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豔黃風雨走廊+打開「站前天際線」 105年新竹車站大變身
1913年啓用的新竹車站,比姐妹站「東京車站」還早1年啓用,105年來見證旅人的離開與遊子的歸來,它是全臺灣現役最古老、也是最有溫度的火車站。前站的復古懷舊,搭配後站的現代潮流,儼然已是新竹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標。
隨着城市發展,新竹車站平均每天超過4萬3000人次進出,是臺鐵西部幹線重要交通樞紐之一。但長久以來,旅客步出車站所面對的卻是「人車動線混亂、空間狹窄、綠美化不足」的環境,改造前後站環境,成爲新竹市長林智堅的超級任務。
2016年8月,新竹轉運站正式啓用,在新竹市政府的要求下,原先繞行前站一天近1000班次的國道客運,一律改由後站上下車,大幅紓解前站車流,也讓市府有餘裕處理前站工程。在此同時,林智堅更大規模整理前後站地下道,新增無障礙電梯與引進微笑單車YouBike,市府的「改造首部曲」獲得市民極大肯定。
▼林智堅力推新竹車站前後站景觀大改造,結合城市美學概念,打造友善步行空間。
▲▼前站行人徒步區。
「改造二部曲」則是農曆年前正式啓用、可容納1500人的站前行人徒步區,仔細觀察,徒步區的地磚設計充滿巧思,透過空拍畫面,可以看見像是「風」一般的波紋,讓旅客一出站就能感受「風城」的魅力。
「二部曲」也拆除老舊破損的雨遮和旁邊的違建鐵皮,取而代之的是兼具實用與美觀的檐廊;站前花臺也一併移除,讓視覺更加通透,再透過號誌杆的遷移,讓纜線一律地下化,打開站前天際線,不論站在廣場上任何一個位置,都是欣賞古蹟的最佳視角。
▼新竹轉運站。
新竹人的交通習慣也逐漸被改變,來到站前,不再是車等人,而是人等車。同一時間,新竹轉運站也設置全新的風雨走廊,新穎的設計搭配鮮豔的黃色,讓它不僅是公共設施,更是公共藝術。
至於「改造三部曲」就是「新竹大車站計劃」,目前行政院已全額補助「可行性研究」,未來的大車站平臺可滿足民生消費、休閒娛樂、藝文展演等功能,並透過跨站平臺的設置,翻轉城市發展軸線,不再有前後站之分,讓百年車站、新竹市的門戶與地標風華再現。
▼新竹轉運站設置全新的風雨走廊,新穎的設計搭配鮮豔的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