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乳廠、酪農續約無望 業者嘆:各界愛莫能助
有業者透露,明年鮮乳大廠不續約酪農有10戶,部分酪農戶已詢問全國農會和縣政府能否提供協助,然而酪農戶被釋出、不再有工廠收奶的效應已在發酵,加上各廠的生乳存量已經飽和,無論是農會還是縣政府都愛莫能助。(李柏澔攝)
受國際通膨以及生乳季節調節影響,已有知名廠商明年起不再跟部分酪農續約,例如義美等,有業者指出,鮮乳廠不再收奶已經出現骨牌效應,各家收乳已達飽和下實在難以協助。農委會表示,只能加強國產與進口乳品的市場區隔,但由於成本的增加以及市場趨於飽和,難有像往年的高度成長。
有業者透露,明年義美不續約酪農有10戶,其中苗栗造橋有1戶明年1月中就要釋出,部分酪農戶已有詢問全國農會和縣政府能否提供協助,然而酪農戶被釋出、不再有工廠收奶的效應已在發酵,加上各廠的生乳存量已經飽和,無論是農會還是縣政府都愛莫能助。
該業者說,國產乳收購減少,國外乳又一直進口,尤其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將在2025年生效,屆時紐西蘭的液態乳關稅會由每公斤14元降至零,在低價競爭下,手搖飲、餐廳、消費者的選擇都會轉移,品質和價格不漂亮的就會優先遭淘汰。
此外,今年農曆春節特別早又特別長,市場消費力將進一步降低,現在每天生乳庫存量都很可觀,代工廠也相當緊張。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目前部分乳廠正和酪農換約,有些乳廠和個別酪農戶沒有續約,而有少數酪農對下期的乳廠也還沒確定,義美沒有繼續和部分酪農戶收購,可能基於提供的生乳品質和其他條件上沒有繼續合作的意願。
江文全指出,乳品在這10年來的成長趨於飽和,各乳場根據通路與條件採取不同的產銷策略,目前正在密切是否真的有不續約的海嘯效應,畢竟各乳場續約情況不一,加上生產、廠工的成本不斷提高,會再密切觀察。
江文全說,首先生產必須配合需求來調節,國外競爭不只有數量還有品質,我們要確保臺牛的品質優勢,包含新鮮度和衛生安全等,其次是加強國產與進口的區隔,無論是科學檢驗或標示都希望持續落實。
此外,廠農合約是雙方的合議契約,酪農不會同時只和1家乳廠談約,國內每年都有訂立生產和收乳目標,這10年來都不斷在增加,10年前每年生乳產量31萬噸,現在超過40萬噸,然而市場需求畢竟有限,不會像前幾年這樣有高度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