享生活”三大產品體系,提供移動千兆寬帶、移動全家Wi-Fi、移動高清、移動看家、移動全屋智能、移動康養等高品質服務,不斷豐富社交、娛樂、全屋智能、康養等生態板塊。——移動愛家,讓家更有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