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回檔掃貨低基期股
隨着美股再次轉強,臺股創下波段新高,持續朝歷史天險前進;除了重量級權值股力挺之外,比價效應也逐步升溫,部分低基期股自底部翻揚且量能增溫,盤面維持輪動格局有利多方向上盤堅。
文/黃俊超
加權指數持穩多頭,在外資買盤加持下,科技權值股領軍上攻,最大功臣莫過於龍頭臺積電屢創新高,股王大立光朝五○○○元整數大關邁進,鴻海與聯發科也維持高檔震盪以上格局,高價股拉開比價效應,除了績優股獲得市場青睞之外,題材、轉機性個股也輪番上陣。
美股受惠十一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二六.六萬人,大幅超越市場預期的十八.七萬人,爲今年一月以來最大增幅,且失業率降至三.五%,不僅低於預估的三.六%,且是一九六九年以來最低,顯示雖然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企業信心以及投資活動下降,不過隨着就業市場改善,製造業景氣逐步回溫。
除了非農就業人口大幅增長之外,初領失業金人口也下降至二○.三萬人,強勁的就業市場,可望刺激消費支出,並推動經濟成長,不僅將有助於紓解先前對美國經濟成長減緩疑慮,且支持聯準會即將召開的利率會議,維持利率不變的政策,更重要的是有利美股延續多頭步調。
美中貿易戰方面,時間接近十二月十五日的期限,日前美方曾表示若未達成協議,則將如期對中國一五六○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總統川普雖表示進展順利,不過也曾說過或須等到二○二○大選之後纔會達成,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則表示相當接近達成協議,但若程序不到位或協議不夠好,川普將不會簽字。
短線上,股市仍圍繞着貿易戰打轉,不過過程不斷打打停停,就算再度往後延期,其實也不會讓人感到太過意外。回頭看到臺灣,縱然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不過聯合國報告指出,上半年臺灣對美國出口增加四二億美元,是最大受益者,再加上臺商迴流已接近七○○○億元,可望持續刺激股市與經濟成長。
熱錢刺激股市最實質且最直接,隨着全球超過四○個國家與地區降息,寬鬆政策一波接一波,美國聯準會十月起每月購買短期國庫券六○○億美元,歐央則自十一月起購買資產二○○億歐元,日本銀行也繼續購債,根據彭博資訊計算,至今年底美、日、歐三大央行每月擴表總額,將會接近一○○○億美元。
技術指標尚無過熱跡象
加權指數於八月見今年低點後,外資於九月初正式由賣轉買,九、十、十一的三個月共計買超加權市場二七二四億元,十二月至十一日爲止也仍維持買超,且總金額已是逐步逼近三○○○億元,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大舉買超臺股,尤其集中於重量級權值股,帶動加權指數穩健盤堅向上,寫下近二九年來新高。
從技術面角度來看,指數雖然出現波段以來首度跌破月線,不過在短期之內站回,且月均量能持穩一二○○億元之上,就算單日波動幅度放大也未見成交量能明顯放大,顯示籌碼仍屬安定,指數近一個月整理過後再創高,也使得技術指標不會有過熱現象,維持在高檔震盪至溫和創高格局,仍有利多方發展。
短期內除留意貿易戰的最新動態外,法人方面則可能因外資將放假,成交量能開始萎縮,不過明年元月就將舉辦總統大選,預期看不見的手仍將至少努力撐住盤面,投信部分個股可能作帳,也可能是結帳,籌碼流向是重點。每年十一月至隔年三月最易上漲,不過今年漲勢提前且外資已大買,後續動能需持續觀察。
資金集中於科技類股,相對強勢輪漲如半導體、PCB、石英元件、IC設計等類股,操作上建議可持續沿着技術面操作。此外,不論是股價或產業位階仍處相對低基期,如面板、記憶體、矽晶圓、LED、被動元件、工具機等,可能谷底已過也可能是題材加持,部分個股股價自低檔翻揚,或有機會出現拉尾盤。(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069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