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陸人大常委會 刺激經濟措施受矚
大陸財政部預告將推出一攬子增量的刺激經濟措施。圖爲四川省德陽市東方汽輪機公司廠間辛勤工作的人員。(新華社)
大陸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廿五日在美國透露,大陸預計於十一月通過法定程序後,公佈備受關注的一攬子增量政策。
新華社報導,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將於十一月四日至八日舉行,儘管目前已公佈的議程未提及增發國債,但將審議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
北京當局近期推出多項經濟刺激措施,大陸財政部長藍佛安本月十二日表示,將加碼財政政策應對房地產及地方債務等風險,但未披露具體規模,還有陸媒引述消息指,官方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由於發債規模需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外界預期,十一月四日至八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將公佈具體資金數量安排。
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報導,廖岷是在華盛頓出席世界銀行暨國際貨幣基金年會期間,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共同主持召開中美經濟工作小組第六次會議時透露此事,報導稱此一攬子增量政策規模較大。
大陸財新網早前表示,大陸計劃在未來三年發行總值逾人民幣六兆元(約廿七兆臺幣)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財政刺激措施,以促進經濟復甦,融資所得部分資金也會幫助地方政府解決表外債務。
華爾街日報指出,市場將這次會議視爲宣佈更多刺激措施以提振經濟的關鍵窗口。
「玉淵譚天」文章指出,九月以來,一些美媒解讀大陸一攬子增量政策時總是盯着具體投資數額,一旦認爲數字低於預期值,就對政策效力產生質疑,繼而產生政策效果或許會不斷減弱的判斷。專業人士稱,這次中美經濟工作組會期間,中方專門對美方的疑問和誤解作了正面解答,介紹了大陸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時間表與發力方向,其中更特別說明了力度規模的進展。
文章強調,要正確理解大陸經濟形勢的走向,也不能只盯着數字,大陸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不僅關注規模和力度,更強調政策的「質」,即其長遠影響和結構優化能力。
以支持地方政府化債爲例,文章引述粵開證券研究院院長羅志恆指出,通過地方債務置換,拉長週期、降低成本,以時間換空間,地方政府得以騰出更多資金用於當期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如此可避免財政資金的低效消耗,同時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有利於減少乃至杜絕過去某些地方亂收費、亂罰款的現象,並優化地方的營商環境,對外資企業是大利好。